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柳宗元与柳州

2021-06-20 21:04 作者:安柯穆  | 我要投稿

               


柳州地处岭南地区,远离中央王朝的统治中心,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缓慢。柳宗元作为被贬到柳州的官员,是最早一批对柳州进行有效管理并且取得一定成绩的人,对柳州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宗元的家世和背景

柳宗元出生于代宗大历八年(773),这是“安史之乱”平定后的第十年。他的短短的一生经历了代、德、顺、宪四朝。这正是社会矛盾急剧激化.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极其复杂.尖锐的时期。这时的唐王朝虽然已不复存在皆日的兴盛与声威,但仍保有初﹑盛时期极盛局面所积累起来的国力,其统治基础也仍相当牢固。柳宗元作为时代培育出来的文人精英,积极参与到现实斗争之中,在斗争实践里被造就成为一代思想﹑文化的伟人。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在知识分子的精神和社会活动中通常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唐代的知识分子也不例外。柳宗元的家族就属于这样的一个家族。柳宗元的八世祖柳习僧,曾经官至魏扬州大都督,七世祖柳庆,西魏时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而唐王朝的统治核心——关陇集团就包括了柳宗元家族的河东地区,所以柳家在唐王朝的建立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柳宗元的高祖柳子夏,唐初任徐州长史;唐初柳氏是权贵兼外戚.在朝廷上下势力显赫,高宗朝,一族里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二十多人。这也是柳氏一族形势鼎盛的时期。

但是到了柳宗元的时代,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变化,尤其是在安史之乱之后,,柳宗元的家庭已经变成了逐步没落的贵族的普通分支。往昔家族的荣耀只剩下了模糊的回忆。尽管如此,对自己家族悠久杰出的历史和在经历变乱之后也仍然不断产生卓越人物的状况,柳宗元常常直率地引以为豪。并且似乎也对他产生了类似于修身律己,建功立业的激励,对于他的立身行事产生了一定作用,这也对于柳宗元在柳州的所作所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柳宗元的政治生涯

  柳宗元正式进入唐朝中央,应当从贞元十九年开始。这一年柳宗元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这一职务使得他结交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改革派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唐德宗驾崩,唐顺宗继位,但是此时的唐顺宗却也是患有中风,改革派的政治根基极其不稳固。尽管面对如此险恶的局势,改革派依旧针对朝廷内部做出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他们流放了臭名昭著的京兆尹李实,并且召回了一批在朝廷混乱期间不幸被贬的多位官员。并且他们还对皇宫内部存在的陋习进行了改革,先后遣出后宫宫人及教坊宫女近千人等。废除了饱受诟病的,宦官假借皇帝名义低价收购宫外货物的宫市制度。而这个时候以文才出名的柳宗元,则在改革派中承担着舆论的任务。在德宗驾崩之前,柳宗元便以其出众的文才写作一批配合革新事业的文章。这些文章都结合朝廷的具体行事,宣扬革新政治主张,从而成为革新斗争的舆论准备。另参与革新斗争的积极行动,对提高他的文学观念、对锻炼他的文字技巧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他以后文学事业的发展更有着巨大意义。

  以病重的顺宗作为政治依靠的改革派,他们的改革活动必然是以失败结束的。随着守旧派势力反扑,皇帝禅位于皇太子李纯,也就是日后的唐宪宗,所谓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柳宗元也在当年年末被贬往永州,开始了长期的被贬生涯。

  柳宗元在柳州的四年时间是不能和他之前的人生完全割裂开来的。在早年短暂的在朝期间,柳宗元就已经形成了经世救民,革新政治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最终只能在柳州这片偏远之地得以实现

柳州所属的岭南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中央政权统治力薄弱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长期落后。在长达十年的永州生活之后,柳宗元不仅没有回到朝廷,还被贬往了更远的柳州。柳宗元到达柳州不久,便写下诗句生动地刻画了柳州当时的自然和社会风貌“初拜柳州出东郊,道旁相送皆贤豪。回眸炫晃别群玉,独赴异域穿蓬蒿。炎烟六月咽口鼻,胸鸣肩举不可逃。桂州西南又千里,漓水斗石麻兰高。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此时的柳宗元,在经历了多年的被贬生涯后,身体和心理的压力早已到达了顶点,早已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希望,并且以他当时的情况来说,也很难有青年时代的批判精神的锐气。但是,他终究没有消沉,作为一州之长的他,利用了柳州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地去改善柳州的条件,实现自己经世的愿望。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此时的柳州依旧保持着野蛮的蓄奴习俗。这也是唐代社会上奴隶不断产生的根源之一。柳宗元针对这一情况作出规定:让那些卖身为奴的人按服役期限计算报酬,到报酬和债款相当,就自动解除奴役关系。这个办法一施行,使许多已经沦为奴隶的人得到了自由。在文化上,柳宗元修建文庙,开设学校,提倡儒家文化。对于发展文化具有潜在意义的还有,柳宗元以其巨大的名声和影响,吸引了大批有文化的学人到柳州来,这实际上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文化水平的提高,大为活跃了柳州的文化生活,对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是有重大影响的。除此之外,他还废除陋习,严禁巫医;培养医生,破除迷信。倡导开荒垦地、整治街巷、修筑庙宇、发展牧副业、造船筑路、修建房屋、美化城市......柳州落后的面貌在柳宗元的治理之下有所改变。尽管柳宗元在柳州只有短短地四年间,但是也足以体现他惊人的才能。这也使得我们幻想“如果柳宗元真的在朝堂之上施展他的才华,而不是在偏远之地终老的话,唐朝的衰亡是否会延迟那么一点呢?”无论如何,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元和十四年,积劳成疾的柳宗元病逝于任上,时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在柳州的文学创作

尽管在政治上,柳宗元无疑是一位失败者和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但是在文学上,柳宗元是成功的。特别是他和韩愈等人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系统的文学理论主张,并且借以领导和推动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在长期的被贬生活中,柳宗元并没有屈服于现实,反而寄情于山水,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就像一幅连贯的丰富多彩的画卷,将永州秀美的山水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而且这些游记因为优美的文笔,而被人们广泛传诵。除此之外还有《捕蛇者说》,《黔之驴》等具有强烈批判和讽刺思想的散文也受到了后世的推崇。

而柳宗元执政柳州期间,也创作出了一批诗文。元和十年(815 年)六月,柳宗元刚到柳州 之时,他带着悲痛的心情想起了几位一道再次被贬的友人,写下了他到达柳州后作的第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其中写到: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从这几句诗的语言中,可以看出柳宗元的心情十分惆怅。就在这之前不久,柳宗元才刚刚结束了十年的永州贬谪生活,原本以为可以重回朝廷一展拳脚,可是却又被贬谪往更加偏远的地方,柳宗元心里的痛苦我们可想而知。而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柳宗元的心理活动,同样借助这首诗,我们也可以了解唐朝人对于岭南的印象如何。实际上不光是唐朝,长期以来,地处岭南的柳州远离中原王朝的政治中心,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和中原地区以及永州地区都有天壤之别,是百越民族的聚居之地,喜好纹身,消息极度闭塞。相信这样恶劣的社会自然环境对初到此地的柳宗元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作为偏远的蛮夷之地,柳州当地文化水平极度落后,这里大部分人甚至还不会说通用语, 柳州的风俗习惯和经济状况在当时是连中央政府都没能详尽掌握的。在一首在写给尚书省的《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一诗中提到:“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 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

在这首诗中。柳宗元认为直到唐朝之前的朝代并没有对于岭南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李唐王朝是真正建立起对岭南地区的有效管辖的时代,把中原王朝实际管控区域延伸到南海边,所以柳宗元认为唐王朝的这一功绩 是“圣代提封尽海壖”。华夷图是指唐代地理学家贾耽根据亲身探勘,以及从往来长安的使节中了解 的地理内容,于于贞元十七年(公元 801 年)完成的 《海内华夷图》。而“华夷图上应初录,风土记中殊未传”则表明了,即使唐王朝虽然已经实际控制了岭南,中央政府对岭南的了解仍然还处于非常欠缺的阶段,岭南的官员与中原官方互动也并不多,也正好对应了之前的“犹自音书滞一乡”的,描述。柳州在此时仅仅应该刚刚被录入《海内华夷图》,而柳州少数民族的风貌,以及岭南诸多特殊的风土人情依然是中原人闻所未闻的。

如此恶劣的自然社会环境,加上少数民族聚居,中央王朝对于此地区控制力低下我们可以想象出柳州社会治安环境有多么不安定。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的,柳宗元初到柳州时,当 地的治安条件十分严峻。他在寄给好友韦珩的《寄韦珩》一诗中用这几句话这样描述柳州的治安情况:“到官数宿贼满野,缚壮杀老啼且号。饥行夜坐设方略,笼铜枹鼓手所操。”

柳州的山贼之猖獗,甚至到了漫山遍野都能遇到的程度。如果在岭南赶路,到了晚上就必须要时时刻刻拿着笼铜枹鼓,方便在遇到山贼之时向同行的其他人预警。根据《新唐书·南蛮下》载:“西原蛮,居广、容之南,邕、桂之西。”,在柳州不远的邕州,桂州等地,长期盘踞着一群不服从中央政府管理的西原蛮,他们自从贞元年间起就经常不服官府的压迫,数次公然反叛,多次击败官军。由此可见,在当时唐王朝 的政策之下,柳州以及整个岭南地区的治安环境都异常严峻。从柳宗元这些诗歌的描述中也能看出,唐 代柳州的社会政治环境非常动荡且凶险。柳州动荡凶险的社会政治环境不但影响了柳宗元文学创作的内容。

人类在不同地域环境中会逐渐发展出不同程度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形态。文学家在一个地区留下的文学作品通常能或多或少 的反映出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而经济状况的差异 也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学家在该地区的文学创作。柳宗元在柳州的诗歌中,则充分反映了岭南以及柳州贫困落后的经济环境。

柳宗元在《柳州峒氓》一诗中深刻描述柳州居民的经济生活状况:“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柳宗元与柳州当地人交流就不得不经过多次翻译。当地少数民族身上所穿的衣服多不合礼制,住在山村与洞穴中,食盐是当地民众的日常必需品,需要到集市去买。到了冬天,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则用鹅毛缝制被子抵御严寒。并且迷信盛行,生病了仅仅占卜却不选择医治,喜好宰杀牲畜祭祀。这些诗句展示了当时柳州 非常落后的经济生产方式,以及贫困的生活状况。尽管如此,柳宗元并没有沉沦于此,放弃了改造柳州。正如同前文所说,柳宗元竭尽自己所能去改善当地的社会环境。他自己亲自下地,在柳州栽植了柑橘树 200 株。他在柳州写下了《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唐朝时期的柳州由于人烟稀少、民生凋敝,还相当的荒僻,旷野荆蓁,没有开拓。柳宗元在这里推广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亲自种植柑橘,推动了柳州种植业的发展。

柳宗元等历代贬谪文人关于岭南的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向其他人展现了岭南的自然风貌,更是将他们眼中的岭南风光和身处岭南的心境,通过文学作品呈现了出来。柳宗元笔下的岭南,呈现出的是一种荒凉的特点,这和当时岭南的自然风光,以及到此文人的贬谪心态都是密切相关的。

比如在之前提到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柳宗元也详尽地描绘了柳州险恶的自然景象: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柳州城楼上的景象是荒凉的,,四处都是荒无人烟的森林。岭南地区降水量远大于中原地区,时常会有狂风暴雨,这是中原甚至永州所属的楚地都非常罕见的景象。岭南属于山地丘陵地貌,地势起伏很大,坡度陡峻。由于这些因素,即便柳宗元与当时的其他被贬的人们都被贬在相近的地方,相互之间却很难互通书信,造成了“犹自音书滞一乡”的情况。

总体来说,柳州在唐代属于非常偏远荒凉的地区,虽然经济十分落后,但却有着独特的自然风貌和生活习俗,促成了柳宗元岭南诗歌的形成。并且反过来说,柳宗元诗歌对岭南地理环境的描绘,也使 人们得以一窥唐代岭南的文化地理面貌。

后世柳州人民对于柳宗元的纪念

柳宗元死三年后的长庆二年七月,柳州建成了纪念柳宗元的罗池庙,奉之为罗池之神,韩愈写了《柳州罗池庙碑》,对柳宗元治柳的功绩大加称颂。其中描述了在柳宗元治理柳州四年之后,柳州“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先前还是百越文身地的柳州人民,也懂得了礼节,儿女懂得了孝顺父母。而之前流行的买卖人口,也被柳宗元废除了。柳州的社会面貌焕然一新。而受到柳宗元恩惠的柳州人民们,也始终记得柳宗元的贡献。在柳宗元去世之后,他的遗体被送回了家乡,柳州人民便修筑了柳宗元的衣冠冢,世代祭拜。如今的衣冠冢则是在1974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字“唐代柳宗元衣冠墓”的衣冠冢。不仅如此,在1909年,柳州的地方官还在罗池庙的基础之上修建了柳侯公园,公园内不仅保存了柳宗元衣冠冢,还根据《柳州城西北隅种甘树》的意象修建了柑香亭以及刻有韩愈称赞柳宗元文字的荔子碑、罗池庙碑、龙城石刻、元刻柳宗元像碑等珍贵文物。对于柳宗元的纪念体现在柳州人对后代的教育上,不少中小学都会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前往柳侯公园祭拜柳宗元,要求学生学会背诵柳宗元关于柳州的诗文,了解柳宗元的事迹,甚至专门开设关于柳宗元的课程,笔者便亲身经历过这些。

另外,尽管柳州最早种植柑橘的历史已不可考,但是柳宗元确是第一位在柳州种植柑橘留有姓名的人,在此之后,受到柳宗元影响的柳州开始发展柑橘种植业,柑橘种植逐步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直至今日,柑橘仍是柳州重要的农业作物。

由此可见,柳宗元作为唐代少有的对于岭南地铁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地方官,得到了柳州人民的肯定。而以他突出的文名和卓越的文章,更是对柳州以后的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柳宗元.柳河东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肖悦,黄赫男.柳宗元笔下的岭南文化地理——以柳宗元在柳州的诗歌为中心[J].贺州学院学报,2020,36(03):117-121.

[3]刘儒.论中唐时期中央王朝对岭南莫徭蛮、黄洞蛮之民族政策——以韩愈、刘禹锡、柳宗元诗文创作为中心[J].广西民族研究,2012(04):86-93.

[4]孙昌武.柳宗元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2002.3重印)

[5]陈弱水.柳宗元与唐代思想变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柳宗元与柳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