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5期《论语》观影札记

2021-06-20 20:56 作者:山嵓  | 我要投稿

        2021年6月13日晚央视更新第5期,这一期是关于《论语》的。幸亏不是《楚辞》,否则我肯定要熬夜将这一期和豫视的《端午奇妙游》两期节目都赶在14号整理出来,那就太累了。这样最好,14号我整理出《端午奇妙游》,七天后再不慌不忙的整理出这一期《典籍里的中国》。

1、《论语》简介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言语和行事的一本书,也记有少量孔子弟子的言论。《论语》现存二十篇,约一万六千字。“论”,编纂;“语”,谈说,即讨论、应答时说的话。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基本的一本书。《论语》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极其深远,论语中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智慧早已沉淀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源泉。

        《论语》的流转传播是一个儒家思想不断回应时代、自我探索革新的过程。以论语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精华在历史的时空中凝望着我们,让我们汲取心灵的力量,悟得生命的智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部论语,千古流传,一位老师,万世师表。论语记述了先师孔子和孔门弟子关于如何为学、为人、为政的言行。中国人的仁德智慧以及两千年的风骨性格,蕴藏在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的对话里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班固《汉书·艺文志》

2、孔子及其弟子简介

(1)孔子

        孔子,字仲尼,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但他一生坎坷,3岁丧父,17岁丧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曾经做过仓库保管员,看管过牛羊,做官后,又为了理想辞官,55岁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周游14年,四处碰壁,无法实现理想,一路坎坷不顺,但依然快乐。

        孔子的理想是人人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但一直未能实现,当被问及是不是因为对天下大道的要求太高了。孔子认为,为了让别人接受而降低自己的追求,那也无法走远。不被接受而依然坚守道义,才是真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15岁立志做学问,求师问道、修习六艺;30岁而立,确立了为人处世之道,不仅自己要学为君子,而且要仁爱世人,教人作君子,孔丘开放私学,收下第一批弟子;40岁不惑,对追寻天下大道的人生信念,不再有任何的怀疑;年届50岁,知晓天命,更加明白自己应尽的责任,不顾惜身家性命,冒险堕三都,削三桓,55岁与弟子游历列国,推行大道,历经磨难;60岁受人嘲笑,被人称作累累如丧家之犬,但早已耳顺,好坏话听在耳中,可内心十分平静;70岁,道路依然坎坷曲折,但目标清晰不变,尚能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有人问孔子,你过得如此不顺,且经常被人误解,为什么还是这么快乐而不生气呢?孔子如此回答。

(2)孔门弟子

        孔子传道授业、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了晚年,弟子众多,孔门三千弟子,遍布诸侯国,跟随孔子追寻仁义。

       孔伋( 孔子之孙);颜回,字子渊;仲由,字子路;端木赐,字子贡;曾参,字子舆;冉求,字子有;冉雍,字仲弓;卜商,字子夏;言偃,字子游;有若,字子有;颛孙师,字子张;冉耕,字伯牛;闵损,字子骞……

        其中,子贡有钱,孔子说“富而好礼”(《论语·学而》);颜回贫穷,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路桀骜不驯、勇武直爽,但被孔子教化为君子,保护孔子40多年。

        可惜孔子周游列国结束,归鲁后不久,颜回就不幸早逝,而仲由也在一场战乱中死去。孔子博颜回以文,约仲由以礼,但是最终他们皆先孔子而去。颜回生前曾说,只要夫子还在,就不敢先走;仲由生前曾向孔子问死后的事,但孔子认为时间还长,拒绝回答;而孔子也曾对仲由说,若不能实现理想就带着仲由等人乘木桴飘到海上去。可惜,一切都结束了。颜回十几岁就跟着孔子,孔门弟子中,颜回学问最好,人品最好,孔子是将他当接班人培养的,听闻颜回死讯时,孔子高呼“天丧予!天丧予!”;仲由死于战乱中,但死时依然戴正帽子,君子死冠不免,保持着最后的尊严。

【子张书诸绅】子张请教,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教”。子张手边没有纸张,就赶紧记在腰带子上。

【每孺子之执笔记事于夫子,二人迭侍左右】——《孔子家语·72弟子解》这句话说明了《论语》的材料来源。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不学习礼仪,不能立身于世,立身为人。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即正人先正己。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学而》,子贡心中的孔子形象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3、《论语》的故事

(1)西汉海昏侯墓

        2015年,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站负责修复和保护出土的竹简。海昏侯墓是汉武帝的孙子汉废帝刘贺的墓,刘贺最传奇的经历是当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了。但其墓中的陪葬依然异常丰富。是截止目前出土金器最多的汉代大墓。

        同步出土的竹简多达五千多枚。由于年代久远,刚出土时竹简如烂泥一样,好在经过高科技的修复,已可勉强阅读,经过识别,其中有五百枚是失传已久 《齐论语》,这是《论语》古老的版本之一,在汉末魏晋失传。

(2)唐代高昌县的一份课堂作业

        在唐代西州高昌县(即今天的新疆吐鲁番),有一份课堂作业在后世被发现。这份课堂作业是抄写郑玄的《论语注》,抄写的少年叫卜天寿。这说明即使远在大西北,论语在当时也已经是孩童的启蒙读物。

【卜天寿吐槽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是一个贤能在位,百姓各得其所,天下大同的社会。

(3)子贡拜师

        子贡生于乱世,诸侯争霸,礼坏乐崩,黎民涂炭,世人争名逐利。子贡认为孔子是乱世之中,能坚持道义、心怀天下的贤者。子贡从卫国来问道孔子。孔子阐述自己的理想是:人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以求天下大同。子贡被孔子的志向和精神所折服,拜孔子为师。

        何为君子?君子当以大道为志向,以德行为根基,以仁爱为依托,以六艺为修养。【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何为仁?爱人、孝悌、忠恕、博施济众。

        何为大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可有一句能终身奉行的话?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孔子周游列国

        ①孔子在鲁国先后出任了: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推行仁政德治,堕三都,削三桓。鲁国三桓把控鲁国政局,孔子拆其私邑,复礼制,黎民受益,增强了鲁国的实力,但触动了三桓的利益,被排挤,最终决定周游列国,此时他已经55岁,但依然带着理想出发,其弟子追随前往。

        ②卫国受挫:卫侯以俸米六万斗,聘任孔子,推行仁政德治,以使百姓生活富裕,得以教化。内政荒乱、礼仪废弛。且听信小人谗言,猜忌监视孔子诸人。孔子只得离开去陈国见陈侯。

        ③匡地被困:路过匡城时,被当地人误认为是鲁国阳虎,被困在匡地对峙了5天,直到守城官吏被惊动,前来证明夫子的身份,这才脱困。

        ④桓魁伐树:宋司马桓魁,为给自己修坟墓,不仅利用职务之便耗费大量民力修石棺,造陶俑,还在选定的风水宝地处挖陷阱,使游人误落陷阱中以完成人殉,三年来害人无数。孔子斥责与它,它便怀恨在心,只要孔子在野外讲学,就伐树,以期砸死孔子,并派人妄图加害孔子。孔子不得不离开宋国前往郑国。

        ⑤丧家之犬:路上遭遇乱兵,众人走散,后来其弟子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是怎么找到的,弟子说是有人告诉他们,在东门有一个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的人,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犬。但孔子为了理想依然不觉得苦。

        ⑥陈蔡之厄:在陈蔡之地,蔡国司马为阻止孔子入楚,在此地围困孔子,要求只有孔子承诺不去楚国,才会放他们离开。但孔子坚持“君子有约,绝不更改”。子贡前去楚国求援,直到七天后子贡带着楚国援兵,有兵士近千、兵车十余乘,才最终解围。孔子此时除了平生夙愿,已经一无所有。追寻大道,虽苦犹甜。这里有追寻大道的苦,也有患难真情的甜。在逆境艰难中只有意志坚定、具有操守的人才能完成考验。

        ⑦返回鲁国

        到楚国时,竟逢楚国国君薨逝,新君不聘任孔子,孔子只能返回鲁国,但孔子没有放弃理想,而是要整理典籍,教更多的人,学为君子,实现天下归仁。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

(5)杏坛传道

        孔子在春秋末期的鲁国传道,洙泗之间,杏坛之上,讲习不辍,弦歌不辍。子贡为听道,日夜奔驰,终于赶上了。当孔子知道子贡出使齐国,并成功拿回了鲁国被占领的土地后,大为赞赏。

        人生追求:仁以为己任,修己安人、安百姓,提高自己的修养,让更多的人得到安乐。

        忠恕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做到推己及人。

        如何为人:应当孝悌忠信、温良恭俭让。君子忧道不忧贫。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宋代)《春日》

(6)儒学传承

        ①孔子即孔门弟子的思想学说在后世被称为儒学,影响深远。

        ②战国孟子(名孟轲)传承儒学,并发扬光大。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提出了“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与孔子的“杀身以成仁”可谓是一脉相承。

        ③六百年后的东汉末年,大儒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孔壁中的《古论语》,综合编校整理出《论语》并为其作注,成为了后世《论语》流传本的基础。郑玄作《论语注》,并认为论语要在世上长久流传,解释其义,应与时偕行,不强作结论,以留给后世解读评说。

        ④一千六百年后南宋朱熹为儒学经典作注,作《论语集注》。提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其对孔子极为推崇,曾作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⑤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评价论语是在教导人民如何幸福的生活,法国的《人权宣言》也写进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2019年,法国将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作为国礼送给了中国。

        ⑥论语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论语带着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智慧,周游世界。儒学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也对东亚各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对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也具有思想贡献。

4、《论语》的核心思想——“仁”

(1)弟子问仁

        子贡问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仲弓问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2)“仁”字解

        仁与人同音。仁是二人,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贯穿到整个社会的一种运行规则。并且儒家思想在仁的基础上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这样宽广的情怀。

(3)孔子与“仁”

        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阐释了如何做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以仁者爱人为基础,引申出的以德立人、天下为公、大同世界、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等思想也在逐渐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观后感

        这一次的古今穿越,穿了两次,第一次是子贡穿越到图书室,看到少年们在学习论语;第二次是孔子带领弟子与图书室的少年相对共同朗读论语。

        第一次的子贡穿越,是很有必要的,否则古今师生齐读论语的场景会过于突兀,而如果安排到最后孔子先到图书室看过之后再回去朗读,情绪上就难以调动。第一次穿越时,植入广告作的还不错,少年们在收集产品包装上的文句,这是现代常用的促销手段,这么插入并不会令人跳戏。但是背景音乐还是采用以往穿越的背景音,就有点欠妥了,因为以往穿越是在最后经过长时间的铺垫,情绪已经上来,在这个音乐的烘托下穿越,很有感觉。但这第一次穿越,是刚开始,没有铺垫,情绪根本没有调动起来,依然采用这种音乐烘托气氛,就感觉有点格格不入。

        第二次的穿越,古今两位老师带领各自的学生同时朗读论语的场景很令人触动,尤其是最后孔子和弟子经历了生离死别以及悲欢离合后,重新穿越回他们还年轻还都健在的时候,观众看到历经磨难的师徒重回青年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并诵读论语,会自然的产生一种欣慰且莫名的情绪,正在此时,两千年多年后的图书室中的少年们忽然出现,在老师的带领下与孔子师徒一起朗读论语,这一瞬间,眼泪就下来了,现场观众也立刻起立一起朗读,这场面真是直击心灵。我也分析不出当时为什么会这么感动,只能用这是我血脉中的固有属性来解释。   

6、附录

【参加人员】

主持人:撒贝宁

访谈间: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鲍鹏山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院、思想史研究室主任郑任钊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副主任、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典读会:

        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

        总编剧——张昆鹏

        孔子扮演者——王绘春(1991年,28岁的王绘春在电视剧《孔子》中出演孔子)

        颜回扮演者——王仁君

        仲由扮演者——高晓攀

(20210613——1:32:58) 

『典籍里的中国』第一季第05期《论语》观影札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