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敏怎么判断呢?五种常见过敏症状教你快速辨别

儿童过敏目前属于高发趋势,但由于家长对过敏知识的欠缺,许多孩子已经过敏很长时间了,家长们却还浑然不知。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延误过敏的最佳治疗时间。
所谓儿童过敏,是指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的过分反应,或者说是一种自我毁灭反应。遗传学家认为,如果父母一方容易过敏,孩子过敏的可能性为1/3,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症,孩子患过敏的可能性为70%。那么儿童过敏诊断如何诊断呢?
一、小儿过敏诊断
1、非特异性诊断 有如:血、痰液、鼻涕、眼分泌物、大便、中耳分泌物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检查;血、其他体液或分泌物中组织胺含量的测定;血清及分泌物中IgE、IgA、IgG、IgM含量的测定;肺功能测定;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补体Ch50、Ch2、C3、C4测定;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白细胞吞噬指数测定;血及尿中17酮、17羟类固醇测定;血浆蛋白电泳测定;红细胞沉降试验;血中抗溶血性链球菌抗体滴度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测定;血中红斑狼疮细胞检查;以及血、尿、大便的常规检查等。此等检测方法对不同的变态反应病均有其各自的诊断意义,可以选择采用。
2、体内特异性诊断 目前在变态反应临床上采用最广的体内特异性诊断方法,首推皮肤试验法。此外还有各种皮肤以外的试验方法,包括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眼结膜及口腔黏膜试验等。
二、小儿过敏的病因
造成“过敏体质”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可能是因为儿童皮肤比较娇嫩,由于风吹或被日光暴晒,可以引起。因此要注意避免以上因素。另外,适当注意小儿是否吃母奶,如果吃母奶。母亲饮食不注意,吃了鱼虾可以通过母乳引起小儿过敏。这样就需要大人注意饮食。避免容易过敏的食物。如:鱼虾。蘑菇。草莓花草等。
三、小儿常见过敏病症
1、过敏性鼻炎:患病宝宝可表现为经常揉搓鼻子,流清涕和打喷嚏,并因鼻塞而影响睡眠。严重者可并发急性、慢性鼻窦炎,反复中耳炎伴听力下降,咽鼓管功能紊乱,语言发育缓慢,鼻息肉,睡眠呼吸暂停,并很可能发展成哮喘。
2、哮喘: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超过80%的儿童哮喘由于过敏引发。近1/2的哮喘儿童在3岁前就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其中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变异,表现为慢性咳嗽,常被家长认为是呼吸道感染。
3、湿疹:俗称“奶癣”,通常在出生后40天左右发病。急性发作的典型皮疹为红斑、瘙痒,抓后表皮脱落。严重可有浆液渗出的水疱,继发感染者为脓疱。如果未控制,就表现为慢性:皮肤增厚、苔藓化、色素沉着。还可并发反复角膜结膜炎、外耳道炎、皮肤感染。
4、过敏性休克:常由药物过敏、食物过敏或虫蜇引起。是肥大细胞在过敏原攻击下突然释放大量介质引起的,其中最主要的介质是组胺,可引起血压骤降,全身器官供血不足,进而影响各器官功能。如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
5、食物过敏:是一种由于进食某种食物引起的可重复发生的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食物过敏的宝宝除引起过敏性休克、哮喘、荨麻疹、湿疹外,还常表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吞咽困难、体重下降等。
家庭中有过敏史或孩子本人有过敏史者,应备有关过敏情况的卡片,以便周围人及医生参考;避免宝宝接触有关致敏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特别是急症、重症应立即就医,不可延误。由于先天性过敏体质,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会出现过敏性湿疹、荨麻疹、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及反复发作的儿童过敏性咳嗽和哮喘,受免疫功能紊乱的影响,人体内的免疫反应会使TH1细胞数量下降,在过敏原的刺激下连续产生多种细胞激素如IgE的产生增多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促使免疫反应朝向TH2途径形成体液免疫反应,小儿过敏应当多补充可参与免疫细胞因子调节的调节活性抗过敏益生菌组合物欣敏康益生菌,这种极少数的抗过敏活性益生菌能够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TH1型免疫反应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通过增进免疫细胞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可增进儿童抗过敏免疫调节的能力。
四、小儿过敏护理:
过敏性疾病须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宝宝的饮食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如控制不当,过敏症状会逐日恶化,所以有过敏病史的人不可以掉以轻心。
1、减少卧室的尘埃室内环境保持清洁,每周用湿布擦拭,勤换洗宝宝用的被单、被套、枕套等用品。同时,哮喘宝宝的居室应通风良好,天气好时,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分钟。
2、避免接触刺激物以及变应原蚊香、烟香、香水、杀虫剂等挥发性物质尽可能避免使用。室内使用高效能的空气滤清器可净化空气。避免已经确定的变应原,是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基本而重要的措施。避免到花木繁茂的地方去,尤其不要选择风大的天气出游。室外的花粉、霉菌的完全避免虽不可能,但在高峰期可以关闭门窗使之大大减少。婴幼儿应避免食入诱发过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