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吕冰洋著(笔记)

2023-08-20 21:50 作者:n1ns  | 我要投稿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吕冰洋 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


推荐语: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以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融合政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带有文学色彩的语言,深刻分析了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提出了“发挥两个积极性”的财政制度安排和行政体制改进设想,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著作。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郭庆旺


吕冰洋的这本书,是我迄今读到的关于中国央地财政关系的最清晰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


寻求保持社会活力与实现社会秩序的制度设计,是任何一个时代国家治理追求的根本目标。此书按照“央地关系”的制度线索对我国“封建-郡县”的历史传统进行现代性转换,解释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和创造性实践。反复读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夸赞的可贵探索!

——东北财经大学前校长,吕炜

 

央地关系属于纵向的国家治理结构,央地财政关系是其中的基础和支撑,事关国家治理和地方治理效能。吕冰洋教授以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此做了透视性的检测分析,有高密度的信息量和启发性的结论,值得一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内容简介:

当中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时代之后,发现在处理央地关系时,仍要解决集权与分权的一对矛盾。央地关系包括政府间行政关系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前者以人事权为主,后者包括政府间事权、财权和转移支付三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政府须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权才能激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是分权过度又会导致地方政府间过度竞争、妨碍统一大市场形成、中央政府权威削弱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集权与分权各有利弊,其利弊分析引发了学界的大量研究。本书接续明末思想家顾炎武《郡县论》的思考,试图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穿透历史的迷雾,回答如下三个重要问题:第一,在中国特殊国情下,央地关系构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二,自改革开放以来,央地关系的演变逻辑是什么?第三,为什么说央地关系“寓分权于集权”是实现中国长治久安的合理设计?

作者简介: 

吕冰洋,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财税研究所执行所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 2011 年“新世纪优秀人才”, 2017 年青年“长江学者”,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和学术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治理框架下中国财税体制研究”首席专家。围绕中国现代财政制度构建、央地关系改革等问题, 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等国内顶级期刊上发表大量研究论文。

笔记:


《央地关系:寓活力于秩序》-吕冰洋著(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