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与追星与宗教
前言:
也许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二次元也好,追星也罢,它们都是类似于“宗教”的东西。

宗教有很多用途,其用途之一是让人们的内心得到一些安慰,进而让人感受到平静。
这个世界有轮回吗?
相信有轮回,从此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去因为亲朋好友渐渐离去,而产生的痛苦。
但是,单纯自己相信有轮回,又不太能让自己感到足够的安心,万一自己的判断是错的呢?万一世界上没有轮回呢?
所以人又需要一个“集体”,集体即为同样相信世间存在轮回的人,人们可以在这样的集体中互相交流观点交流看法,在更大的层面上获取安心感:我不是孤身一人,我有很多同伴。
此外,人也需要一个“象征符号”,必须有一个足够伟大的存在,用来担保「世间确实存在轮回」,这个象征符号一般就是神或佛。
更确切的说,是人们需要一个足够伟大、有足够伟力的“至高存在”,用来作担保。
而能作担保的至高存在,被人们称之为神,或是称之为佛。
不是神佛能担保,而是能担保的被称为神佛。
就这样,通过一个伟大的象征符号,再通过经由这个符号汇聚起来的集体,人们在范围内形成了对“世间轮回”的共识,这种共识是宗教的基础之一。
生死痛苦是人要面对的最大痛苦之一,宗教算是解决了这个问题。除此之外它也要解决其他的很多痛苦,因而它解决那些痛苦的方法,是它得以存在的其他基础。
宗教的一些功能就是让人得到一些安慰、使人感到一些平静。
发现了吗?无论是追星还是二次元还是什么别的,它们的功能之一,也是使人得到些许安慰、感到些许平静。
之前我看到过一个关于二次元的视频,下面的评论让我心情复杂。
“我知道二次元都是假的,但除了二次元外,没有地方能让我感到温暖。”
“没人对我友好,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得到缓解压抑的空间。”
“你说的那些我不懂吗?但还能怎么办呢?”
如果是早年的我,大概会指责他们幼稚、无力、缺乏勇气,不敢正视现实,不敢在现实里做出改变,所以始终只能在二次元里消解心中的难过和寂寞。
但现在…
现在我已经明白,人的内心需要一个可以避风的港湾,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这样的港湾。
在理想之中,家庭当然是温暖和睦的,人际关系当然是平和顺利的,生活当然是不必迷茫的。
然而在现实里,不和睦的家庭有很多,人际关系很差的也有很多,以此之上生活更是迷茫中的迷茫。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要说避风港湾了,可能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也不要说有几个能谈心里话的朋友了,可能连个谈得上是“朋友”的人都没有。
世界上有人得天独厚的拥有了这些优势,但也有许多人没能有这样的优势。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心向往某种生活,但又在现实里很难得到这样的生活——其结果就是很自然的向往某类能满足其心愿的作品,在虚构的世界里暂时的满足其愿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做法。有这些创作出来的故事和剧情支撑,人的内心可以免于灰暗,不至于对自己的现实感到彻底的绝望,至少生活下去还有一个“能继续看看二次元作品”的支撑。
如果内心对某种生活的向往,无法得到任何渠道任何形式的实现,失望再失望的结果也许就是心死。
心需要力量,有些人所拥有的条件可以提供这些力量。
就像温暖和睦的家庭能提供力量,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提供支持,学习工作的风调雨顺也让人感到顺利满意。
但如果不拥有这些条件,就失去了绝大多数力量的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为数不多能带来一些力量的,就是人创造出来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心愿的东西。
二次元是这样的东西,追星是这样的东西,宗教也是这样的东西。
二次元故事用来满足自己对生活的期望,明星人设用来满足自己对理想的幻想,宗教用来满足自己对平和安然的追求。
它们都是通过描绘了某种形式的生活和规则,并告知在这样的生活和规则下,会有这样那样的结果——这些结果令人振奋、令人安心、令人得以忘记痛苦。
当然它们并不能让人永远忘记痛苦,也不一定能真正的解决问题,但它们始终能让人暂时的远离、忘记痛苦。
这已经足够了。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因为即使是勇气,也是需要力量的。勇气并不是大喊一声就能如神兵天降一样的“充满能量”,它需要许许多多的底气和信心。
而匮乏者,已经匮乏到没有底气和信心的份上了。
这些人需要一个能让TA们感到安心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宗教”,就是“追星”,就是“二次元”…
这当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过这确实好过什么也不做。

我是若终有一天,今天是每日更新的第1057天!
觉得写的不错,就点个赞吧——据说专栏双击屏幕是一键三连~
看更多内容,请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