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批判未某所谓“创伤伦理学”以及真正道路为何?

2023-07-21 13:39 作者:訫天游  | 我要投稿

  首先,依照未某的理论,他自己无非是"2+4"(世界化加共罪化)的立场,这也恰恰是他给创伤者开药方失败的原因。改版的齐泽克,无疑是从他自己的生存论得来的,也不具有普遍性价值,还不如说只是一如窠臼地提供了些有关希望的幻想,充斥私货,这看它你图什么呢?

当然,事先说明,学哲者的常规操作就是善于分割他者以从他者整体的视角中逃脱并倒打一耙。这无所谓,批评一个人根本上不需要站在其自己的立场上批评。他叫他的,我们批评我们的,同时有时间,有必要我们还得评价他叫的如何。

  

  创伤之后遇到的是虚无吗?这种立场貌似理智化程度极高,认为只要背离了象征界的事物就是虚无的、倒错的、错误的。实际上,他们尽可以高高在上、大言不惭地颐指气使,玩弄一些顽劣的话语反转以利用那些灾难之中的人的最后一点价值——为他捕获或作为他意识形态征召的仆从进行话语权享乐的对象的价值,这是他们攀援象征等级制的福利,他的信徒们也大可去放手拥拜神像。

  即便除开他富有野心的目的,此外问题更大的是他坐井观天所致的妄自尊大。

  他也从未经验过极度黑暗的时刻,即便他自己回溯性地遮盖了。毋庸置疑,对于实在界,他感之甚少。

  创伤之后主体除权律令从而被还原为纯粹的主体,或者说,成为回归原始驱力的主体,即便他仍然处于各种律令之中。这时候,主体自发性的求生意志所促成的任何现实的可能性都远比前现代暴力好受的多,虽然这并不够。所以,必须时不时地捡拾起这种自体创伤历史所致的求生意志,即便可能坚持不久,但社会矛盾会时不时地颠覆我们的基本幻想,每一个颠覆的事件即便是微杪的也都是量变的积累。随后,主体在自发性欲望的历险中寻求与社会要求对接的机会,只有遇到一个自发性欲望导致的被拯救经历才能够使主体彻底脱离沉沦,这既是主体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否则也仅仅是某种虚无视角下的对律令的挑拣或切割——世界本身还是虚无的,只不过你仍然遵守着某些无意义的律令(1+2+3甚至有些情况有4),还能因此讨口饭吃。总之,即便是1+2+3+4的综合运用,在先前的创伤视域下甚至是当你最终选定了这个视域后,也不是什么真正具有解放性的方法。当然,如果主体的选择有意无意地与某种社会权力有关,那么他就会获得某种合法性进而寻求实现某种尚未被(完全)把握和实现的解放性。但无论怎样,你都必须依照自己的历史在对问题性和解放性的探索中相信并选择一个视角,这才是关键,纵使它无时无刻地分裂出一些无法理解的东西。

  至于未某的言论,显而易见,无非是他互联网话语投机的微不足道的一环罢了,又配得说些什么?



批判未某所谓“创伤伦理学”以及真正道路为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