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都把自己活成了贝叶斯主义
前段时间,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你生命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面对这个问题,足足想了30秒,给出了一个非常精彩的回答:确保你有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
看到这句话,我瞬间一震,感觉被打通了任督二脉,这不就是之前看《精益创业》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吗?也不就是短视频,直播能迅速火爆全球的底层逻辑吗?
因为数据准确,可证伪的回路够快,那代表逼近正确就越快。
今天就来讲讲确保你有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的一个部分,贝叶斯定理。
开始之前,我想给你讲个故事,我现在新媒体总运营小张,上学时有个朋友H,上学时他俩都是“不务正业”的搞钱分子。
小张当时做苏宁的活动(校园)拿到了冠军,后来又被碧桂园招到了总部。他那个朋友H 一如既往地做微信辅助(注册,解封)相关业务。
赚钱非常快,当天做当天就能赚钱。
小张与他当时的合伙人W,也做过同类型业务,但后来放弃了,因为他们理想更“远大”想做点有发展的事。
小张的业务从校园推广,过渡到了回收二手书(当时拍拍网在砸钱),同时H也入局了这个业务,最终H赚了百万,小张只赚了几万。
后面小张就去广州碧桂园了,H继续做微信相关业务,而且还越做越大,最终听说演变成一个任务平台,赚2000W
其实这事过去很久了,直到前几天,小张给发了程前采访的一名云南电商鲜花头部的视频,才又想起这个人,没错,就是H!
当时在电梯,我和小张说起来这事,一起思考了一个问题,同时起步,几年下来结果差距巨大,这是为什么?
在我俩看来,关键转折在于H做的事,是当时的小张看不上的,觉得没发展的。
但事实上人家确实把那个阶段的钱牢牢地赚到手了,有了雄厚的起步资金。
我问了一下,H家生意做得很大,听到这点我就释然了。
H并没有继承家族生意,甚至也没得到家里什么支持,因为他最初赚钱的那个业务根本不需要投资,只需要拿点小礼物在大学附近推广就行。
想到这我有个延伸思考,你说这些商二代,家里到底会传承什么,甚至那些超级富豪家族又是怎么打破富不过三代的?
我其实没接触过世界顶级家族的年轻人,但我在不少书中和大佬发言中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分享给跟我一样,没有家族传承,只能靠自己摸索寻求突破的人。
从洛克菲勒给儿子的三十八封信,到坊间传闻船王哈里赌场训练儿子。
我认为这些超级富豪家族,传承的是决策方式,即:遇到重要事情该如何决断与如何行动,而不是留下更多的钱。
故事讲完,说回到正题,到底怎么决策?你听过腾讯一直使用的赛马机制不?
大概意思就是:同时有好几个人申报项目,领导要做的并不是判断哪个项目好,而是在规避了大风险的前提下,给出同样的初始资源,跑着看。
哪个项目好,从结果自然能看得出来,没错,微信就是赛马出圈的冠军。
说回到:确保你有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其实就是这么个逻辑与《精益创业》一书中两个最重要元素不谋而合。
最小可行产品(MVP):最小可行产品是一个最基础的产品原型,它包含了产品最核心的功能,可以让公司快速地将产品投放市场以获得最初的客户反馈。
持续迭代:通过收集客户反馈,不断对产品进行修改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用人话讲,最正确的判断应该是直接看结果,并且判断是可以改变的,最初的判断,随着不断前进与优化,最后生长成正确的样子。
就目前来讲,这是我看到最科学的创业方法了,具体方式我就不在这说了,否则认知负担太大,今天主要还是讲确保你有一个可纠错的反馈闭环。
其中的一个环节,决策-贝叶斯定理。
可纠错,与科学研究中的可证伪是一个意思,我们在商业决策中要的并不是对错,而是怎么做才能赚到钱。
当我们能证明这样是错的,那就可以改正,错误少了,自然就接近正确了。
贝叶斯定律就是一套帮我们在决策中不断逼近正确的科学公式。
假设你有一个袋子,里面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球:红色的和蓝色的。假设有一半是红色的,一半是蓝色的。现在,你不看袋子,随机抓出一个球。
因为你知道袋子里红色和蓝色球的比例是一样的,所以你可能会认为抓到红色球和蓝色球的机会是相等的,也就是50%。
现在,假设我告诉你,我看了一下,你抓的球是暖色的(红色是暖色,蓝色不是)。那么你抓的球是红色的可能性就变大了,因为蓝色球不是暖色。
所以,你对于抓的球的颜色有了更多的信息,就能更准确地猜测球的颜色。这就是贝叶斯定理的精髓,它帮助我们根据新的信息来更新我们的猜测或者预测。
就数学语言来说,贝叶斯定理是这样的:P(A|B) = P(B|A) * P(A) / P(B)。
1.P(A|B):这是我们想要计算的,也就是在已知B发生的情况下,A发生的概率,这被称为“后验概率”。
比如在我给的例子中,这代表知道球是暖色的情况下,球是红色的概率。
2.P(B|A):这是在已知A发生的情况下,B发生的概率。这叫做“条件概率”。
比如在我给的例子中,这代表如果球是红色,那么球是暖色的概率。
3.P(A):这是A发生的概率,不考虑B是否发生。这被称为“A的先验概率”。
在我给出的例子中,这代表抽到红色球的概率。
4.P(B):这是B发生的概率,不考虑A是否发生。这就是“B的边缘概率”。
在我给的例子中,这代表抽到暖色球的概率。
在我们的例子中,A是球是红色的,B是球是暖色的。P(A|B)就是在球是暖色的情况下,球是红色的可能性。
这就是我们要的答案。
P(B|A)是红色的情况下,球是暖色的可能性(这个是100%因为红色就是暖色)。
P(A)是任何球是红色的可能性(在这个例子中是50%)。
P(B)是任何球是暖色的可能性(在这个例子中也是50%)。所以,P(A|B) = 100% * 50% / 50% = 100%。
所以,如果你知道你抓的球是暖色的,那么这个球是红色的可能性就是100%。
说人话用验证的方法,不断吸收最真实的数据,不断更新决策结果。
创业要的并不是判断对错,而是做对事,赚到钱。先动起来,反馈好就继续,反馈不好就改进。
所以,贝叶斯定理其实就是一种方法,帮助我们根据我们已知的信息(比如B的发生),来更好地预测我们关心的事件(比如A)的发生概率。
贝叶斯公式,十八世纪就存在了,真正应用发扬光大还是因为技术原因,因为算力技术的提高,才有了越来越准确的概率判断。
没错,现在大火的GPT就是用贝叶斯公式做回复的,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GPT总能秒懂你的意思?
还能结合上下文语境回复你,本质就是利用贝叶斯公式私下准备了N多个答案,再计算那个答案大概率符合你的提问。
现在或许你就知道,为啥你提问越准确,布置任务越清晰,GPT反馈的结果就越理想了吧。那是因为基础信息准确所以正确概率高。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试错,快速迭代,就是贝叶斯公式的核心逻辑,没错,看着是不是就像《精益创业》中最小可行性产品一个逻辑。
说回到最初,相同起步的小张与H为啥财富量级越差越大,是因为H的决策更正确,先完成最小闭环,慢慢生长出新的盈利闭环。
反观小张,是想最初就有一个大的盈利闭环,H用的是先干后改不断优化的决策(贝叶斯公式)小张是想直接就做出一个正确的概率。
所谓高手就是把自己活成了贝叶斯定律。如果不理解没关系,毕竟概率学很庞大。
你只要知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断试错,快速迭代,在干的时候复盘改进就行,正确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其实这不但是一个公式,更是一种哲学,知行合一说的就是贝叶斯定律,初步知道-行动验证-反哺知道,知推动行,行验证知,周而复始。
贝叶斯定律在创业中的实际操作方法可以看《如何正确复盘》这篇文章,当然,不要过度沉迷于公式,因为小公司通常没有准确数据,用阶段性结果判定即可。
我是王济帆,实体经营八年,转战互联网七年,讲过课、写过书、上过当、十点睡、不喝酒、爱搞钱,专注分享商业认知,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