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科书螺旋上升的鼻祖,上世纪80年中学实验教材简介




其内容涵盖了从现在的小学知识到大学一年级的知识点。
其中在初中教学中,绝大多数知识点是目前高中所教学的,例如初一的第七章,初二的第六章的绝大部分内容,初三的第四至第七章。而高中阶段的绝大多数内容,在现行的高中教材中,部分知识删除或者弱化。(例如:平面向量,实数,数列(续),反三角函数与简单的三角方程被删除,变率与微商和积分部分内容被弱化),关于“线性代数”的所有内容都被弱化。
初中的部分内容在现在也被弱化放在高中,例如:三角函数及其图像。不等式与不等关系。部分内容则被删除,例如:余式定理。部分内容虽然仍然在初中学习,但也被弱化。例如:圆,轨迹作图。
这套教材的螺旋上升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初一所学习的有理数系和一元二次方程里的平方根,在高三会学习到实数具体性质及其定义,也会揭露他们的关系。
(2) 初一所学习的数列初步在高三会进行复习以及给予数列的准确定义。
(3) 初二所学习的实验几何内容在高一的直线与平面的内容进行复习与拓展。
(4) 初三和初三所学习关于三角函数的内容,在高三会进一步拓展。
(5) 初三所学习的“函数及其图像”到了高三会复习后,进一步拓展。
(6) 初一所学习关于方程和多项式的内容,在高一会进行进一步复习和拓展。
(7) 初中所学习的几何内容,在高中学习向量时会进一步拓展。特别是圆(这是目前高中数学教科书在平面向量中,所欠缺的)。
该教材的特点:(1)该教材重视强调运算能力与思维能力。例如:多次强调待定系数法。在微积分内容中,强调逼近法。
(2)该教材有详细体现解析几何和平面几何之前的关系。
(3)该教材概率的内容相比于现行高中教材内容较少。
(4)该教材内容的定理都给予了绝大多数的证明,除了部分过难的理论外(例如:实数的完备性)。且微积分内容并没有弱化极限的定义,相反通过讲解实数的性质强化了极限的内容。
(5)该教材明显突出螺旋上升的教学。
该教材的缺点:(1)该教材几乎接近绝版,且第六册上资源过少很难完整凑齐一整套。(本教材的前五册曾被人彩色再版过,但价格昂贵)
(2)该教材难度较高,不适合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
总结:该教材是中国首次使用螺旋上升的手法编写教材,也是中国改开后的第一次吸收美国经验所编写的教材。但因教材难度过大加之当时客观条件影响,即使是在北京这种城市的学生都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因此后面的教材都是基于这套教材的框架进行删减。但最近几年,随之我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套教材所体现的优点,也逐渐被大众所接纳。
以上观点纯属本人看法,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