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大龄青年就不能重新选择设计梦想?-设计对话德国INDEED INNOVATION创新咨询工业设

MOIN DESIGN邀请到了我们赵越导师,进行了一期设计对话专访。通过我们的专访内容,也能希望帮助很多国内设计学子们对选择专业,择校,就业,工业设计留学等问题一些建议。

图片版权归赵越所有
各位同学,各位设计师朋友大家好,我是赵越。目前任职于德国汉堡INDEED INNOVATION创新咨询公司,担任工业设计师。国内本科硕士就读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国内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我又重新踏上了德国继续完成了在基尔艺术学院医疗设计的第二硕士学位。
以下为采访内容:
Q:能简单谈谈你的经历吗?关于为什么当初选择工业设计专业?
A:对于选择工业设计专业我自己的初衷还是比较简单,因为我初高中都是在艺术类中学,所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也选择了工业设计这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但遗憾的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真正进入这个行业,而是尊重父母的意愿,做了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当时的工作内容虽然也和设计有关,但这份工作很无趣,让我马上就要失去对设计的兴趣了。所以在工作了两年以后我还是决定挑战下自己,选择出国,走出舒适圈吧。在咨询了身边的朋友之后,最后决定去德国留学。
Q:为什么选择去德国学工业设计?
A:首先在留学之前,我对德国的工业设计印象都不错,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德国一直都是机械制造大国,也有很硬的工业设计的背景,很多学校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特别是德国包豪斯的设计史。德国的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很成熟,有完整的设计教学体系,我自己在留学之初也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德国的工业设计教学比较注重实践和实验性,还有就是动手能力,这一点非常符合我对工业设计这个专业的期望的兴趣。
第二点呢,是因为我是大龄留学青年嘛,所以相对来说也会考虑留学的可负担性,德国对学生会提供很多教育福利政策,比如,每年大部分学校只收取300欧左右的注册费,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费,对德国来说教育不是商业化的行为,对于没有学费这点,相对于英美国家留学,可负担性会更适合我一些。

Q:你觉得在德国基尔艺术学院给你带来的学习体验是怎么样的?
A:首先,是“自由”,基尔艺术学院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大的自由和探索的空间,设计的过程往往不是以结果为导向的,而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尝试去发现一些新的可能性,这个探索的过程是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意思的,并且参与这个过程当中往往能给你带来很多的创造性的设计想法和解决方案。
另外,德国设计教学的严谨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专业的特性和教授的教学方式上。我在基尔艺术学院学的是医疗设计专业,这个专业的特性决定了对设计的思考和最终的表达,相对需要做到严谨且创新。
其次就是我们的专业教授,我觉得他是非常好的一名教授,莱茵教授的教学方式也很严谨。在项目指导过程中,他非常的果断,且能给学生一针见血,一步到位的指导意见,对我设计项目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保持项目的创新性的基础上,能让项目最终是严谨的落地。

Muthesius Kunsthochschule Kiel
Q:你在基尔艺术学院第三学期去了瑞典于默奥设计学院交换,能谈谈交换的体验和对比德国上学的区别?
A:去瑞典于默奥设计学院对我是一个记忆犹新的体验,因为于默奥是非常活力的学校,和德国的严谨不同的是于默奥多了一份活泼,首先因为可能在于默奥同学们都来自不同国家,大家有更多的跨文化的交流,不太会因为两个相对单一的文化而产生冲突,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而且很好的一点是大家不会有彼此竞争的心理,互相进步。
在于默奥,你能感觉到所有的老师,教授,包括学校的教学资源都是为了辅助你去更好的学习设计,并没有人会质疑你不会什么,而是想要帮助你变得更好,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
和德国学校最大的不同应该是教学方式,于默奥的教学是按照教授和学校的规划,固定的类似Course Package教学包进行教学。德国的话相对比较灵活,研究生课程大部分偏向自选课程,除了主学习项目之外,可以自由决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我觉得这两者都有好处。于默奥的教学更像是在设计事务所去完成设计项目,学习更像是“服务式“教学,你可以学到关于工业设计的一切,学期项目也是和知名的企业合作。德国的学校,尤其是北德的学校,课题相对来说会比较开放,学习项目即使是偏商业合作或者政府机构合作项目,教授给的主题都是会比较开放的,这样就多了很多思辨和探索的过程,就像上面说的,这个过程呢会帮助你去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设计。也可以说德国学校的项目商业性没有这么强,好处就是很多的创新的有意思的设计能在设计学生时期去实现。

图片版权归赵越所有
Q:第一次参加设计大赛是什么时候?是什么契机让你去参加设计大赛?第一次获奖的感受怎么样?
A:第一次参加设计大赛是在基尔上学时候,是第一学期项目结束后,参加了比赛,但也算是被动的被教授“安排”了。因为在德国设计学院很多德国同学们不太会为了参赛去做项目。我参赛主要会在每学期结束后,将这学期的项目完善了以后去投奖。当然也不是盲目的广撒网式的投奖,也需要针对不同的项目背景投不同的奖项主题。
我的第一个设计大奖是在基尔艺术学院第一学期的设计项目,也是获得了德国联邦生态奖ECO Design Award,获奖的感受算是平静且开心吧。这个德国联邦设计奖国内可能不是很知道,它在德国的可持续领域算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奖项,我们教授当时和我说我是这个多年来学校第一个获联邦生态奖的学生,之前的学长学姐只是拿了提名,这点上来说还是比较开心的,有给中国学生长脸了的感觉。


Papieschwangeschaftstests - Bundespreis Ecodesign 2020
Q:参加比赛给你收获了什么?以及参加比赛的感想?
A: 我觉得参加比赛且获奖,帮助我建立了更多的自信,换句话说就是更加相信自己在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以及选择和决策是合理的。我觉得很多设计本身没有正确与否,在设计过程中,大家可能都是面临阶段性的选择,小到具体的想法,往哪个方向发展,到如何推进项目的进行,设计的决策等等。
对于比赛,我觉得拿自己的作品去参赛,变相来说算是验证了自己当时的思考和设计过程,以及产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合理的,这个结果的评判是被大赛设计领域的专家和教授肯定的。并且在参加比赛整理设计项目资料的过程中,也会反思自己的项目,认识自己的设计过程。

图片版权归赵越所有
Q:对走工业设计路的期望和学习建议?目前很多设计师转行去了UX/UI领域,能谈谈你对你坚持的工业设计方向的决定吗?
A: 我个人对这个问题是比较开放的,我觉得选择都是阶段性的,并且选择都是可变的。尤其是在做职业选择之前都需要做一个思考和衡量。对于工业设计方向,对我自己来说是最适合的,为什么我还是留在工业设计的领域内原因呢,我觉得也是在自我发展以及学习过程中,我觉得我的性格,专业能力和思考方式上,都让我觉得我更适合走工业设计的领域。并且工业设计本身就是比较宽泛的领域,它并不局限在产品外观设计,以及所谓的建模,渲染工具人等方面,在这个领域还是有很多的可以探索的方向。
比如我目前的工作和发展方向是偏向于循环经济创新策略,我也在工作的时候重新去建立很多循环经济方面的知识体系。我觉得对于工业设计学习的建议,就是在专业能力扎实的基础上,去尝试探索一些更加专业化的领域。



MOIN DESIGN 创新设计教育 成立于2014年德国不来梅,目前工作室位于德国汉堡市。9年间成功帮助了50多位学员进入德国设计学院。我们团队导师由资深的德国在职设计师和优秀的留德设计学院研究生组成。我们根据学员的需求和最新申请趋势以及个人兴趣,提供创新的项目内容和辅导德国大学入学要求的作品集设计方案。我们目标是帮助学员通过德国设计思维与设计技能的学习,完成高质量的作品集项目,提高作品集的竞争力和有针对性的对学员做择校规划。作品集是踏入德国设计院校的敲门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集项目的培训,让学员们理解德式设计思维和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德国设计学院的学习生活。
同时,我们也将分享各类最新的设计资讯,以及定期举办设计分享会,让国内的同学们和设计师们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德国的设计,以及海外的设计生活。
— MOIN DESIGN INNOVATION

www.moindesign-germany.com
10年专注德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