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 情绪性反思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根本就不能理解主观—客观之间有什么区别了。
后来我发现:主观、客观,可以被替换为内在—外在,这还是我思考存在与时间里面海德格尔关于情绪作为此在的一种本质性、原初性地位时考虑到的。
情绪越发地在我看来玄奥了吗?
我想,它与理智一起作为了一种极具否定性的、作为世界的可自我突破的张力之层一起设立了。
比起理智来说,情绪虽然更显于是内在的、因而是一种主观的东西,(理智即使是内在地潜在着时仍旧更为普遍,因为理智仍有语言这一普遍承载物)可也许同样可找到原因。情绪可以被考虑为积极的和消极的,即是意味着主体伴随世界创造随时立即而生地/非理智性环节地(因而便无理智上的纵深度及其可达到的学术价值、却可以和理智一样通过客观化而达到艺术价值—可艺术还是情绪本身吗?)对世界产生影响。(人类来往中情绪也促成巨大作用,可我在此讨论的是为真的、由内的情绪,因为在此由外的情绪无讨论价值)情绪是主体化了的,那么积极性与消极性大致可演化为自足与不自足,自视满足的主体是同在了愿望了的,愿望是接近偶然设立的吗?不,愿望仍为一种欲望,虽然欲望不带来快乐、而带来(创伤性的)快感,其本质上是对无限匮乏的有限填充。欲望行动尽是过去的、重复出现的事物不停欲望形成本能才能在世得到补充 ,虽其来源是每一个当下的思想,可我…
情绪的外化更普遍化、更接近于实在的、表象上的东西、因而便更空洞,让人觉得无法纠因一般,(事实上并未当做过一门有其必要性的有世界进程上的可操纵性、可理解性地认真对待,不论是普遍地讲述情绪本身的客观原因或是主观地深入个人性进行审查与聆听)仅仅打上了荒谬的标签或是随意地、主观地处置一下,不论这种处置孰轻孰重、是否合理。因此,伴情绪而来的外在世界简直比先前带有个人特质的情绪性反馈更加无理—甚至到了臆断的程度。正是这样的处置,使主体被层层地谎言与谬见包围着,失去了宝贵的内在必然性,令在世的不自足与空洞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