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普通的活着—听别人的意见不会产生逃避的舒爽
意外听到了某人悲剧的现状,不由得心情舒畅许多。
而对于提前回老家做保姆这件事,敬谢不敏。
今年的上半年,没考虑过回老家这件事。
之所以会推动这件事的达成,大概是雷达发现了潜在的危机。
最近的雨总是挑着凌晨下,对面的房子不是瓦屋顶,于是“滴滴答答”也会被放大成“嘭嘭嘭”,是否扰民暂且不论,我个人是喜欢的。
声音的存在会让人清醒,除了和人交谈的时候。
不管日记里如何保持着冷静,从小就形成的坏习惯还是没能彻底改掉—极速地说话。
有段时间,试着冷静缓慢地和人对话,效果差到难以想象,一旦被抓住话头,被迫听到漫长的不需要对话的时候,痛苦由此而生。
以至于如今,恐惧长对话,并且熟练掌握一口气说完然后逃跑。
我想思考中的聊天会诞生些什么,内蕴狭小细节的疑问会深挖自身,与人对话中如果可以多一点时间思考下大概可以看到原初的我。
这个想法最近也试验了,然后失败。
一边缓慢地行进时,对面的家伙就会冲上来,然后捆绑、捂嘴,疯狂输出,大概现在的人更需要听者。
我试着讲了我觉得好玩的事,同时也是一件悲凉的事,我想听朋友的想法,想知道以她的视角,看到的这件事是否搞笑之余泪涌不止。
结果,又一次听了她的故事。
故事和故事的交换,并不会让人愉快,更何况是陈旧的、简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