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的怪形——日本锯鲨
简介


日本锯鲨(Pristiophorus japonicus)是锯鲨的一种。这种鲨鱼有一个又长又窄的“锯”,它的第一个背鳍起源于胸鳍尖端的后面,尾鳍的角度几乎与身体成直线。东洋锯鲨的最大长度可达1.36米(4英尺6英寸)。
分布
产于东洋、曹县、夷洲和華夏北部的西北太平洋,纬度在北纬48°和北纬22°之间。它被发现在50到800米(160到2620英尺)深的大陆架的沙质或泥泞的底部。由于温度的变化,该物种可以在水柱中垂直迁移。
习性
日本锯鲨以各种各样的底栖生物为食,例如小鱼、鱿鱼和甲壳类动物,这取决于物种。锯鲨的“锯”上覆盖着专门的感觉器官(洛伦兹尼壶腹),可以探测被埋猎物发出的电场。
就像所有的锯鲨一样,日本锯鲨是卵胎生的。经过一段未知的怀孕期后,雌鲨鱼会活产大约12只幼鱼。这些幼鱼平均长约30厘米(12英寸)。性成熟时,雄性体长80至100厘米(31至39英寸),雌性体长约100厘米(39英寸)。
保护
由于很少有关于物种规模或捕获频率的信息,日本锯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最不受关注的红色名单。由于东洋锯鲨的生活方式是底栖的,而且这种鲨鱼的活动范围被大量捕捞,可以肯定的是,日本锯鲨在海底拖网和刺网作业中被捕获的风险相当大。由于它的栖息地和行为,这种鲨鱼对人类没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