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弱现实
事件:
(1)2023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0.2%(前值0.1%,预期0.4%),环比-0.2%(前值-0.1%);
(2)2023年5月,核心CPI同比0.6%(前值0.7%),环比0.0%(前值0.1%);
(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4.6%(前值-3.6%),环比-0.9%(前值-0.5%)
5月CPI同比上涨0.2%,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前值0.4%),对CPI拉动0.19%,非食品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从食品分项来看,猪肉价格同比-3.2%(前值4%),拖累CPI约0.04%;鲜菜价格同比-1.7%(前值-13.5%),拖累CPI约0.03%。去年5月鲜菜价格环比降幅很大,低基数下今年5月同比降幅大幅收窄11.8个百分点,拖累CPI的幅度缩小0.3%,是CPI和食品价格同比上涨幅度扩大的主要因素。5月CPI环比下跌0.2%,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7%,非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1%。食品价格环比跌幅符合季节性规律。分项来看,只有卷烟上涨,水产品和酒价格与上月持平,其余商品价格均下跌,猪肉价格延续跌势,但是跌幅较上月有所收窄,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5月份气候转暖,鲜菜价格环比下降3.4%,但跌幅小于历史季节性平均水平。非食品方面,交通通信延续跌势,同比-3.9%(前值-3.3%),拖累CPI约0.06个百分点,但环比跌幅收窄1.4%至0.2%。交通工具用燃料是主要拖累,同比-11.1%,但翘尾因素是主要原因,去年上半年能源价格高企,下半年回落幅度较大,今年的降幅其实非常温和。核心CPI,剔除食品与能源,5月份核心CPI同比0.6%,与4月份相比涨幅缩小0.1个百分点,核心通胀低位平稳。



5月PPI同比下跌4.6%,翘尾因素影响-2.8%,新涨价因素-1.8%,PPI仍处于下跌趋势中,新涨价因素反映生产积极性仍然低。其中生产资料下跌5.9%,采掘、原料、加工同比跌幅均进一步扩大;生活资料下跌0.1%,基本保持稳定。下半年PPI翘尾因素的影响会缩小,PPI可能因此跌幅收窄,重点关注新涨价因素。
5月PPI环比下跌0.9%,上游黑色金属矿采选环比跌幅最大为-3.9%,煤炭开采延续今年跌势,环比跌幅扩大至-5.2%,与之相应,中游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跌幅最大为-4.2%,较上月-1%的跌幅显著扩大,下游生产目前基本保持稳定。


2023年6月7日海关总署公布进出口数据,1-5月出口同比增长 0.3%(前值2.5%,按美元计,后同),进口为-6.7%(-7.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
社交出行相关的服装、鞋靴、箱包出口累计同比分别为-1.1%、0.2%、24.1%(2.5%、3.2%、31.7%);
地产后周期相关的家具、灯具分别为-6.9%、0.3%(-4.8%、1.1%)。
机电产品增长略有放缓。1-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6%(2.4%),占出口总值的57.9%(57.9%)。分项来看,
(1)电子产品延续弱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集成电路累计同比分别为-24%、-13.3%、-17.2%(-26.9%、-10.5%、-15.2%);
(2)机械设备表现继续良好。通用机械设备出口累计同比增速为 7%(6.8%),延续前期回升;汽车、船舶等前期表现更好的产品延续亮眼表现,汽车、汽车零部件、船舶累计同比增速为107.9%、15.4%、21.1%(103.6%、15.8%、20.5%)。
对东盟、日本、韩国出口明显走弱,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俄罗斯均维持稳定。
4 月对美、欧盟、东盟、日、韩、俄出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5.1%、-4.9%、8.1%、-2.1%、-0.5%、75.6%(-14.3%、-4.3%、15%、0.8%、4.9%、67.2%);
出口占比分别为14.3%、15.4%、16.2%、4.8%、4.6%、3.1%(14.2%、15.3%、16.6%、4.9%、4.7%、3%)。
内需修复尚未传导至进口。分项来看:
(1)1-5月煤炭、原油、天然气进口金额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49.5%、-12.4%、0.5%(53.9%、-11.6%、-0.2%);
(2)机电产品进口累计同比增速为-19.2%(-20.6%)。电子产品中集成电路进口累计同比增速为-24.2%(-25.6%);机械产品中机床为-8%(-14.7%)。



2023年6月13日,央行进行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OMO),中标利率为1.9%,较此前下降10BP,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也在同日下调10BP。
此次降息是2022年8月15日调降MLF利率以来的首次,虽然来得比预期稍早,但并非意外。6月8日,国有六大银行集体下调存款利率,6月12日股份制银行跟进,宣布下调存款利率,银行净息差压力有所缓解,为此次降息打开了空间。另外,5月以来市场利率下降,并且持续低于政策利率,反映弱现实下资本回报率降低,驱动了央行降息。市场本身就对下半年降准降息有预期,此次降息略超预期,但并不意外。未来流动性还有进一步宽松的可能,因为从历史来看,公开市场上的MLF和OMO通常显示出相同的变化方向和幅度,而LPR与MLF挂钩也呈现同向的变动趋势,所以预计未来MLF和LPR利率会跟随下调,引导融资成本回落,提振中长期投资需求。
此次降息的根本原因是基本面偏弱,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撑。生产方面,5月官方制造业PMI连续两月在荣枯线以下。通胀方面,5月CPI和PPI继续偏弱运行,反映终端内部需求不足。外需方面,5月出口滑落至负增区间。社融方面,5月新增社融规模同比少增1.28万亿,居民信贷修复力度较弱。整体来看,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信心不足,需要政策的进一步支持,5月此次降息表明稳增长目标下货币政策开始发力,但客观来看,当前流动性已经较为宽裕,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单纯降息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比较低,所以后续很可能会接连出台新一轮一系列的宽信用、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多管齐下助力经济增长。
交易策略方面,此次降息进一步释放了流动性,稳增长信号的释放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无疑将对a股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在海外高利率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方面将进一步承压,可能会再次触及7.3寻找支撑。今年以来,A股市场保持低位震荡,创业板指回调明显到达去年4月低点。经济复苏仍需时间,短期需警惕利多出尽以及短期内逆周期政策信号释放会带来的扰动,但稳增长信号的释放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未来的市场博弈点或将集中在政策题材上,比如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