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翻译】《TYPE-MOON的轨迹》第二章 《月姬》的前进道路
《TYPE-MOON的轨迹》
作者:坂上秋成
监修:TYPE-MOON
出版社:星海社
翻译:三咲市的地铁站
翻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有能力请支持正版。

第二章 《月姬》的前进道路
在上一章,我们回顾了奈须蘑菇和武内崇组建同人社团TYPE-MOON的这一段时间。
在这一章我们将深入了解《月姬》的内容和历史。这是TYPE-MOON发售的第一部同人游戏。
1 《月姬》的概念
TYPE-MOON成立后,在1999年夏天推出了月姬的企划。当时,武内的想法很简单。
无论怎样,要让自己的游戏展现在尽可能多的人面前。
为此,他们选择了当时十分流行的R18游戏类型来制作同人游戏。
除此之外,武内还在思考,如何将作家奈须蘑菇的魅力传递给玩家,制作游戏时应该重视些什么。以《空之境界》为例,在同人志和互联网上仅用文字的方式很难传达奈须的魅力。武内想做的是,让玩家们能够沉醉在奈须这种“用诗意的文字构建一个复杂的世界观”的写作风格里。
武内不希望这个目标失败,他决定要让《月姬》这部作品成为人们进入奈须蘑菇世界的一个入口。在《月姬读本 Plus Period》(宙出版、2004年、214页)的采访中,针对游戏中出现的“死之线”这一重要概念,武内是这样说的:
“比如遇到像是‘死之线’这样模糊的概念,即使解释为‘生物原本的寿命……’也很难理解(笑)。(…)‘容易破坏的线’、‘沿着那里切开就会破坏’,用类似这样的话来解释会简单易懂一点。”
玩家在玩《月姬》的过程中,会发现随着故事的推进,和“死之线”有关的复杂设定也会出现。武内的战略就是在这晦涩的文本里不断强调那些易于理解的部分。这样的做法使得玩家能够较为轻松地认识《月姬》世界。
奈须蘑菇的作品所具有的独特且庞大的世界观,配合上武内崇作为制作人的意见,使得在不破坏原本文章结构的情况下,让《月姬》成为了一部能够面向更多用户的作品。
在作品的内容方面,武内给奈须提出了两点要求。
第一,把奈须在高中时代构思的吸血鬼和杀人鬼的故事改编一下。
第二,加入在《空之境界》里使用的设定“直死之魔眼”。
对于第二点,因为是在《空之境界》里用过的设定,奈须面露难色。但武内以易于理解为由拒绝了一切反对意见。
在这里先提一下,“直死之魔眼”是本作的主人公远野志贵所拥有的超能力——能看见所有物体死之线、死之点的能力。看见了这些后,他只需要用小刀沿着线切开,就可以简单地破坏生物、导致死亡。
这非常简单明了。主人公的能力可以牢牢地抓住玩家的心。
还有另外一点,想要进军同人游戏业界,对他们而言还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在游戏内加入“恋爱要素”和“18禁要素”。
武内最初的提案是参照《To Heart》的方式制作游戏。《To Heart》是创造了“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坠入爱河,让玩家在二人的交往中感受乐趣”这个视觉游戏基本模式的游戏,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但是尽管这样的剧情会让玩家感到很开心,奈须也明确表示不想让自己的作品也采用这个模式。
奈须蘑菇的作品以存在着“具有问题的主人公”为前提。奈须认为,主人公就是玩家的分身。在此基础之上,不仅仅是和女主人公的交往,奈须希望整个故事全部都是围绕主人公进行展开。
因此奈须对武内说,想要写出像《ONE~辉之季节》这样的作品。这是一部在1998年由Tactics制作的视觉游戏。《ONE~辉之季节》的基本形式和《To Heart》相同,是享受学院生活的主人公和六名女主人公在不同线路中构建恋爱关系的游戏。
但是,《ONE~辉之季节》比《To Heart》的故事性更强,而且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小说相似。奈须受到了这一点影响,认为如果可以采用这样的表现形式,那么自己也可以写出恋爱情节了。
2 《月姬》 制作开始
在决定好了方向和世界观之后,TYPE-MOON终于认真开始了《月姬》的制作。但是,这并不是一段轻松的道路。不,更具体地来说,当时他们的作业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常规。
在“吸血鬼和杀人鬼的物语”这个基础上,主人公远野志贵、正女主人公吸血鬼爱尔奎特·布伦史塔德、还有敌对的女主人公希耶尔、志贵的妹妹秋叶等,登场的角色一个个被确定了下来。其中因为武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双胞胎女仆赛高!)而加入了翡翠和琥珀这两个女主人公,二人都是在远野家工作的佣人。于此,所有的角色全部备齐了。
游戏名也确定为《月姬》。奈须负责完成剧本,武内负责完成原画和上色。无论是谁都需要完成极其庞大的工作量。

武内能够全身心投入作画,是在他辞职后。但在制作《月姬》时他还需要去公司上班,因此不能将一整天的时间全部用于创作。他几乎每天回到家后会一直为《月姬》作画至临晨3点,第二天还会像往常一样出勤。此外,因为从家里到公司骑自行车只需要五分钟,有时他也会趁着午休时间回家画画,午休快结束时再从家里出来。
制作《月姬》时,武内确立了作画的原则和方向——“量大于质”。在这个原则下,他用一年的时间创作了400多幅图画。
武内比较重视角色的表情,其中大约240幅图像都是角色的立绘(=视觉游戏中在通常的场景中出现的角色图像)。从原画到上色几乎全部由他一人完成,像这样以一天大于一幅图像的速度作画是多么令人震惊的一件事。
因为《月姬》中人物立绘很多,所以也更能细致入微地表现角色的情感。倘若没有武内的这份执念,《月姬》也不会这么成功吧。
另一方面,奈须也在非常辛苦地一边打工一边创作。
奈须在连载完《空之境界》后,为了确保写作时间而辞去了工作,每天只是去游戏公司打打工。但因为他是新人,只能去做各种杂七杂八的任务,而且有些时候可能还要一天打工二十个小时,反而是困在了没有时间写作的苦境之中。
结果,在制作《月姬》第一女主角的路线时,就一度被迫停止。
但是,此时武内想要制作《月姬》的强烈决心和他对奈须蘑菇的期待使得他对奈须说:“生活费由我来出,你就去专心地写《月姬》吧!”。拿出了全部储蓄来维持奈须的基本生活。
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奈须重新开始写作同人游戏《月姬》。在那个时候他们还不知道游戏能不能卖出去,如果失败的话,不仅仅是金钱,精神上也会遭受重大打击。
即使这样,二人也凭借着自己的固执和热情,更重要的是创作时的快乐,用尽全力向前进发。就这样,回应着武内的期待,奈须用大约一年的时间完成的剧本量换算为原稿用纸大约有5000张。
原稿用纸5000张。是普通小说单行本20册的分量。仅用一年时间就写出了相当于20册单行本分量的文章,这是多么超出常规的写作速度啊。
作为两人努力的成果,《月姬》凭借其优秀的质量,成为了当时同人游戏中的一部史无前例的佳作。
3 “长篇传奇视觉小说”《月姬》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月姬》的世界。
TYPE-MOON将这部作品的类型定义为“长篇传奇视觉小说”。“传奇”的概念在第一章的时候已经简单介绍过了,在这里我们再仔细地考究一下它的定义。
“传奇”原本的意义,是指唐宋时代诞生的短篇小说。“传”指的是传说和传承,“奇”指的是奇妙的、不可思议的、幻想中的事物。
笼统一点来说,“传奇”可以理解为“以某种传说为基础,加上超能力或者妖怪这类幻想中的要素”。
现代日本对于传奇小说的定义比较模糊,除了上面的解释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恶魔和妖怪这一类非人的存在,与一般人类的相处”。
根据以上的定义,让我们通过正女主人公爱尔奎特的路线来了解月姬的剧情梗概。
<从此开始至第6节,会涉及故事内容,剧透注意>
《月姬》的主人公远野志贵,在八年前因为受了重伤而获得了“直死之魔眼”。这双眼睛可以看见“事物容易被破坏的线”。此后,他离开了有名望的本家远野,来到分家有间家生活。如今又在妹妹秋叶的要求下回到了远野家。
在那里,他结识了佣人翡翠和琥珀开始了新的生活(译注:以前应该就认识)。但此时,也正是城市里的猎奇杀人事件多发的时刻。被害人的死法都一样,被抽出了全身的血液而死。
有一天,志贵在街上看到了一位金发的外国女性,突然间一股无法抑制的杀人冲动向他袭来。他跟踪了那位女性,在她进入家门的瞬间将她十七分割(肢解)杀死了她。
恢复意识的志贵涌上了负罪感,但在第二天上学的途中,那个本应该死去的女性却在路上等待着他。
全身都被切碎了却还活着的人类是不存在的。志贵因恐惧而逃跑,女性轻松地在小巷子里追上了他。但是,女性并没有敌意。
她告诉志贵自己是吸血鬼,正在找那个在街上不断杀人的吸血鬼。虽然是荒唐滑稽的话,但因为被肢解的女性活生生地站在他的面前,志贵不得不相信了她。
尽管对方成功死而复生,但因为杀了她一次的愧疚之情,志贵听从了她的要求。二人构建了一同打倒吸血鬼的协力关系。这个女性就是《月姬》的正女主人公——金发赤眼的吸血鬼,爱尔奎特·布伦史塔德。
志贵使用“直死之魔眼”,和爱尔奎特一同打倒了强力的吸血鬼。但是,这并不是那个在街上杀人的吸血鬼。志贵和爱尔奎特真正需要打败的敌人名为米哈尔·罗亚·巴尔丹姆杨。拥有“转生”的能力,是不管被杀死几次都可以用别的肉体作为容器复活的吸血鬼。爱尔奎特至今为止已经杀死了他好几次。这是她被赋予的职责。
此时,志贵对爱尔奎特产生了好感,因为自己曾经肢解了她而使她失去了大部分力量,所以决定帮助她,和她一起找出罗亚的转生体并杀害。
爱尔奎特自身的吸血冲动、撑到极限的志贵的身体、罗亚寻求不死的执念……穿插着这些不同的要素,故事迎来了最终决战。
以上是在爱尔奎特路线中,《月姬》的故事梗概。对这条路线而言,这部作品从吸血鬼和少年的相遇开始,基本是按照传奇小说的形式来不断推进剧情的。
但是,《月姬》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主要原因,位于更深层次的地方。从下一节开始,我们将会从两个世界观的共存、“人形”和人类、世界的“危险”这三个视角来探索《月姬》的魅力。
4 两个世界观的共存——吸血鬼路线和远野家路线
《月姬》是传奇小说,同时也具有推理的元素。但是,这部作品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是所有的路线都具有的“不安的氛围”。而这个写作特点也是作家奈须蘑菇拥有的最大资质。
下面我将围绕此来继续讲述。
和之前提到的一样,这部作品中存在爱尔奎特、希耶尔、远野秋叶、翡翠、琥珀这五个女主人公,每个女主人公都有她自己的线路。但是,每条路线里主人公所做的事情不单单只是和这五位女主人公构建恋爱关系。
《月姬》的路线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爱尔奎特、希耶尔作为女主人公的吸血鬼路线(表路线)和秋叶、翡翠、琥珀作为女主人公的远野家路线(里路线)。
吸血鬼路线的剧情,在刚刚一节中已经介绍过了。希耶尔路线的主要剧情也是类似的展开,和女主人公协力一同打倒吸血鬼。
从整体上来看,吸血鬼路线的剧情和少年漫画的剧情很相似。存在着“主人公远野志贵和女主人公一同打倒恶势力”这样明确的模版。
但是,远野家路线并不是按照这样的模版推进剧情的。
吸血鬼路线是打倒潜伏在城市里的吸血鬼——如果称其为“外部的故事”的话,那么远野家路线就是剖开远野志贵的存在本身去讲述的“内部的故事”。
远野家路线,阐明了远野志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身上并没有流淌着远野之血。他原本是七夜这个退魔家族所生育的孩子,在年幼时作为养子被送到了远野家。
另一方面,远野家也不是普通的家系。远野的血里混有非人生物的血液,历代的家主都受到血的影响性情大变、变成怪物发狂致死。
此外,秋叶除了有志贵(シキ)这个养兄以外,还有一个名字读音相同的亲哥哥四季(シキ)。四季在每条路线中都会作为吸血鬼挡在志贵的面前。
四季不仅有着远野家非人的血液,还被之前提到过的罗亚选为自己的转生体,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理性。
虽然在所有路线中四季都是作为敌人现身,但是也有差异。在吸血鬼路线中是罗亚的意识,为了实现不老不死的愿望;在远野家路线中,则是为了向夺走“远野家的长男”这个位置的志贵复仇而现身。
志贵在那次事件之后,因为被四季夺走了自己一部分的生命力,虽然意志变得坚强了但是身体也在不断衰弱。志贵和女主人公们一同行动来解决这一困境。这是远野家路线的基本剧情。
在志贵身体虚弱得动不了的时候,是秋叶、翡翠、琥珀不断给予他帮助。这一点并不像那些少年漫画里的英雄,倒像是女孩子一般会得到的待遇。
主人公同时具有英雄和小女生这两者的特质,这是奈须蘑菇特异的文笔才能够做到的吧。
总结,《月姬》这个作品中包含两个不同的世界观。作为英雄和吸血鬼战斗,在其中包含着基督教、吸血鬼的传承这样西洋要素的吸血鬼路线。像是女孩子一样被守护着,留着被诅咒的祖先的血这样日本传奇要素的远野家路线。
两种路线在一个世界里共存,这样特异的世界观是《月姬》最大的魅力所在。
5 “人形”和人类——女主人公们所获的救赎
在远野家路线中,志贵并非一直处于被照顾的位置上。
这条路线在深入挖掘远野志贵这个人的同时,也道出了秋叶、翡翠和琥珀这三人所持有的畸形思想。而志贵,就是解开她们心结的那个人。
在秋叶路线中,秋叶因为远野之血的影响而时常感到很痛苦。而且在八年前的事故之后,她就将自己的生命力分给了志贵,这也加重了她的痛苦。
在翡翠路线中,不爱说话内向的她,其实在小时候十分开朗。为了姐姐琥珀而改变了原先的自己。
她们二人的苦恼,志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而在远野家路线中最值得去写的人物,果然还是琥珀。
不把其他所有女主人公的路线全部走完的话,是无法进入琥珀线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条路线是《月姬》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直截了当地说,琥珀的故事是在非人与人类之上,编织的“人形”和人类的童话。
琥珀和翡翠并不单单只是普通的佣人,她们是因为拥有“感应者”的能力才被带来远野家的。已经死去的远野家前家主远野槙久就是依靠她们来抑制自己的反转冲动的。
远野槙久因为自己的欲望而不断性虐待年幼的琥珀。而且琥珀为了不让自己的妹妹翡翠也留下这样痛苦的回忆,每次都是自己一个人关在槙久的房间里接受虐待。经历了几年这样的生活,她的心灵在逐渐崩坏。
志贵、秋叶和翡翠愉快地在庭院中玩乐时,她能做的只是向窗外眺望。琥珀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这样这才是正确的,这才是自然的,但志贵却屡次往窗户这边扔石头,邀请琥珀出来一起玩。琥珀一直羡慕着、嫉妒着志贵。在志贵离开宅邸的那一天,二人做了约定。
这是琥珀作为人类所留有的唯一希望。她在这八年间,仅仅是作为“人形”而生活着,不断等待着迎来救赎的那一天。
而且,“人形”的概念不仅仅适用于琥珀。秋叶被远野之血操纵着;翡翠因有愧于姐姐而一直扮演着文静的少女;希耶尔为了重新拥有人类的身体而执着于吸血鬼。
正女主人公爱尔奎特也并不例外。她的目的只有一个,杀死曾经因自己的暴走而诞生的吸血鬼罗亚。除此以外的时间,她都在与世隔绝的古城中沉睡。
这样的她,因为被志贵肢解而产生了错误(BUG),她拥有了人类的感情和感性。虽然身为吸血鬼处于不完全的状态,但也因此,她不再仅仅像是机械一样行动,经历了许许多多无用但异常珍贵的日常生活。
她们和最终被拯救的琥珀一样,从单单的“人形”变成了人类。
刚刚我们将最后的琥珀线进行了简略的介绍,除此以外的女主人公的故事,也都紧紧围绕着从“人形”中解放这一点。

虽是吸血鬼,但也拥有丰富多彩的感情。
6 “危险”近在咫尺的世界观
我们已经从路线和角色这两个视角探索了月姬的魅力。下面在此基础之上,我将详细讲述主人公远野志贵所处的世界。
笔者(我)认为《月姬》最大的魅力之一,是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自己的身边充斥着“危险”。
产生这种危机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志贵持有的“直死之魔眼”。
之前已经解释过,“直死之魔眼”是可以看见“事物容易被破坏的线”的眼睛。
但是,正确来说的话,志贵的眼睛拥有“看见一切生命、物体、概念原本就拥有的死的能力”。
有什么东西存在着,也就同时意味着这个事物总有一天会迎来终结。志贵的眼睛可以看见那个终结,并杀死这个存在本身。
因此他的能力,不仅仅可以杀死生命,还可以杀死物质和概念——可以将它们无意义化。
但是,主人公所拥有这个强力的特殊能力也具有副作用。因为志贵拥有这双眼睛,所以如果他没有戴上特殊的眼镜,在世界上任何地方他都会无时无刻地看到那些死之线、死之点。他不得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意识到死。
同时,因为“直死之魔眼”会直接激动大脑的神经回路,给志贵的身体造成了巨大负担。所以,他的体质一直都很虚弱。在攻略完所有女主人公后,会出现结局“月蚀”,这里面明确表示志贵已经没有多少寿命了。
我们玩家在玩月姬时,会带入主人公志贵的感情,通过他的眼睛来眺望整个故事。
换句话说,玩家们也是经常抱着死的预感进入《月姬》的世界。实际在通常情况下,如果选错了选项,那么就会立刻进入死亡结局(bad end)。也就意味着玩家们会通过远野志贵这个人来得到死亡的类似体验。
这样的“危险”,和这部作品选择的Match Ending System(根据玩家的选择而改变路线、结局的系统)非常契合。
《月姬》中,无论是应该打倒的敌人、还是主人公的任务、故事的目的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角色之间的关系也扑朔迷离。
比如,妹妹远野秋叶在秋叶路线中和志贵构建了恋爱关系,但是在别的路线中却成为了需要杀死的敌人。
这样的故事展开,是作家奈须蘑菇的一大显著特点。奈须所描写的恋情,也不是那种“安定的”、“一起约定过甜蜜生活”的普通桥段。
奈须的恋爱,在爱情的最深处潜藏着死亡“危险”。
与此同时,《月姬》的故事,乃至于整个奈须蘑菇的世界,都排除了“必然性”。不是“一开始做出的约定就不会改变”、“即使没有作出约定大家也可以安全幸福地生活”这样的故事。
“因为偶然选择了这个选项,才相信了这个女生并爱上了她”这样的“偶然性”也是《月姬》世界的其中一部分。
这是一个一旦走错一步恋人可能就会来杀死自己的“危险”世界。也正因为这样的“危险”使得角色具有多样性。“有恋人有协力者有敌人也有朋友”。
无法用一个单一的名称来总结和一名角色的关系,关系会随着选择不断变化。
看到这里各位想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视觉游戏的特殊之处,更重要的是理解作家奈须蘑菇那原创的世界观、角色观。
<至此,有关故事核心的记述结束>(剧透结束)
7 自此之后的《月姬》和TYPE-MOON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月姬》的制作过程,以及它的内容和魅力。在最后,我们将会具体看一下这部作品的贩卖情况和它所引起的反响。
原本《月姬》是计划在2000年夏天完成的。但因为TYPE-MOON是第一次制作游戏,导致没能按计划完成全部的程序和调试(Debug)作业。在2000年8月11日的Comic Market58上,先行发布了《月姬~半月版~》,这里面收录了爱尔奎特和希耶尔的路线。
《半月版》一共制作了300张,很顺利地全部卖空。和之前发布的预告软盘和体验版一起,造成了巨大反响。
接下去在2000年12月29日,Comic Market59上,发布了《月姬~完全版~》。武内和奈须原本想要慢慢卖,但是准备好的800张碟被瞬间买空。在网络上风评极佳,让很多用户都认识到了这部杰作。
下面介绍一下关联作品。2001年1月21日在Sunshine Creation10上发布了《月姬PLUS-DISK》(《月箱》含有的不是PLUS-DISK而是PLUS+DISK)。这是赠品光盘,相当于是本篇的番外篇。里面包含着由很多短篇小故事构成的“幻视同盟”以及女主人公们的检讨会“月茶”(原文为げっちゃ)。
此后在2001年8月10日的Comic Market60上,发布了Fandisk《歌月十夜》。小山广和参与了这部作品的上色,他如今在TYPE-MOON从事作画监督、原画、插画等职务。《歌月十夜》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出了“普通赠品”这个描述。
《月姬》的世界也扩展到了视觉游戏以外的领域。2002年12月28日发布的《MELTY BLOOD》,是和同人游戏社团渡边制作所(现在名为法国面包)一同合作推出的对战型格斗游戏。这部作品中不仅仅有格斗作品的要素,还有奈须蘑菇为每位角色所写的简介。后来也成为了人气作品,有了很多续篇以及移植版。
其他的还有动画化和漫画化。2003年10月由J.C.STAFF制作的动画《真月谭 月姬》开始放送;同年在《月刊Comic电击大王》10月号上,佐佐木少年开始连载漫画。
如上述所说,《月姬》打破了形式的桎梏变得十分出名。TYPE-MOON在2003年将《月姬》本篇、《月姬PLUS+DISK》、《歌月十夜》等衍生作品放入《月箱》,在4月29日的Comic Revoltion33上发布。并同时终止了同人社团的活动。
从那之后,TYPE-MOON转向商业的舞台,延续了自己的辉煌。这一部分内容将在下一章节详细阐述。

TYPE-MOON在最开始,是为了制作《月姬》而成立的同人社团。武内和奈须当初是想着完成《月姬》后,就回到逐梦的道路上(漫画家和小说家)。但是,《月姬》燃起的热度远超他们的想象。于是,他们被迫站在了人生的分歧点上,作为创作者的自己应该如何做出选择。
在这个时间点,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这件事和小说家西尾维新有关,他是在2002年通过讲谈社novels出道的。奈须蘑菇原本喜欢读的作品是绫辻行人、笠井洁、京极夏彦、岛田庄司、竹本健治所写的推理小说,或者是其它一些新本格推理作家的小说,所以一直对讲谈社novels抱有憧憬。
西尾维新就是凭借自己的处女作《斩首循环——蓝色学者与戏言跟班》在此出道。这部小说的出版形式给了奈须巨大冲击。西尾的小说封面,在当时的讲谈社novels中是很特别的。角色立绘和流行元素都是凹纹打制的。这是奈须一直想在讲谈社novels出版书的格式。

受到这部小说出版的影响,奈须觉得没有必要拘泥于讲谈社novels,再加上为《月姬》应援的粉丝有很多,于是决定再在视觉游戏业界努力一把。武内也赞成这个决定,TYPE-MOON的活动也继续了下去。
奈须在后来也作为小说家发表了《空之境界》、《DDD》、《月之珊瑚》、《3/16事件》(榎本俊二合著),实现了儿时的梦想。就这样,参杂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奈须在2002年作出决定,全身心投入游戏剧本的创作。



以上就是《月姬》和同人社团时代的TYPE-MOON的故事。
这不仅仅只是一个社团、一部作品,最重要的是,那里有着奈须蘑菇和武内崇二人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创作的足迹。
奈须和武内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极高的要求,这让他们的创作难度不断变高、付出的汗水也不断增多。这一点在之后也会提到。
也正因为他们二人时刻谨记着身为创作者的这个身份,在2017年的现在,TYPE-MOON独特的风格才能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他们的那份执念里包含着娱乐性、原创性、友情的故事以及创作的魅力。
TYPE-MOON不仅仅是一个社团的名字、一个品牌的名字,这个词语里还饱含着对创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