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对真空辐条轮兴起的沉思

2019-07-22 09:52 作者:我就是新会摩旅侠  | 我要投稿

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机车文化的兴起,摩旅活动成了一种新的爱好方向,而为了满足这种爱好方向,国内厂家就开始跟风推出一种叫ADV的摩托车类型,开始还只是仿日系通勤车的基础上改出来,像加上整流罩、防摔杆什么的,不过随着市场的开放,由于对欧洲几大品牌的ADV充满仰慕之情。尤其是KTM-ADV、宝马GS、杜卡迪MTS、凯旋虎XC的出现。国产ADV也开始依样画葫芦,不但排量增大,还把车子也越做越大。ADV的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不过国产ADV和进口ADV的思路不同,进口ADV刚开始排量都在500CC以上,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长途跋涉和耐力越野所需,后来为了满足ADV的日常使用,才加入公路设定的ADV。但国产ADV是为了日常所需和一车多用,长途跋涉这种特性和越野需要是后来添加的,不过为了赶时髦,所以越来越多厂家开始为他们的ADV匹配上真空辐条轮圈,作为卖点之一。真空辐条轮圈是一种在传统钢丝轮圈基础上,加入新的设计和原理,让其可以用上那种无内胎的摩托车外胎。看似想法简单,但制造要求其实很高的,因为既要满足公路性能,也要满足一定的越野能力,但在极限越野中,还是不能用的。

作为两轮机动车,稳定性本来不如四轮汽车,车轮质量可靠是最基础的要求,如果轮圈质量也做不好,有难度的事情还没做就变形,那是一件要命的事。国产摩托车本来就是不是很被支持的行业,历来被合资车玩家和社会政策轻视,如果不能接受玩家的质疑,和社会监管,还在基本可靠性也得不到保证,那就是行业之耻。所以使用真空辐条轮圈的摩托车企业,我认为必须有相关认证,和著名品牌轮胎、减震一样,都要有行业认证。

真空辐条轮圈对钢圈的钢性和辐条的可变形程度要求都很高的。老外品牌目前还只将这种装备安装到高端ADV上,而且基本是公升级的。这么可以论断,它的成本很高,有自己的专利技术要求,而且强度很高,即使安装在大排量摩托车上,也能承受住高速的冲击,和载重物越野时的受力。欧洲车对ADV分类也是明确的,只有越野和公路两用的豪华ADV才使用,那些真正的硬派的、拉力ADV车型还是继续使用传统带内胎的越野专用轮圈,增强在越野地面的冲击吸收,越野时骑行安全也更好,假如损坏了,越野用辐条轮也比真空辐条轮圈好抢救,内胎的保成本也经济,换轮胎补胎更方便。好像KTMADV、日本非双1000、凯旋虎XC、宝马F800/850GS,这都是注重越野性能的ADV代表都在使用传统用内胎的辐条轮圈为标配。而国产ADV目前也好像当它白菜化的,无论是17*17轮圈组合还是19*17的轮圈组合,要知道,我们的摩托车只是民用品而不是军工产品,能像国产飞机那样将IDS进气口一样白菜化,我是不看好的。摩托车不只是追求新潮好看,而功能的考量也是重点设计的地方。目前真空辐条轮圈可靠性反响不算好。那是肯定的,国内也只有在越野场地赛上煎熬多年的越野级辐条轮是令人放心的。因为那些轮圈使用场景比普通的摩旅更粗暴,各厂家都已经制造了多年,无论是钢合金圈还是铝合金圈,技术积累上都很成熟,有强调越野用途的国产ADV都是优先使用传统辐条轮(嘉陵600、鑫源X5、宗申RX3/4、隆鑫无极650DS-ADV),真空辐条轮圈是新玩意,装车型还很少,正在使用真空辐条轮车型的玩家,玩车时不要以为是越野ADV就去做过激的行为,国产摩托车厂的配套厂家一直默默无闻,就像减震那样,如果不是现在宣传多了,国产渝安减震外行人和新手都知道,再加上摩托车制造技术也被某些本身生产摩托车的厂家轻视,那些新型轮圈怎么来的,可靠性怎么样,就更值得怀疑了。必须再强调一次,这项轮圈技术在外国摩企也只用在昂贵的车型上。

总结一下就是目前国内的真空辐条轮圈的可靠程度还没有建立良好的保证,除非厂家愿意公开演示过程和测试结果,给摩友建立良好的信心。毕竟摩托车在摩旅路上,什么极端路况都可能遇上,我宁愿补胎,也不愿意让过于复杂的轮圈断辐条,那样更容易丢在路上。如果厂家把真空辐条轮圈当是商业秘密,不能公开测试,也可以公开相对应的供应商,那可以保留传统辐条轮圈方案让摩友去为自己的使用情景去决定安装哪一种。


对真空辐条轮兴起的沉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