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YJango课程,学习误区笔记(二),学不懂,大脑记忆,有效训练~

2022-09-02 17:13 作者:八戒自由自在  | 我要投稿

之前讲了信息和知识的区别,学习知识靠归纳,学习k12靠信息和归纳结合,当然先要选定学习范围,最后是规律一定有适用范围,规律一定要有大量的经验抽象

那么接下来讲对于感觉学不懂的

自查一:学习材料

归纳需要大量的经验,而这个经验要完整,要有起因+结果,在做题中,就是要做题也要对答案,这完整的才是个有效实例,大脑其实自带归纳能力——所以学习真的不难。。。

还比如读书,只是读,缺不理解,或者英语材料,或者文言文,甚至是语文只是读每个字,整个段落整篇文章其实不懂在传达什么,也不是一个学习经验

如果我们学习信息——已有的规律定义也是信息,只是阅读和理解,那也是要把信息中提到的内容都搞明白——这就像我考据秦皇一样,我看懂每个字,但是我不知道这些是啥样的,所以,还是要去考据搞明白,地区在哪里,地理是什么,造纸是什么等等

所以读不懂材料,第一条要去搞懂材料里提到的每个信息——当然不是这样就能做出来语文题了,但是这也可以读懂科研材料。。。。

一般来说,充满专业术语的文章或课程的确让外行人会很反感——尤其是基本大家都全能自恋的状态下,会觉得,你就是为了嘲笑我来的。。。。。

然后讲,学习瓶颈的突破

我觉得要讲的应该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做语文题的那种了吧,是关于归纳的升华了?

实际上讲的是:模型瓶颈

归纳解题方法其实就是模型,我之前整理了很多模型,这些都是策略

但策略的确是有水平差异的。。。。像语文答题,我在做成人高考的培训材料的时候,就试图总结策略,只是的确有的地方很难。。。。我因为有大量累积是可以有的没模型也能凭感觉写出来,但是,无法把别人给讲明白

学习开始会快速提升,然后到瓶颈,无法突破

这个图叶教也讲过,笨功夫后面要下很多很多,才能达到突破,他讲了规律,缺没有讲为什么

我来这里看看大大会讲什么

他说,用已有的经验来推测未知的时候,就像搜集拼图——这我理解,我小时候搜集过画片,想要集齐西游记画片或水浒传画片,到了一定程度时,想要得到一张手里没有的,就很难了

就像用已搜集的拼图碎片想来还原完整拼图,开始能搜集到不重复的碎片,但后期的拼图碎片总是难出新。。。

所以我们学习中的瓶颈,也有因为材料而引起的瓶颈,材料到一定新意的时候,就重复了

好像方法是,不断增加新的学习材料——但我想,这一定不是的

我觉得方法是叶教说的,开启专业二

大大的这个图,讲解了一个指令材料,然后把这个材料给——实例化了

这图感觉实在牛逼,我就忍不住截出来了

是和不是的对比,能够深刻理解这句话,然后再记忆

这里还涉及到了语文里的定语顺序。。。。看这集合的范围缩小,表先,越靠近表语的紧跟其后,最后是最前置的定语,每个圈里是,圈外不是——这是集合和反集——数学范围,逻辑

这得有多少个逻辑框架啊。。。。持久VS短暂,个体VS群体,经验VS生理

再来个判断

这个感觉就非常干货

所以材料瓶颈,还是需要不断的更新材料的,错题本也是要不断的更新的,设计人要不断接触新素材

材料瓶颈后的模型瓶颈

原来这个模型瓶颈,是叶教说的行为改变级内核啊,就是打破自己的认知架构

我能够去改掉自己的一些习惯,是因为我知道旧的习惯是不好的,不是自我维护为自己辩解而是改变,是因为用目标做导向,而不是用自恋做导向

看大大怎么说

大大说了人类发展的规律,人类本身就是通过实践来学习的,通过文字总结的规律来学习的历史远远短于人类历史,所以,用一个实践来告诉思维固有认知是错误的,之后就能接受了

所以,还是那个经典词——现实教做人

在辩论中,不直接去辩论认知,而是抛出情况,让对方用其固有认知去解决,然后再告诉他答案,展示他的预测不符合结果——我想到了阿江教育韩非,韩非坚持酷法,而阿江问他大雨失期的处理,然后告诉他结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引发韩非的思考

这个我需要多想想,感觉有很多东西,先继续学习

苏格拉底就喜欢用这种“提问”的方法

所以,遇到瓶颈的时候,看是材料瓶颈,还是。。。认知习惯的瓶颈

增加新材料,和用其认知习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来诱发思考

顺应大脑的特性来学习——这是人类的发展经历带来的特性

还有一种没法学习的,就是,全能自恋。。。。是拒绝新东西的。。。那只能现实教做人了

顺应大脑特性存储信息到大脑中

学习的两个误区,第一,压缩睡眠时间,第二要求自己当场记住,做不到就自责

总结下过去讲的知识,然后下面讲存储

学习其实是让细胞生成特定的新结构,然后存储

比如骑车,比如开车?。。。。每个行动都有特定的肌肉控制指令,骑车和开车不一样,通过大量练习让神经记住这一个动作的程序?在大脑中增加这个代码?

瞻云云说在睡眠的时候形成突触——这是关于记忆知识的

大大这里说的是神经结构

anyway,反正大脑很会的,只要给足够的信息输入,他就能在睡眠的时候去处理,不管是形成突触还是形成结构

如果睡眠不足,就形成不了新的突触和结构,也就学不会了。。。

只学习不睡眠,大脑形成不了结构,这是工厂没运转,没有产品,只睡眠不学习,大脑没有材料形成结构,这是工厂没原材料,生产不出产品

然后,大脑也不能一次就拟合成功,经常会欠拟合或过拟合,通过材料的增加和认知习惯的改变——模型的改变来慢慢调整,最后拟合合适

所以,不能要求自己一学就会

学习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多次迭代,需要不同的材料来反复训练

所以先来总结下之前的所学

第一个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学习对象分为信息和知识,用记忆和归纳的方法来学习

第二个是通过练习掌握知识,用目标-信息-练习-对比归纳-延展练习这循环来走

归纳的方法,直接学习定义,通过实例来归纳抽象出规律,要注意欠拟合和过拟合问题

第三个是规律应用,规律本身要是正确的,而且要注意规律的适用范围

第四个是学不会的问题,是否涉及的专业定义不会,或者是材料不够去归纳,还是学习模型欠拟合

第五个是记忆问题,要保证足够的睡眠,还有了解大脑记忆的规律,是要多次拟合的

然后理解定义

所以这个是一系列的学习误区的答案

说女生到了高中会成绩下滑,其实是听话的学习模型是记忆的,不适合高中

第二个是说做题的方法,是大量快速做题,还是少量的精细研究题目,其实都不适合

前者没有给大脑足够的信息——完整的信息是有起因和结果的,后者原材料不足大脑很难生产出抽象结构——泛化。。。

第三个是说学了为什么没有提升

第四个是论文汇报,还有学不会怀疑自己的智商

第五个是高考冲刺,熬夜和要求自己一次学会

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误区,那么可以接下来继续了

有效训练和精细加工

如何刺激神经细胞去形成记忆结构,观察和想象可以刺激,但是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上手去做

实际去行动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的相关细胞,形成链接

做每道题都要进行完整的思考——完整的思考是怎样的QAQ。。。需要再去学每个学科

实际做一遍,有了自己的答案,然后去给大脑反馈这答案的对错,这就是一个有效材料或有效经验,这就是一次有效训练

对于定义,也还是要去试着去解决问题,然后给出答案——这个真的就很考验思维了,还好上面给出了一种很赞的思维,用补集的概念清晰边界,于是就能够判断很多东西在边界里还是外

还可以把新的定义与旧的概念进行对比来理解,关联

这里就是如何理解一个新的定义的方法,学以致用里面也有类似的学习的方法

首先,精细加工是对原理定义性的大部头书的,有效训练是对于执行+结果反馈这种行动性较强的知识的,这两者是让大脑形成新结构的关键,让我们能够学得会,还用的出来

接下来这张图是整个课程的全览

那要不这篇还是到此为止吧,后面的开新篇,感觉最后还有很多呢

over~

YJango课程,学习误区笔记(二),学不懂,大脑记忆,有效训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