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吴下谚联》清 王有光 (四)

2023-08-13 13:28 作者:三步一颠  | 我要投稿

家花不比野花香 家花是指人家花园里的花,野花是指道路边的花,人们都认为路边的花与自家花园的花一样香,毫无区别。其实要知道路边的野花的香气比较浓显得不清澈,而花园里的花香气显得淡但香气弥漫。 这样的分别极需要用到忍性功夫,遇到野花时,心里要想“这不是我家的花”,快步走过,不再留恋其中。面对家花是,心里要想“这是我的花”,我要好好养育不能有所疏忽。 林和靖在一座孤山上栽种三百株梅,每天精心养育,这是获得家花的乐趣。比如四月份的蔷薇,沿堤蔹蔓,奇香袭人,到凋零的时候,只能见到的是荆棘满林。以前的人恐人们以为野花和家花一样,所以编了这句谚语。 《素史氏》又恐人们以为家花不如野花,所以特地做注解。 瓦罐不离井上破 陈仲子在陵居住,有回他抱着罐到井边取水灌溉花园。楚使看见陈仲子,向他说明要向楚王推荐,让楚王聘请他治理楚国。 陈仲子坚辞这份好意,使者说“我看您很勤奋地灌溉花园,这花园里的百花,经您的精心养育极为繁荣,以后你治理楚国,把楚国当成您的花园不就行了。” 陈仲子说“你说的没错。我勤奋灌溉花园,是怕花旱,要是不去提水花就会旱死,去提水的话,我手中的这个瓦罐必然经常出现在井边。所以要蔬果繁荣,瓦罐要破许多个。要我治理楚国,楚国的人民,就如国家的蔬果,那君王是什么呢?君王就是这口井。如此我要是不配合君王的话,国家人民将很苦,如果要配合君王,我必须顺着君王。是啊,到时人民生活好了,可我害怕瓦罐的下场。所以请允许我不干。” 巧妻常伴拙夫眠 唐拙夫、缪学三二位都是松郡有名的人。 有天,他们喝酒叫来妓女作陪。其中有位聪明的妓女,唐拙夫指着她说“这是巧妻。” 缪学三说:巧妻常伴拙夫眠。这句有个出处。 以前有一位妓女,歌唱得很好,为人聪明懂服侍男人,有位贵哥点了她,客人问她“姓什么?” 妓女说“康字头,吕字脚。” 客人听了说“我猜不错的话,你姓唐。” 妓女说“大爷,小妾不姓唐,是拙夫姓唐。” 一时笑声哄堂。 石膏点就豆腐浆 “石膏,由金生水而回复为金。豆浆,由火生土而归为水。阴阳相合,交迭柔刚,巧妙结合而凝固称为腐。” 这句是淮南王安的戏说,却也符合阴阳变化之理,于是依此而传到现在。 不结子花休要种 天下间有很多花卉,能结子的花卉最好,当然不结子的花卉也有它的妙处。像莲花、菊花、牡丹,都是种植的首选。 按濂溪先生的品鉴,他说牡丹是“花之富贵者”,菊花是“花之隐逸者”,称莲花是“花之君子”,这三花中只有莲花会结子。如果相信谚语的,像牡丹、菊花之类,不要刻意去种植。 《素史氏》说“只种植莲花,就可以啦。” 动人情处未曾描 这句是古人描述半身美女图的句子,吴人说这句,是用来讽刺画工的画得很不传神。 不知道自己无知也是一种真实,美女的蛾眉眼、芙蓉面、瓠犀齿、丁香舌,有不动人情的吗?何必为了一些小失误斤斤计较,真没修养。 遇饮酒时须饮酒 这句是讲人要随遇而安,没遇到喝酒的环境,就随便喝喝,不必贪杯;要是遇到喝酒的环境,不必推辞喝它一醉,一个“须”,何等从容自在。 苏东坡说“酒能乱性,佛家忌之;酒能养性,仙家爱之。吾于无酒时作佛,于有酒时成仙。” 得饶人处且饶人 秀才深居简出在家中刻苦读书,他不骂人不打人不杀人,以为这就是饶人的最高境界。 其实他不知道,就他这种行为,怎么去骂人打人杀人,这能扯上饶人吗? 谈到饶人,必须有骂有打有杀,在这种情况下饶人,才称得上饶人。 这“且”字,犹如红炉点雪,让要骂要打要杀的人遍体生凉,如听到警钟,引人深省,效果就在这。 自家有病自家知 “病”这个字要看得开,人的六气七情出问题,这是身体生病了;要是为人不勤俭,或太过吝啬太过苛刻,这是家庭生病了;要是人寡廉鲜耻,败度败礼,这是在品德上生病了;自己没什么学识还极为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见解,以为自己很牛逼看他人都是草的话,这是学问生病了。 “有”,指要看得仔细一些:有的病人粗率一看,身体结实,好像也没什么事,但是一按脉切理,就会发现此人全身病还不少,此时才能知道有病了。 “自家”这两个字指要看亲切:因为自己所要承受的,在最开始别人是无法预知的,需要自己才能懂自己心里出了什么毛病。 “知”这个字指要看得有力:这个“知”不是从小自然而然而有的,也并非偶然而有的,更不是那种大家都有的。是那种自己感觉如芒刺在身,自己不能有一刻安宁,必须迅速除去的,除去后整个人爽快。 当世做人当世现 经常行善的人将来会有好报,经常行恶的人将来会有祸患。说的是人会被自己的所作所为,波及到。 儒家以为善恶报,会报应在子孙身上,而说因果的佛家,则认为会报应在来世,这就是这个“余”的意思,将道理说透了,会更加有警策的作用。 但是世人不知道这句更深一层的意思,反而以为“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这句出自《诗.邶风.谷风》意思是:我自己现在都没觉得怎么,谁还去管我死后的事。)。谚语揭露出“当世做人当世现”,如果真的“不待子孙,不待来世。”哎!那该有多幸运啊。 屋檐水滴三分雨 这是句约略的词,其实屋檐滴下的水滴,不是刚刚好下三分雨才滴下。 假设遇到云淡风轻的,霜清露润的日子,这个时候下雨,屋子上面的瓦片已经润泽,此时的雨下不到三分便檐溜已如注。 要是遇到炎热的夏天,屋子上面的瓦片被烈日暴晒干透,从屋脊到屋棱,层层销烁,即便上天降下的雨不止三分,但檐下也只是稍微湿润而已,所以只是约略说成三分。 宰相家人七品官 古代国家的卿大夫,是一个小地方的君主,这是原来的意思。但这些小地方的君主的上面有共同的天子,这些君主自己又有家臣,他们的地位类似于国家的卿大夫。后来即便宰相也很尊贵,但他的家人不可以称为家臣,其中说的七品,也是纯属杜撰。 正常时候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他们的职位在七品之下,即便是宰相的家人也不敢与他们对抗。要是宰相阘茸苟污,一些达官贵人屈服于宰相的威势下,那么宰相的家人何止七品啊! 牡丹不带娘家土 武则天当朝的时候,腊月到花园游玩,她下诏百花必须在今天夜里开花。到了夜里所有的花都开放,只有牡丹不开花,于是牡丹全部被挖出,连根带土被贬到洛阳。 到了洛阳,刚好遇到下大雨,大半牡丹被洗去根上的旧泥,有司将京城送来的牡丹安插栽种,那些被洗去旧泥的牡丹第二年花开得极为茂盛,而根上带旧泥栽种的牡丹仍然不开花。 有司令人将这些不开花的牡丹掘起,将它们根上的泥土洗干净,并移到别处栽种,后来它们在别处也一体盛开。 这个典故一直传到现在,如今要是移栽牡丹,会拿酒洗去旧土,所以出现这样的一句谚语。 虽然吃饭分高下 学习古人的东西,在餔餟( 吃喝)这方面真让人感叹。吃饭前面加上“虽然”二字,此外没有高下之分,大概可以得知,正是不待词毕。这是苏松人所撰,后来写入《百花台》弹词里。 说武林莫宦,到学馆教书,为人清节。有天他看见馆僮挑着行李,便口占一句“墙内桃花墙外红”,挑行礼的馆僮应声说“长工挑担送长工”,他一听很生气,很想把这位馆僮赶走,但是再没人替他挑行李,于是忍了下来。 后来这位老师将这件事告诉东家,这位东家叫来馆僮,然后让他跪下,数落他怠慢老师,说“把句子给我续完,否则你要挨打。”馆僮于是续下面的句子说“虽然吃饭分高下,打发工钱一样同。” 因为烧香惹祸殃 香,用来敬神佛的,因为烧香所以看起来很敬仰神佛,人们以为烧香神佛会降福,怎么会生祸殃呢? 这要分开讲,要是有人,在平时诸恶奉行,众善莫作,这样的人正是神要加祸殃的人,但以前神没有巡查到。现在这样的人,到神佛前烧香,并报上姓名,说些想求的事,神便按照名字一查,嚯...,是黑籍,于是按罪轻重进行处分,即刻办,犯大罪的立刻死,犯小罪的人生病、诉讼、家中火灾、被偷等等,神所加的祸殃,不一而足。要是这位坏蛋没烧这香,还有希望延缓执行,如今还如何躲得过? 螺蛳壳里做道场 螺蛳看起来也就雀卵大小,它的壳虽然这么渺小,但是里边螺旋转三转,就如僧家所说的大乘、小乘、最上乘,所以有和尚用此说道场。 而且也可以表达道家的上界、中界、下界,所以有道士也用此说道场。 有僧、道对坛,他们来求秀才写一幅坛联,秀才写道“蜂拥瑶坛,和尚拜洞房花烛;蚁行禹步,道士穿九曲明珠。” 羊去吃草鹅去赶 羊与鹅都懂吃草,羊在前面吃草,鹅赶在身后吃,这鹅羊一相继,草很难生存。 鹅看见羊总是比自己先吃,于是快步赶前,超到羊前面去。 羊一见鹅跑前面夺食鲜草,于是也冲上前大口大口吃草,这鹅羊一相争,这草就更加难以生存了。 如果鹅专心吃自己的草,别去想着赶抢羊吃的草,羊见鹅没来赶抢草吃,也不会抢吃,这鹅羊一相济,不至于把草吃得光溜溜。 鸡来讨债鸭来愁 鸡能讨债吗?我说“能”,你看它嘴尖缩腮,声音洪亮,扑起翅时,鹰爪鹘眼,跳椅飞台,一副剥啄追呼的嘴脸。更何况后面还跟着鸭子,鸭子天性不叫唤迟钝,一副慈悲的相貌,嘈嘈喋喋,一会儿威胁你,一会儿又对你的情况表示同情,说自己要不回债,也和你状况一样,和你忧愁到一块,赖着哭惨。 另有一句谚语说“叹气一口,宅低三尺。”,所以有些人能忍受鸡来讨债,但是很难忍受鸭和你愁到一块,赖着哭惨。二者纷至沓来,咄咄逼人,谁受得了。 千卖万卖折本不卖 这是讲灵活变通,如果亏本,决定不会卖出,但是有些货物过时了,再不能放了,那该怎么办?比如荤腥的东西,在冬天放久依然新鲜,在夏天你放越久坏得越厉害,到最后就要全部丢弃。 按照“千万”二字,正是售卖术,市场物价低昂不一,有时你看见一件物品,涨价非常快,成倍成倍的涨,这时候如果急于售出,卖不到好价钱,卖不到好价钱就是亏本。 有时你看见一件物品,每天价格都在往下跌,你要马上抓住时机,赶紧出售,迅速脱手,即便这时你是不赚钱的或许会亏些本,其实真的不亏,因为你越慢脱手,每天价格往下跌,放越久亏得越厉害。 所以,知道这个“千万”,可以作为准则。

《吴下谚联》清 王有光 (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