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阙诗听成团五周年,谈谈音阙诗听社团与国风音乐
今天是阿音成团五周年的日子,作为粉丝的一员,在这里首先表示衷心的祝贺(◦˙▽˙◦)

对我个人而言,真正认识和喜欢阿音社团,其实不过两年半不到的时间,不算长也不算短。在我认识这个温暖可爱的团队的短暂时期里,可以说是惊喜连连。从二十四节气到十二时辰系列,我感受到的是愈发精良的音乐制作及愈发巧妙的音乐元素构思,无不显示出成员们用心的付出。小谨社长魔术师般的曲乐创作,乔凡三老师精彩绝伦的编曲设计,安安镜子玉玉佳思等主唱们可圈可点的演绎,梓归老师、假寐老师等词作者优美而不失风韵的歌词写作,实录天团几乎让人感到出神入化的演奏,以及南星辰、徐鹏、楚然、雪无影等等其他优秀的创作人、唱作人、制作人们每一份在音乐事业上的付出,都是这个热爱音乐的大家庭一点一滴的汇聚。

毫无疑问,这个神奇的音乐实验室正在逐渐展现出代表新一代年轻国风音乐人的艺术张力与创造精神,正在为更多的听众带去国风音乐极为丰富的审美体验。现代与古典的碰撞与融合,在电子音乐中畅游国风韵律,这是一种颠覆性而又独具生命力的音乐形式,它吸收了传统国乐和传统流行乐的一些表达内容,延续了新媒体时代国风流行乐发展的理念模式,借助了电子音乐等等新的音乐元素和艺术载体,在雅致与通俗、传统与流行之间构成了平衡。阿音社团五年以来的成就无疑是惊人的,作为一个并非全专业型,甚至许多成员以音乐为业余爱好的“零散型”社团,这个小宇宙所迸发出的创造力与大量的作品产出,值得所有因热爱而努力的音乐人去敬佩与学习。
在认识音阙诗听之前,我所喜欢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摇滚、民谣等类型的经典歌手和他们的作品,对于新兴国风音乐人的了解也仅限于河图、银临、黄诗扶等少数几位。阿音是我喜欢的最年轻的一个音乐团体,他们最初吸引我的是那种将西方流行的电子音乐转化为具有中国风审美价值、充斥着本土性音乐元素的杰出创造力。与许多人不同,我作为一个喜爱摇滚乐的听众,并不觉得国风音乐在审美上那种所谓“空洞感”,其实恰恰相反,我在这些别出心裁的真挚的作品中体会到了一种直接的享受与感染力,即便你不懂诗韵化的美,也立刻便能投入其中。音乐最能打动人的是最本真的体验感,无论是深刻的词藻、震撼的演绎或是令人触动的那些音符的交融,在听者的心中都不失为一种获得与满足,在精神上化成他们或欣然或慰藉的共鸣。我认为阿音在这一点上已然成功了,虽然独立性的音乐创作在这个充斥着“内卷”压力与非议指责的时代必然有它前进的艰难,但在这个生气勃发的音乐小宇宙的周围,是一个更大更温暖的宇宙,热爱音乐的人们将唱起自己的故事,紧握住那一份青春的独立和坚持。

在我的印象中,国风音乐的发展,从八九十年代港台民风民调和“武侠风”的流行(其实那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风音乐),到九十年代末至新世纪初张雨生、周杰伦等一批流行乐创作者开创式、融合式的“中国风”探索,再到新媒体时代的国风音乐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喜爱的一种潮流与时尚,至少经历了二十多年漫长的历程。国风音乐从无人问津到成为华语流行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人们逐渐能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崭新的魅力,这无疑是华语音乐发展的一大进步。我们同样也要看到,如今的新国风在商业浪潮的袭卷下所面临的难以回避的困境,许多优秀的国风创作人和国风爱好者受到一些不必要的质疑。同时音乐行业也面临着“内卷”的压力,有时每一件作品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往往是听众们难以想象的,甚至窃取成果、侵犯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我们应当看到每一位音乐人的不易,才更能对他们为我们带来的享受与体验表示发自内心的珍惜。
新时代国风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一些充满生命力与创造精神的有趣的想法。音阙诗听正是这样一个诞生了无数“有趣”想法的小宇宙。“有趣”正是他们的灵魂,正是音阙诗听之所以成为音阙诗听的本质所在,正是这一群可敬可爱的青年音乐人用音符与歌声书写自我,同压力和困境做斗争最“可爱”的力量。用“有趣”化解一切,用“有趣”传述生活,用“有趣”积蓄能量,用“有趣”创造感动,虽然单纯而直白,可又有谁愿意拒绝呢?何况他们热爱传统文化,将自己对于文字、音乐和国风元素的迷恋与执着体现于时代的传承与发扬之中,这便让有趣的灵魂,创造出了更多有趣的价值。

做自己的音乐,那是你所追求的;唱出自己的歌声,那是你所喜爱的,又何必顾虑太多?这些可爱的成员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是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以“有趣”的灵魂创造真挚而“有趣”的音乐,然后把这一份份“有趣”的热爱传递给更多“有趣”的人们。这里永远代表着年轻人对音乐那“有趣”的姿态,真挚、乐观而富有梦想。感谢这个有趣的小宇宙里每一位可爱的成员,期待未来更为出彩的你们,为华语乐坛和国风音乐注入更多有趣的灵魂!

最后,再次祝音阙诗听社团全体五周年生日快乐!不要忘记身后那个温暖的永远支持陪伴你们的更大的同样有趣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