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使者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卓美眼科主任王新
□本报记者 苑海震
本报通讯员 宋连英 安 华

眼睛,是我们与多彩世界沟通的渠道。身患眼疾目不能视,无疑是一种莫大的痛苦。
在郑州人民医院有这样一位专家,从医20年来,他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让数万眼病患者重见光明,患者亲切地称他为“光明使者”。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州人民医院卓美眼科主任王新。
王新的心中一直装着个梦想:做大做强河南眼科,造福河南人民。大学毕业后,在医院干了十几年眼科医生的王新发现仅仅凭闭门努力只能距梦想越来越远。
“在别的省会城市,超乳手术治疗白内障早已开展,而河南还在做传统的小切口手术,这不是省会城市医院该有的水平。”许许多多患者远走他乡让他憋了一口气。他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河南眼科的整体实力,用最先进的技术为家乡父老解除疾痛。
1999年,王新毅然辞去公职,先后到北京、广州、天津等城市工作学习。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努力换来了过硬的本领。学业有成的他渴望一个展示的平台。
2002年底,王新加盟郑州人民医院。他在把学到的技术细心传授给年轻大夫的同时,每当有白内障新技术和新材料发布,他总是在第一时间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应用;当别人迎来送往觥筹交错时,他通常是在科室里看书学习练习技术直到深夜。
天道酬勤,王新的努力使郑州人民医院在省内率先用冷超声乳化新技术为患者植入1.4毫米非球面人工晶体;在国内率先为患者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
在同事眼中,王新是“拼命三郎”。护士郁舒妍说,我们眼科光白内障手术每月就要做近300例。王新经常是上午8点多进手术室,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出来。
从2003年开始,王新每周坚持走进村庄、社区,先后为1500多名贫困眼病患者实施了全免费手术,为6000多名患者资助手术费,义诊服务群众3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