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严重的囤积癖和暴食症是什么心理问题?

2023-06-01 07:21 作者:心理咨询师晶晶  | 我要投稿

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小时候囤积了很多卡片。现在完全不能理解,那时对卡片的执着和疯狂,毕竟不能吃也不能喝。 但某次在家拉开抽屉,看到角落存的那些小贴画。心里有种莫名的感受,原来我那时也有过一段这样的时光。 那时的美好,现在看来是一个个破碎斑驳的纸。但却是当时最多,最美的期盼和向往。 吃和食物背后有着很多的隐喻。中学有段时间长身体,会有不够吃的时候。从那时起养成了一个习惯,吃饭很快。

狼吞虎咽塞,经常被噎到。后来学心理学,发现我跟吃的关系,在最初,吃饭并不是按照我的节奏,而按哺育者的节奏。 在餐桌上也有着各种要求和规范,我不能自己控制吃饭的节奏和多少。 这种失控带来的不愉快,因为当时无法理解,逃避,直接进入了潜意识,变成了现在的吃饭习惯。 直到后来有段时间,我练习正念吃饭。充分启动自己的感受,一点点的吃,而不是特别着急。 然后我发现,我在吃饭时是有种焦虑的。不能明白这种焦虑来自哪里?但好像随着我疯狂吃,焦虑,情绪和身体就得到了抚慰。 问题是一种状态,状态是我面对某种困境自己生成的解药。 不要那么讨厌自己的状态,它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为了应对某种逃避的感受和存在,产生的方法。 方法没有错,是中性的,甚至有着独特的意义。看到这些意义和背后的需要,会有助于你改善自己的处境。 经过这些练习之后,我现在吃饭也是大口的,但不会被噎到。 我很想说能体会你的感受,但感觉有些不负责任。只能说有过类似的感受。

在我看来,暴食的本质是,控制不了外界的事物,只能通过控制自己的吃,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控制。 控制的背后是失控。失控带来的糟糕想象,可怕后果,是不安,是拼命想抓住点什么。 这种疯狂的吃,可能是为了逃避某种不愉快的感受或情绪。也许可以尝试抽段时间练习,慢慢吃,一口一口吃,当你慢下来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 外在表现的紧张疯狂,恰好反映了内心的不安,焦虑,恐惧。怎么吃饭,其实反映了你跟最亲近者的关系。 还投射了和周围所有人的关系。不用想,处境肯定是不愉快的。甚至肉眼可见的紧张,令人烦躁焦虑。 当下的关系模式,是一个人童年关系的再现,还会展现在各种关系中。有人曾说,当你慢慢吃时,会有眼泪流下来。 我练习时,倒没眼泪流下来。但经过这段练习,我发现跟食物的关系好多了。 吃背后有着足够的恐惧与复杂。当你带着慌乱恐惧吃精致昂贵的食物,真的享受到了吗?

对打折没有抵抗力。如果模式一样,不管吃多好买多贵,其实放纵的体验,并没带来想象中的幸福和满足。 物质带来的幸福,很大程度来自他人的眼光。相对于他人眼光更重要的是自身感受,人会更多为自己的体验买单。 如果为获得他人的眼光买的物品,反而让自己感觉不那么愉快,可能最好的方法是舍弃,丢掉那些没用的东西。 扔东西,核心目的是为了获得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不把物品看作中心,而把自身感受作为核心。 说给你听这些,其实我家里也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一直没有扔。我感觉我好像没资格说这些。

可能你也在等,等有人再爱自己一点,等内心的空洞再化解一点,眼神和心思能停在当下。 等有个人能拉你一把,当你走出眼前的困境。可现实往往会让人失望。 不要期待有人来救你,没有人是你的救命稻草,你只能自己救自己。 你是自己的毒药,也是自己的解药。你的保护也是你的约束。为你遮风挡雨的,也可能让你不见天日。 放过自己,体重不是生命的主题,就算全世界都不喜欢你,你也要自己喜欢自己。 厌食和疯狂的进食,只是尽力逃避某种事物的一种手段。 手段是有意义的,就像逃避是有意义的,可以帮你暂时的离开那种困境。找个地方缓解恢复,再杀回来。 可逃避也意味着,放过正视它,看清它,化解它,避免它变成创伤的机会。 救赎不是强迫的闭嘴不吃,好好吃饭只是种手段,手段是为了目的。 目的是放松自己,勇敢面对曾经逃避的问题,逐渐感受生命的意义,才是核心所在。

如果你想看书,有本书叫《家庭断舍离》山下英子的作品,讲的是囤积癖的妈妈和女儿,关系质量从不好到好的故事。 《少即是多》本田直之,讲述欧洲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囤积方面,能看完这两本就足够了。 关于吃的方面推荐《与进食障碍分手》,把进食障碍想象成一个控制自己的虐待狂,目标是断绝这种虐待关系。 《驾驭情绪的力量》心理上的各种感觉状态,通过饮食得到替换,但不能得到长期有效的改善。书中重点是用正念的方法,改善情绪,控制饮食。 根源不是饮食的问题,而是用错误的方式对待情绪。我用过感觉挺有效。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你的反馈。

严重的囤积癖和暴食症是什么心理问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