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多国,中国在北极造极光大桥!将1.1万吨钢材远投万里,多难?

为了建设一座建筑,中国调拨1.1万吨钢材,远投万里之外?这项超级工程由中国牵头,国内施工团队与多国在北极创下世界奇迹,联合多国之力,中国在北极造出极光大桥!自然美景和人造奇观同框出现,目前这座大桥已经成为当地非常重要的一处景点,每年都能够吸引许多人慕名而来,极大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实际上这座大桥,当时并没有多少国家敢接单,那么它的建造究竟有多难?

这座中国从本土调拨1.1万吨钢材建成的大桥,就是位于北极圈内挪威纳威克市的哈罗格兰德大桥,这座桥对于当地的挪威居民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这座海港是一座不冻港,因此即使在冬季,当地群众要想抵达海湾对岸也必须从7575公路绕路11英里才能抵达目的地,而在挪威冬季的寒风中,这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更何况这条公路沿线还经常发生岩石滑坡等事故,对于通行者的安全是巨大的威胁,然而如今峡湾上却横跨了一座大桥,这就是中国承建的哈德格兰德大桥,直接将1个小时的绕路路程变成了几分钟的直线路程,而这座大桥的建设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要在北极圈内建设大桥就必须要面对严寒大风以及极昼和极夜等极端的气候,要保障工程的进行,克服这些困难是建设大桥的重中之重,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北极地区的严寒,大桥选址的位置最低可达到零下32℃低温,并且全年温度变化非常之大,如果使用混凝土造桥,那么大桥很有可能会变形,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设计团队专门针对当地的严寒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性设计,不管是架缆、吊梁还是猫道,都做了详尽的设计方案,并且通过了欧洲CE安全认证和极寒环境实际实验的认证。

其次就是大风,对于采用悬索桥结构的哈罗格兰德大桥来说,大风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毕竟悬索桥的结构并非完全刚性,在风力吹拂下很容易产生晃动,而一旦风力的吹拂达到了共振频率或者是承受极限,极有可能造成大桥垮塌因此设计团队不仅自创了柔性带抗风体系整体式猫道安装主缆,还提前对大桥进行了风洞实验,保证同时为了避免这座大桥和历史上的塔科马海峡大桥一样因为卡门涡街发生严重晃动而倒塌,设计师对这座大桥的气动外形进行了特殊设计,将桥段的侧面限制,在特殊的角度使得风可以平缓的滑过桥段,减少涡流的产生,进而避免被风力产生的涡流影响,同时施工过程中,中国团队也请教了来自挪威的建筑师的意见,并将其与国内建设的经验相结合,尽可能的减少了当地的极夜和极昼等自然现象造成的影响。
而在塔体的设计上,设计师并没有把桥梁设计成较为常规的H形状,而是将索塔设计成了两个巨大的A形,但这个A形却给施工带来了一些困难,如此设计的缆塔导致主缆之间的间距过于靠近,以至于对桥梁的墙面安装造成了困扰,这个问题甚至一度造成工程被迫停工,而设计师选择的方法是在主缆上隔着几个节点就加装一个液压装置,缓慢的将两条主缆推开,使其位于一个较为合适的距离。

而下一步在大桥上进行安装的30段桥面,全部都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生产并运输12000英里抵达挪威的,因此在安装和运输过程中必须非常小心,如果桥体遭到了损坏,那么就必须重新制作并重新运输,这必然会大大延缓桥梁建设的工期,在运输过程中,中国团队保持了桥体的完好,而挪威方面提供的最大起重机利用其800吨的载荷,成功在不允许有任何起伏的情况下完成了桥面的安装,并且最重要的是,在中国和挪威进行合作之后,这座桥梁的质量通过了严苛的挪威基础建设标准检验,而挪威的基础建设标准几乎堪称全球范围内最高,因此成功通过挪威的基建标准考核,意味着中国已经具备了全球范围内顶尖的基础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