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干翻一个团队?设计大佬3000字私藏干货经验分享!【杰视帮】
朋友们,你们见过那种超级能打的设计师吗?
从项目对接,到提案策划,再到后期执行,统统一个人搞定!

前段时间,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牛人,没想到竟然也是咱们杰视帮的老同学!花名:嘟嘟
先给大家上点他的作品:








作品太多,这里就不一次放完
后面的作品相关配图都是这位大佬的作品
为什么我会关注到他?这还得从一个现象说起...
以前,每逢我在站酷发布公司设计部的项目作品:

就总会有人在底部留言说:
好想加入这样的团队啊~~~
千万别被我们老板看到了,否则他以为这些一个人就能搞定~~~
想知道怎么才能加入这样的团队?
等等,各种看了让人既心酸,又无奈的留言:

关于怎样才能进入一个好的团队,其实道理我们都懂。
无非是自己个人能力达到团队要求,自然会融入这个圈层。就跟你能力强就能进BAT等互联网大厂一个道理。

但是,关于团队,这里有个陷阱。
团队所产出的优秀成果,往往属于整个团队群策群力的结果,而非一个人的成果。
但我们容易忽略这个点,觉得既然自己也参与了,那其实我一个人也是可以搞定的!这在心理学上叫:错位成就感。

所以,哪怕我们有了团队,如果过于依赖团队,忽视个人的综合发展,也会渐渐地成为团队的螺丝钉,一旦脱离团队,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短板。
所以,当我了解到这位大佬一个人撑起一个团队的时候,我想这不就巧了吗!如果能把这位大佬的经验分享给大家,那不仅能帮助大家自我提升,找到好的团队。
还能避免上面说的这个陷阱,让个人成长在团队的加持下,形成增强回路,成长的更快更迅猛!

于是,当我把这个想法和大佬说完
大佬连夜给到了我这份3000字的私藏经验分享:
1、一个人撑起一个团队能获得哪些好处?
2、个人设计师没有团队,该如何成长?
3、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卡点和解决办法有哪些?
4、面对AI的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爽快!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
1、一个人撑起一个团队有哪些好处?
其实,这一路走来很艰难,但也很充实。因为会涉猎到项目的方方面面,于是就不得不逼着自己去主动学习。这其中,给我最大的3个感触是:
1.1 倒闭着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比如,因为我既要做品牌视觉前端,又要做后端销售的实现,这就导致我能全方面的窥探到每个环节。
整体设计思路就不会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会去以如何能保证品牌和系列产品的整体一致性为目标进行思考。

1.2 大大提升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因为从0到1所有环节都要自己亲力亲为,所以在做的过程中,才会发现原来有这么多问题要去解决,这些知识盲区倒逼着我去不断去学习,去实践测试。
一来二去,就慢慢养成了在解决问题前,先预见性思考的习惯。

1.3 被迫学会了梳理优化工作流程
因为事情都得自己一个人干,时间和精力极其有限。所有每次项目结束后,都会去思考如何优化流程,下次在接同类型项目的时候,就能更高效。
比如在前端构思时,我从以往pc端转为pad绘画,尤其涉及到矢量插画时,用pad绘画会更方便更高效。这些经验,都是在争分夺秒下倒逼着学会的。

当然,也会有一些不好的感受。
比如在承接一些自己不太擅长的项目时,会产生无助感。尤其是在没有任何外部资源的支持,完全靠自己去支撑下来的时候,这种感情更强。当然,同时它也在不断磨练自己的逆商和承受力。

其次就是一些创意的完整性方面会有所欠缺,毕竟一个人的精力还是有限的。
比如我在搭建IP体系时,我只能考虑现阶段需要才会选择性去做像IP的表情延展等等,就没有时间去完善了。
只能以后有这方面项目需求或有时间的时候,再一点点去扩充,让其创意变得更完整。

2、个人设计师没有团队,该如何成长?
2.1 把眼光放远一点
不要把短期利益看的太重,做长期主义者。
打个比方,在企业中,不光是上级还是老板,给你派发了颇有挑战性的任务,不要拒绝,学会接受。
虽然它有可能是个坑,或者做起来感受不好。但是从积极的角度去看,是给我们的一次学习和实践以及试错的机会。那为何不大胆去尝试呢?
做这件事的价值不仅是用上班时间换回原有的回报,更是在自我挑战积累经验学习成长。这些经验的积累都将在未来慢慢变现,换取更大的回报。

2.2 学习后的实践很重要
光学不实践,不如不学习。因为不管我们是临摹做练习,还是实操做项目。只有实践了才会发现背后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得到提升。否则什么问题都没有,那不就什么提升都没有。

2.3 学会扬长避短盯成果
个人设计师,往往要做的东西很杂很多。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要学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比如假设你合成技术很强,三维技术稍弱,那我们就可以30%用三维,70%用合成。避免在实战项目中死磕,平白浪费时间。
分清楚自己的能力模型,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

2.4 手绘等基本功很重要
我一直认为手稿是最高效的沟通媒介。不管是在甲方也好,乙方也罢,手稿能最快速的展示你的想法思维。
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信息不同,如果仅靠描述+情绪板展示,它的传达也是不精准的。
所以我不管在什么项目和任务下,第一件事就是画手稿。

这些基本功真的很重要。基础越扎实,对这个基础基石之上演化出来的所有内容,都能带来红利。
我也从秋水的朋友圈看到,他们线下班强制要求各种画草图,确实真的很重要,这都是在为后面的设计成长铺路。(感谢大佬给我们打广告~)

2.5 学会自我复盘
自我复盘,是成长的重中之重。
不管多大项目,在完结时,都要进行复盘。复盘项目的各个方面,才能避免在同一个位置持续跌倒,持续没有进步。

3、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卡点和解决办法
3.1 增加自己的眼界
多看优秀案例,不仅限自己类目,要跨类目跨行业去查阅。品牌,创意,包装也是可以的。
只要是优秀案例,都是分析的目标,分析他们创意从何而来,找到他们厉害的点。有的时候,一些灵感会在其他行业作品里寻找到蛛丝马迹。

3.2 多接触领域外的工作
多接触自己领域以外的工作 ,或者是跨类目的机会。
说说我自己。在承接品牌视觉升级项目时,尤其在IP体系搭建时,由于没有接触过,只能慢慢去学习,从第一稿开始不停尝试,当时看作品真的惨不忍睹。

但同时期我又接触了另一个项目,因为当时周期时间比较长,需要从0-1搭建,这个项目从竞品分析-人群分析-马斯洛需求-如何差异化-IP体系搭建-LOGO搭建-品牌符号-VI部分-包装设计-销售端实现等开始一步步走过来,让我成长了非常多。
等这个项目结束,我再回去承接原来这个IP项目时,突然感觉以前的各种卡点一下就打通了~

很多年前,我还是一枚普通设计师时,当看到杰视帮的策划分享,我就深有感触。开始学习,翻阅优秀案例,查阅相关书籍,一点点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盲区。
后来在实践过程中,我就自主开始自己做方案,拉需求部门一起开会汇报方案,听取他们反馈意见然后再去优化,当时就连包装礼盒也出方案,就这么一点点积累,慢慢成长起来。
如果你觉得上面这些都很麻烦,我的建议是系统的去学习,集中高效的完成自我升级,有条件推荐直接参与线下班。(再次感谢大佬给我们打广告~)

3.3 调试心态迎接新挑战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疲惫期,就跟以前画画一样,到了一个阶段一个节点时,怎么做都觉得做不到位。这个时间,建议适当放松下自己。

如果一味的去逼自己,慢慢会反感自己从事的这个行业。张弛要有度,不鼓励摸鱼,但是阶段性摸摸鱼也是提升自己的一种手段,因为疲惫期过去,就是崭新的自己。
就像我偶尔下班玩个游戏,收藏个游戏机啥的,培养一下其他兴趣爱好,能很好地缓解当下面临的压力。

4、面对AI的来临,我们该怎么办?
因为我也跟大家一样,一直在学习和应用Midjourney,从我自己使用感受来看的话,我建议:
4.1 不要排斥它
因为AI确实能缩短工作周期时间。比如场景,道具输出,通过关键词描述,喂图,垫图的时间大大缩短自己制作时间。
如果把描述设定宽泛一点,其实还可以作为灵感采集,省去自己大量翻阅的时间。

4.2 不要过于依赖
但AI终归是AI ,它始终是一个工具。过于依赖工具反而会被工具给约束。因为工具的使用一定会卷到“众生平等”的地步。
最终能拼的,值钱的,终将回到我们手上那些基本功和创新性思维。

以上就是嘟嘟大佬的个人成长经验分享。
不管我们是有团队,还是没团队,个人自身的发展都非常重要。
打铁还需自身硬,哪怕在团队里也是如此。
希望这些过来人的经验能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帮助。
也希望大家都能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团队,并在团队的加持下,扶摇直上,乘风破浪,年薪百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