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圣痕小剧场】贞仪——始信须眉等巾帼

2021-06-26 09:56 作者:黎明前兆  | 我要投稿

【圣痕小剧场】贞仪 |始信须眉等巾帼

 

 

在崩坏3的世界里

那些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

与崩坏抗争的英魂们

将自己的力量传承下来

而接受了传承的证明

就是铭刻在少女背上的血红色印记

这个印记就被称之为圣痕

大家好,我是情报姬的黎明。感觉好久没在这个栏目里出场了,总感觉有些怀念呢。但最近的这个新圣痕是把我炸出来了,不仅仅是因为它出色的圣痕立绘质量,也不完全是因为其又是难得的神州非原创圣痕角色,而是在于这个女性神州人物的冷门。王贞仪,如果没有《国家宝藏》第三季、如果没有崩坏3现在出的这个圣痕,恐怕许多人都从来没有听说过她吧?

但黎明猜测,即便有些人了解过,他们也未必了解的完整,因为她的背后还有一团迷雾。从版本更新至今,看着大多数人讨论的还是她的立绘,我觉得也有为贞仪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让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去认识一下这位“谁言儿女不英雄”的奇女子!

本期内容:

1.  王贞仪:登上《自然》的科学奠基人

2.  上位圣痕:中西筹算之异

3.  中位圣痕:观物取象,抽象为数

4.  下位圣痕:芳岁望月,谁解其心?

5.  历史疑云:贞仪是否真实存在?

6.  结语:因为,他们曾经来过!

 

 

Part1 贞仪:登上《自然》的科学奠基人

如果让我说出一些属于中国古代的女性天文学家,我可以说出班昭、马蓬瀛、江蕙等人的名字,其中自然包括贞仪;如果提及西方著名的科学杂志,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自然》、《科学》。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无需我的赘言。但当我看到王贞仪登上《自然》,甚至被评价为“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女性科学家”时,我还是有些意外的。

贞仪,全名王贞仪,字德卿,号江宁女史,原籍安徽天长县,后迁居江宁,乾隆间算学家、天文学家,工诗善画。胡思敬在《十朝新语外编》认为其:“班昭以后一人而已。” 桐城学者肖穆在《女士德卿传》中赞扬其“兼资文武,六艺旁通,博而能精。”

其《德风亭初集》有十四篇涉及数学、天文学,贯穿中西,论述周详严谨,洋洋洒洒,动辄数千字。其有名的著作有《筹算易知》、《象数窥余》以及前文包含的《月食解》。1994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以她的名字命名了由北京天文台发现的金星上的一个陨石坑。

到底是怎样的女性,能得到国内外如此高的评价呢?她背后究竟又有怎样的谜团呢?接下来,让我们首先步入圣痕欣赏!话说,大家发现了吗?这三本著作名称其实就是咱们圣痕上中下的三个特效名称,文案直接搬运,偷懒实锤了(doge)。


Part2 上位圣痕:中西筹算之异

这发簪!这领口!这臂纱环袖!!这大腿和果足!!!回来了,一切都回来了!让世界上所有拉跨的立绘都见鬼去吧!米忽悠的画师用一张图就向世间宣告了他的归来!伟大的米忽悠画师继承了历代传奇画师的光荣传统!爱伦坡、王尔德、戍边、米开朗琪罗等等顶尖圣痕的画师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现在他不是一个人在画立绘,他不是一个人!

不好意思,激动了,我们这个栏目不应该sp的那么直接,慢慢来,慢慢来。我们看到这一张立绘上,贞仪身坐于浩瀚星空之间,前有方桌,桌有砚台、镇尺、香炉、书本。她手持毛笔,尽态极妍,香炉蓝烟氤氲,超然的气质扑面而来。

有意思的是,明明上位技能名称有“筹算”,却没看到算筹这个元素。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筹算易知》。首先,何为“易知”?顾名思义,“容易知晓”,说白了就是把“筹算”这个“高大上”的学术问题写成大众容易懂的东西,搞科学普及。除此之外,贞仪还著有《西洋筹算增删》。大家可能奇怪,筹算不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的吗,怎么变成西洋的了?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因为此“筹算”非“筹算”。在十七世纪初,英格兰数学家约翰·奈皮尔也发明了一种“算筹计算法”,明末传至中国,同样被叫做筹算或是策算,王贞仪的《西洋筹算增删》或许就是专门分析这种筹算的,只是这种算法虽然容易理解,但与我国的乘除法筹算相比则较为复杂,所以我国数学家并未采用罢了。

 

Part3 中位圣痕:观物取象,抽象为数

这一张立绘一出来,我立马就注意到了——这个天文仪器!什么,你问我不是看果足?肤浅,太肤浅了,上一张的xz时间这么快就过了吗,嗯?我现在是心中如圣佛,不要动摇我欣赏天文仪器的真心!不开玩笑了,咱们看过上面的立绘后,再来看下面这张图:

这也是出自国家宝藏第三季第一集的“金嵌珍珠天球仪”篇的图片,大家看一看左上角的两张,是不是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没错,这两个正是赤道、黄道经纬仪,画师很可能就是参考了这两件中国传统天文仪器,然后进行二创,可以说很有心了。

但有一说一,这好像跟《象数窥余》这书没啥关系吧喂!象、数其实就是从《易经》中提炼出来的,在《易经》中“象”指卦象,“数”指爻数,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表里;而《易》道精深宏大,仍有可窥之余,故有“窥余”之说,这也就是《象数窥余》的由来。虽然中国古代数学和天文学联系,《易经》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但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不同的,这个元素没有得到体现,有些可惜,大家也可以自己深入了解一下。


Part4 下位圣痕:芳岁望月,谁解其心?

说句煞风景的话,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图居然不是想涩,而是想到了《觉醒年代》中的一幕,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跟我想到一块去了:

没错,就是鲁迅废寝忘食写《狂人日记》完篇后躺倒在地的这一幕。贞仪手抚算盘,沉睡在星河之中,星河中流淌着的除了繁星点点,更有她格外关注关注的“月亮”,这也正好呼应了她的《月食解》和下位圣痕的技能,不知为何让我有了一种:“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浪漫感。很多的物件其实上位圣痕之中都有,我也就不多介绍了。

关于《月食解》,我多提一嘴,其中言语直白,而且还有图画,堪称图文并茂。且在天文领域,她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将宇宙宏观和微观辩证结合,从而在哲学和科学角度认识“天圆地方”概念的人。

当时撰写科学论文的贞仪,其实与鲁迅先生有相似之处。大多数落后和麻木的人无法理解他们的先进,无法理解他们为科学文化进步做出的贡献。他们都在常人的不理解甚至攻击中埋头苦干,砥砺前行,最终被人们敬仰和推崇。若是生在民国,或许贞仪能成为不逊于庐隐、冯沅君、丁玲这样的先进女性。


Part5 历史疑云:贞仪是否真实存在?

其实,在中国学术界,关于王贞仪的争议一直存在。即便官方已经承认,但仍然有一些反对声音认为王贞仪是不存在的。秉承着严谨的态度,黎明特意多方查证了一下反对派的一些观点,由于渠道原因,未必齐全,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自行查阅相关书目。

首先,第一个疑点在于其《德风亭初集》卷四的《答胡慎容夫人》,这据说是王贞仪写给当时的才女胡慎容的信件,而胡慎容死于1760年,而王贞仪生于1768年,这两者根本不可能有信件来往,除非是贞仪是穿越者。

这一疑点可从肖亚男先生的[清代才女王贞仪<德风亭初集>三篇作品辨伪]中看到详细论述。值得一提的是,肖亚男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成员,也是《德风亭初集》的点校者,他并未否定王贞仪的存在,而是仅仅对其《德风亭初集》中的三篇作品进行质疑,认为他们要么是中途窜入,要么是故意伪作。

第二个疑点则是在《德风亭初集》中的小传:“王贞仪,字德卿,上元人。祖者辅,字惺斋,以知府谪戍吉林。贞仪随父锡琛出塞省亲,学射于蒙古阿将军之夫人,发必中的,骑马如飞。兼精壬遁星象,最嗜梅氏算书。夜观天星,言晴雨丰歉辄验。且知医。诗文皆质实说理,不为藻彩。”

从中可知王贞仪是王者辅的孙女,是射术天才,星象奇门数算医学诗文无一不通,现在学界也普遍认可这一说法。但我们熟悉的性灵诗人袁枚在其《随园诗话》补遗·卷八中有这样一段话:

闺秀王贞仪字德卿,宣化太守王者辅之女也。随其父谪戍塞外,《过潼关》(《潼关》)云:“重门严柝钥,盘岭踞咽喉。白日干岩俯,黄河一线流。”《登岱》(《登泰岱作》)云:“谷云蒸万岫,海日浴三宫。”女嫁宣城詹枚,《辰沅道中》云:“雾气昏崖底,猿声咽树间。”俱有奇杰之气,不类女流

我也查证了对应的诗作,前后对比,基本上说的是一个人,但这跟王贞仪自己的说法是冲突的。到底是孙女还是女儿?袁枚和王者辅是有同僚之谊的,大概率不会弄错,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只能见仁见智。

疑点之三,也是非常吃亏的是,贞仪传世的只有《德风亭初集》,我们前文所说的《象数窥馀》和《筹算易知》都在《德风亭初集》中也只有自序,也就是所谓的孤证难鸣,若非有国内历代学者通过多方研究查证确认,可能王贞仪真的会完全淹没在历史之中。

但在我看来,小部分疑点证伪并不影响王贞仪的大部分事迹,毕竟还有诸多学者承认,如今还有官方盖章,如果一味认为她是“树典型”,那未免也太不把国内外的学者放在眼里了。


结语:因为,他们曾经来过!

在如今,很多人依然对许多中国古代的人物有所质疑,认为他们或是不存在,或是被杜撰出来的故事人物;与此同时,不少外国势力也在暗中挑拨诸如阶级、性别等等矛盾,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被西方拿来作为典型来宣传“女权思想”,从而导致我国社会的矛盾激化。

在这样风谲云诡的背景之下,外国人忽然宣传一个我们不甚了解的女性科学家,我们当然可以保留一份怀疑,历史也要求我们尽可能去还原事实和人物的真相全貌,但我想,神州的这一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做不了假的。

王贞仪即使真的不存在,即便只是当时众多女性人物的结晶,但如王贞仪这样的杰出女性在中国的历史上也一定是存在的,古往今来中国人民的智慧一定是存在的,他们所崇尚的古代优秀思想文化也一定是存在的!他们虽已离去,但他们必然来过!

中华民族正在复兴,正在重塑我们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话语权,越来越多的历史将被揭开,中国优秀的文明和齐全的历史经得起任何人的挑战,无论男女,我们只需要抬起头,昂首挺胸、团结一心地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就没有任何人能阻止我们的步伐。正如那个时代的贞仪,不惧质疑,从心向学,自有后世敬其大道、复鉴遗珠。

有人说,贞仪让他想起了《古剑奇谭3》中的岑缨,我觉得有其道理。岑缨也对数算、星象有所研究,她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的人们抬起头来,跟我们现在看到的,也是同一片星空吗?”一语道破古往今来观星者之志——星辰不移,人世常变,但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抬头凝望浩瀚无垠的星空。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研究天文学,其实也正是通过星空连结着古往今来所有中国人的灵魂,传承华夏的文化,开拓未来的文明。这是贞仪的心之所向,也是中华文明的道之所存,更是世界文明的大同之路!这里是黎明,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圣痕小剧场】贞仪——始信须眉等巾帼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