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特辑 | 林下风生,十二危峰有嵯峨
壹、引言
我们常听过荷尔德林的这句话“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那么何为诗意?何又为栖居?是千寻瀑一样倾斜而下的落英吗?是明月半墙时分珊珊可爱的斑驳桂影吗?还是狂醉之时乱把白云揉碎的疏放恣意?笔者刍荛之见,上述皆是却不尽然也。诗意的栖居,更像是一种慢生活理念,作为在快节奏潮流当下所付之阙如的一部分,不可谓不是理想与现实冲撞的十字路口中央的时代破点。故而揆诸现实,皖江客实践队着眼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桃花村的文旅项目,从晨钟暮鼓烟火寻常的成都出发,一路向东行向处处是青山的桃花村,肩上不敢自吹担负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时代继任者的自觉,但势必怀有大学生借暑期三下乡活动来积极响应党与国家乡村振兴号召的初心与使命,与此同时也不乏我们对生活美学与诗意栖居二者有机结合的潜心向往,在时代大我的宏大命题与个人小我的朴素理想中努力找寻哲学的平衡,故而基于此次皖江客三下乡的文旅板块浅论如下:


贰、九间堂:姑溪幸自绕青山,为君流下江东去
九间堂,顾名思义其构造与内涵,“九”作为浩浩汤汤的中华文化中一个极为特殊与内涵丰富的数字,极易联想到孔子所言“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而其名称更是风雅至极,满含浓浓墨意......一走进院落的大门,便能看见李太白的铜像以卧姿斜倚在青松之侧,风姿潇洒呼之欲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情态更是几欲可见,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便是九间屋室在竹林与流水间掩映成趣,令人不禁思考此间主人是何等的雅趣与妙思才构建出这样一处山中桃源。

携责任来山中,自当与使命同归,在与九间堂创始人小叶姐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也拨云见日,她毕业自汉语言文学,在创业的过程中理性客观的平衡热爱与从事行业之间的联系,她认为二者作为独立的个体从短期来看相关性较小,可是一旦以长期目光视之,便是殊途同归的相交线,九间堂作为第三产业较之名下同时拥有的一产和二产来说,虽然不是小叶姐姐营收最为理想的项目,可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如果想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回归文化带动的落点才是应有之义与浪潮趋向。诚哉斯言,从我们自身经验结合此行所见所闻,文化与知识投射在产业中,高屋建瓴的区分个体之间的泾渭分明,一如九间堂与其他农家乐的对比,无不一而再再而三的肯定了知识经济的重要性与先锋性。谈及未来的行业发展与规划,小叶姐姐的希望是能在桃花村中建立民宿集群,以完整的产业链来打造事业与生活上的标杆和行业模范,力图书写与传承新时代的“君子有九思”。


叁、青山驿站: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晨光熹微,皖江客实践队一行数人在前往村主任家中的路上行经一处白色院落,虽然院门深闭,可透过栅栏能清晰可见极简的风格和院中利落切割的线条设计,不同于山中的古朴自然,年轻的都市气息扑面而来。直到当日归程再次路过,尚余十几米便有汪汪欢迎,喵喵候门,我们也顺理成章的载欣载奔,打卡青山驿站。

“山花酿酒,春水煎茶”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朴实无华的山林之梦,可直到今日我们才感受到在“兰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的桃花村里,慢慢品味拿铁是这样一种难以复刻的独特趣味。我们看着夕阳无限,左侧传来的是咖啡机碾磨豆子的焦香,右手边则是机车独有的复古剪影被投映在青瓦白墙之上,在跟店主姐姐交谈的过程中,一如咖啡豆的提神醒脑,店主姐姐的言语与生活规划也让我们耳目一新:从疫情期间开始创业,经营至今营业额远不能覆盖自身支出,可驱使她坚持下来的便是对于机车的喜爱和梦想的不放弃,在大山之中为机车客提供一席歇脚之地,让大青山更好的成为华东机车客的打卡之地,也让青山驿站更好的成为此中一张亮眼名片。谈及未来规划,店主姐姐更是滔滔不绝,希望能和桃花村的发展同频共振,作为一个圈层一道延长自身产业链,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年轻的城市风吹进大青山,方才乘风好去,看长空万里下长足的经济发展与生活之美,用眉目描画皖江之侧的山河之美。



肆、滑翔伞基地:斜阳送胜平波远,行人去棹依波转
滑翔伞的吸睛程度对于当下00后来说,不亚于大青山里的一阵清风,为此地旅游宣传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回首来处,一群爱好滑翔的安徽人在此选址,充分结合此地的特殊地形地势,为桃花村滑翔伞基地的发展奠定优质坚实的基础。问及创业历程,教练哥哥跟我们讲,他们同样开始于疫情时期,在这连续几年中,和高昂的设备维护费相比起来近乎算得上是连年无收,可支持他们一路攻坚克难的源动力仍然是心底的一腔热爱,“择一事,钟一身”的浪漫由来最动人心弦,他们乐观积极不畏惧前路艰难,力图让对滑翔伞运动的正确认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刻板印象中的高危“极限运动”,而是恢复其本来面目的休闲运动;除此之外,他们对于未来的展望也一样的乐观积极,将二期三期发展中的桨板皮划艇真人CS等的项目落地也逐渐提上日程;纵览大青山与滑翔伞基地 的发展,也算是另一种程度上对于国家绿色发展与双碳经济的积极响应了。

滑翔伞需要的从来都不是韬光逐薮、含章未曜,而是干霄候凌云,千峰盼凯旋,经历此行我们也但愿桃花村滑翔伞基地未来的发展一如鲲鹏图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伍、太白高踪:如今暂别山中人,山高水长知来处
一川淇奥竹,两岸武陵春,李白古祠的景色恰如千百年前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谪仙人,美得恣意洒脱;庭院间却又饱含了江南园林的雅致含蓄,一步一景引人入胜,我们路过长长的回廊,从碑林一口气到诗仙墓前,途中却不经意的邂逅了这样一个故事:

故事是缘起千年前为诗仙默默守墓的万金一诺,遥望历史风烟,李白途径此处,与谷家家主一见如故,决意在此终老林泉,二人遂结此守墓之约。正如我们所遇到的李白守墓人,谷氏家族第49代嫡后,谷常新所言“李白,如同我们家族的一位老朋友。我从小在墓地周边玩耍,谈恋爱时,还把对象领到李白墓前,就像是给老长辈掌眼把把关一样。我现在的家就在离墓地不远的文化园里,我会经常带着小孙子在园子里踏青游玩。等他识字了,我第一个就像教会他学写李白。我在这里立业成家,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每次踏进这里,我都满怀感恩。”一诺千金,力透纸背,穿越千年的守护是对人品的信重,由此窥见一个时代代代相传的薪火,从清风鉴水的景色里窥见明月天衣般的风骨,恰似遥望一整个中国文脉与民族文化,正是有这代代传承与守护才能历春秋而愈发绵延不息,共看华夏星火燎原昆山高岳!


陆、结语
“久卧青山云,遂为青山客”,回首再看暮霭绕远村的青山间,是风禾尽起的桃花村,我们立足过去与未来的十字路口,展望历史与国际的时代潮头,对家乡的热爱和建设,一直都是一种不计得失的深情,是一种决然不悔的信念,是一种值得我们代代相承的文脉守护, 延此道路一路慷慨而行,未来之光明美好定能充塞天地、参照人间!
最后,回归诗意栖居的理念,当下生活与时代就笔者看来,应以美学孕育学生的精神人格与以风骨培育学生的完美品格,呼应我校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旨归,“培植阶前玉,重探天上花”。而这高山景行的使命与责任感也遥相呼应着在华夏大地之上奔行穿梭的莘莘学子,在高校人才的渊薮里横向拓宽人生未来发展的广度,也以崇高的理想作为人生的圭臬来回应时代中来自国家与党的使命召唤,一路乘风好去、长空万里、找寻山河远阔间的精神故乡的乌托邦。
笔者美芹之献,伏候卓裁,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