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楼:课程教学的内与外及其持久性意义
课程教学的内与外及其持久性意义
蒋楼
课程教学很重要,这是学生作为初学者进入新的学科领域的重要方式和平台。不过,课程教学活动的结束,有时候可能才是教师和学生真正的教育和学习工作开始的时候。这是因为,所谓“师道传承”,“传”的就是对于思想的思想之道,对于理论的理论之道,对于学术的学术之道,从根本上看,就是人之为人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和人生之道。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忙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学生忙于新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往往都缺少充裕的时间对所教的理论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细嚼慢咽式的消化和吸收,更缺乏大块的时间对所教的理论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反思与总结,于是,这些工作经常都有待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回过头来再开展和完成。同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仅在于课程教学中的“授业”和“解惑”,而且在于课内课外甚至一生的“传道”。这种“传道”,既是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鞭辟入里、条分缕析地讲授,更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言传”和“身教”的统一。正是基于此,虽然课程教学活动经常会结束,但是教师的教育和学生的学习永远都不应该结束,也不可能结束,而是需要不断地追寻、探索和坚守。正是基于此,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才是一个横向统一和纵向一贯的事业共同体。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使得学生养成持久学习的理想、能力和习惯。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不仅是理论和技能的教学,而且是真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才不仅是知识传播式的教书,更是人类精神和文明的传承式的立德树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不仅是为了求得谋生的生存手段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而且是追求家国情怀和个人自我实现统一的“学以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