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战双28文案
脑积水,顾名思义是指脑中积蓄了过多的液体,这些液体即脑积液,这类疾病正是因为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不足或循环受阻所致,当脑脊液在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内积聚, 并继续增长,常常伴有颅内压的升高及其系列症状
阿布卡西姆·阿尔·扎哈拉维在10世纪首次详细描述了脑积水患儿颅内浅液的排空。
其典型症状为头痛、下肢无力、起步或步态站立不稳、尿失禁、共济失调、反应迟钝、进行性自主语言躯体活动减少。
中度与重度脑积水
脑室普遍扩大,并伴有大小便失禁、进行性痴呆、卧床不起、便秘、视力模糊, 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即可确诊。未经治疗的脑积水,也可因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大,继发脑组织菱缩变性。
发病原因及机制
脑积水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的有脑外伤、颅内炎症、脑血管畸形、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神经毒素、缺氧、水和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肝肾功能衰竭等都可通过不同机制造成液体在脑内积聚而成。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替代的流体动力学模型,将脑积水解释为颅内脉动紊乱。在这种模型中,进入大脑的动脉收缩压波通常通过蛛网膜下腔、静脉容量血管和脉络丛传输的脑室内脉动消散。然后,心室内的搏动通过心室出口孔被吸收。
危害
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而引起脑组织继发性改变,脑积水形成之后其表现为脑室系统由于脑脊液的积聚而扩张。中度脑积水随青脑室壁受牵拉,室管膜逐渐消失,脑室周围呈星形细胞化或胶质疤痕形成。脑室进一步扩大, 可使脑脊液进入室周组织而引起白质水肿,这时即使行脑脊液分流术,使脑室恢复到正常大小,脑组织在组织学上的改变已不能恢复。
1881年,在Key和Retzius的里程碑式研究几年后,Wernicke开创了无菌脑室穿刺和脑脊液外引流。随后在1891年进行了一系列腰椎穿刺术,并在1893年进行了第一次永久性脑室一蛛网膜下腔—硬膜下分流术该手术同时进行了脑室造瘘术和硬膜外低压腔引流。
在1898年至1925年间,发明了腰腹腔分流术、脑室腹腔分流术、静脉分流术、胸膜分流术和输尿管分流术,但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植入材料不足,这些手术的失败率很高。
虽然在过去的10-15年间。脑积水的临床研究经历了从小规模的单中心报告到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的转变。但是确定脑积水何时得到充分治疗。确定最佳脑积水治疗的最佳标准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