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80s专辑回顾+点评】原田知世

2022-02-12 23:19 作者:柏原Dellen  | 我要投稿


一、《バースディ・アルバム》

收录曲目

发行时间:1983.11.28

作为原田知世第一张个人专辑(其实也可以算EP,只有5首歌),全专循环是不困难的,4首是松任谷由实的原创作品,还有1首大贯妙子的原创作品。两人的水平都是同时代上游的,不落俗套。这5首歌曲符合原田知世音色带来的少女、透明感,显得自然。尤其是她演唱的《守ってあげたい》,相比松任谷由实自己的演唱显得十分青涩,然而这种青涩让这首歌有了少女角度的演绎,不失为一种不错的解读。松任谷由实版像是不缺钱的御姐告诉男人:“老娘想要守候你”。原田知世版像是清纯的高中女生告诉男同学:“别担心,我会守候在你身边”。

在编曲上,尽管是翻唱,但原田知世版《守ってあげたい》加入了一些吉他的滑音,听起来有欧美乡村音乐的感觉,更添纯净的感觉。

然而原田知世的演唱时显得过于拘谨,让这张专辑听上去像松任谷由实拿刀架在她脖子上逼着她要控制音准一样,有些一板一眼。尽管音域十分有限,但她假音的稳定度相当高,而且假音的音色纯净度也很好。可以听出她的可塑性是不错的。

评价:B-


二、《撫子純情》 

制作人:坂本龍一

收录曲目

发行时间:1984.11.28

坂本龙一是一块招牌,象征着日本音乐走向世界的前卫和洋气,也可以说是作品质量的保障,但并不是说他的制作能适合每一位歌手,或者他提供的制作谁都能唱出那种味道。

这张专辑已经到了一听就知道哪首歌是坂本龙一编曲的程度,和风非常明显,也就显得更偏City Pop的主打单曲《天国にいちばん近い島》和CD版限定收录曲《愛してる》格格不入。

原田知世在这一时期属于典型的音色流歌手,遇到适合她这种纯净音色的作品,她的诠释能给作品显著加分,比较典型的就是她合适松任谷由实和林哲司的作品。遇到坂本龙一提供这种有歌谣元素的,需要一定年龄积淀才能诠释得较好的作品,她就显得有些吃力,特别是这一时期她还在稳定音准的阶段。要记住这个时候她才17岁,即便相比于前一张成熟,但也就才成熟1岁,即便她拿出了演员的自觉,努力往身上套,在这张专辑里都显得像小孩子偷涂妈妈的口红的扮成熟感。

然而,这些昭和音乐人提供的作品质量实在过硬,完全没有一点同质化的感受。从《星空の円型劇場》开始就可以明显感受到区别于同期偶像的音乐水平。《リセエンヌ》的编曲着实是非常突出。

评价:B+


三、《PAVANE》

制作人:角川春樹+酒井政利

评价:A- 

如果要我选一张原田知世80年代的代表作,我会选这张。


四、《NEXT DOOR》

制作人:後藤次利

发行日期:1986.06.28

全专秋元康作词,後藤次利编曲。

这张专辑其实就叫做:原田知世的解放。

秋元康的词上限是高,但下限也是相当低的,特别是当他工作量大却又想做点啥突破的时候。这专在作词上的问题非常明显。

在演唱方面,原田知世在专辑中展现了她演唱偏摇滚的流行歌曲的效果——不太放得开。以第一首歌《バックギャモンは負けない》为例,即便是在副歌部分,後藤次利安排了和声给她增加一些气势,但对于这样Funk、Rock等节奏感强的歌,她还是唱得太保守了。

上一张专辑中,原田知世已经反映出她能够驾驭异国情调的歌曲,无论是典雅的欧美范,还是东方情调。这张专辑中,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異国の娼婦》和主打歌《雨のプラネタリウム》,一个东方,一个西方。後藤次利的编曲还是颇为出彩的。

这专在旋律方面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尤其是《イニシャルを探して》。主歌部分一开始还挺好的,但在进入副歌前最后一句,出现了很不和谐的一个转音设计,副歌部分的旋律走向也很难说流畅。这首歌就很考验後藤次利的编曲,他就直接套用80s后期常用的抒情歌常用效果,加个电吉他,给个鼓点,然后用好听的合成器音色润色一下,让这首歌融入专辑整体,不至于显得太过拉垮,勉勉强强给A面的歌曲收了个尾。

B面的第1首歌就是《雨のプラネタリウム》这首全专最佳也被拉出去打单的作品,且B面其他几首歌质量都不错。

接着这么优秀的歌之后的《僕達のジングルベル》没有落入传统圣诞歌的俗套中,在这里其实只是作为背景,反映女主人公的心情。

B面第3首歌也很出彩,主要体现在节奏型的变化上。後藤次利在《アップルティーには早いけど》的主歌部分安排了迪斯科节奏型,以搭配秋元康通过堆砌意象刻意营造的伤感氛围,到衔接主歌与副歌的部分,节奏型变化,再到副歌部分继续改变。

吉川晃司作曲的《葡萄畑の走り方》给原田知世确实还不如留着他自己唱,主歌每一句的尾音安排都极具他的个人特色,从第一句开始我就已经开始脑补他演唱这首歌的样子了。但原田知世在这首歌中要比前几首快歌放开得多,完成度在本专快歌中相当不错。

B面收尾曲就是一首合情合理的City Pop抒情歌《右手で抱いて》,典型的用混响放大原田知世纯净的音色特点。

整体而言,B面确实要出彩许多。如果要听这张专辑,建议直接从第6首歌开始听。


评价:B


五、《Soshite》

制作人:後藤次利

发行日期:1986.11.28

这专做到了侧标上写的,原田知世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她已经变成真正会唱歌的人了。

第一次听这张专辑时,我首先去听的就是这专最后一首歌《雨のプラネタリウム(nine-teen.ver)》,我想听听这个6分多钟的版本和她同年上半年的版本有什么差别。

着实震撼到我了,歌曲极具戏剧性。

半年前还收着唱的原田知世,在这首歌里放开了,且已经会通过把控喉位来营造不一样的音色。而编曲上,後藤次利把副歌提前,在一段intro后空出拍子,原田知世在这一版本中的演唱更富感染力,特别是摇滚的色彩。在间奏部分後藤次利还运用了滤波器。伴奏中扣人心弦的钢琴相当添彩,最后一遍副歌的处理,以及outro中的水声和夜半回声般的处理得真的绝。单就这一首歌而言,可以与《時をかける少女》争一争她80年代最佳歌曲了。

这张专辑几乎每一首歌都有四五分钟,快歌普遍具有戏剧性的特点,初听就要比《NEXT DOOR》的旋律要顺耳很多。

大概是秋元康在这专只用负责5曲,压力不是太大,他这张的作词水平明显要比前一张好很多,尽管他依然在《空に抱かれながら》中体现出了不知所云的水平。而这张让湯川れい子来做前两首歌的歌词,配合後藤次利惯用的小调和快节奏很是合适,也拉升了专辑的整体歌词水平。

原田知世在第1首歌《さよならの美術館》就展示出来她真的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不错的录音室歌手了,已经会配合不同曲风调整喉位营造不同音色。这张专辑里呈现出她音色的可塑性,不再是单纯的清纯音色。

最值得注意的是原田知世自己作词作曲的《逆光の中で》,旋律意外地流畅,後藤次利的编曲也为这首歌增色不少,戛然而止的收尾让人意犹未尽。

後藤次利着实是有才的,他给吉川晃司作曲的《セレブレーション》搭配了出乎意料的编曲,且加入的一些小细节,比如在一个音上加入的突如其来的混响,俏皮的前奏和具有东方色彩的间奏,完全没有前一张吉川晃司作曲带来个人风格过重的问题。

但一流音乐人之间的合作并不总是取得1+1=2或者>2的效果。

接在原田知世独立创作的《逆光の中で》之后的,是小室哲哉作曲,後藤次利编曲的《家族の肖像》。毫无疑问,两个人都很优秀,但拿出了1+1<2的作品。

即便是作词的秋元康在这首歌也拿出了正常水准,但小室哲哉遇上後藤次利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听这首歌的曲调,其实大概可以想见小室哲哉会怎么编曲。但是後藤次利估计是为了专辑整体维持funk、摇滚味较重的City Pop氛围,没有按照小室作品普遍的流行舞曲编曲方法,这就导致整首歌原田知世唱得有点怪,特别是在副歌前的“啊”和声显得相当违和,听起来像EPO的作品被加了不搭的节奏与和声,歌曲的编曲和作曲也显得有些脱节。

总体上,这张专辑整体性是相当不错的,没有半张比另外半张更优秀很多这样的问题。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亮点的缺乏,全专除了小室作曲的那首歌问题最突出,其他歌整体效果都不错,但缺少一首能与压大轴的《雨のプラネタリウム(nine-teen.ver)》相媲美的作品,导致一路听下来会有些审美疲劳——即便後藤次利其实已经注重变化了。这首歌如果放在开头,这张专辑一定会更被重视。


评价:A-


六、《Schmatz》

制作人:秋元康&後藤次利

发行时间:1987.07.29

从专辑封面就可以看出来,这张还是欧美风的作品。

全专在伦敦混音制作,但这个本身不是啥值得吹的噱头,当时日本基本上大牌出专辑都会吹一下在美国录制、在伦敦录制、在披头士或者谁录过音的录音棚录制,或者给哪个格莱美获奖者提供作品的音乐人参与制作。

而且这专突出问题就在于混音效果不好。之前几张都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显得这张在听感上的问题特别突出。

原田知世在这张专辑里的声音相比前几张显得相当干,而且还闷,混音时并没有照顾她的音色,后期混响没加到合适的程度,让她的声音显得相当单薄。这应该是因为伦敦那边并不习惯于日本City Pop的制作方式,也可能是在欧美混音师看来,这些放克味挺重的流行摇滚作品为什么需要给歌手提供那么多的混响。特别是本身带着忧愁色彩的《サヨナラのない町》,整首歌听起来原田知世的音色很闷,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後藤次利在这张专辑里就基本在重复之前做过的东西了,他在这张里编曲的创新性是比较少的,而且他做音乐冗长的特点在这专暴露得更加明显了。这专所有歌都在4分钟以上,但是并没有哪首歌的层次感可以媲美前一张的《雨のプラネタリウム(nine-teen.ver)》。当一首歌要写到五分钟以上时,就非常需要歌曲的层次和结构安排。後藤次利是会写旋律也能编曲的人,这张专辑里也证明这一点,他旋律是流畅的,但他一写容易刹不住车,再加点他觉得时髦的那套编曲方法,导致整首歌冗长,前奏过长或主歌过长,而副歌不够突出,直接就导致这歌不耐听或者听众想切歌。

就专辑整体性而言,这专是明显不如前两张。两首主打单曲《逢えるかもしれない》和《彼と彼女のソネット》虽然很好听,但是从歌词到曲风都跟这专其他偏摇滚的流行歌显著区别开来。所幸後藤次利把这两首歌都当做各自半张的结尾曲。

我个人比较推荐这专的《霧雨のステンドグラス》,在编曲上还是有一些新意,和声编写带来的朦胧感有歌名里朦胧的雾与雨的感觉。

而我个人觉得除了主打歌以外,这专最佳是《螺旋状の涙》。这首歌在全专算时长短的,且秋元康在这首歌里的歌词创作角度不错,後藤次利依然用快节奏来反衬孤寂的心情,很标准的一首80s後藤次利式抒情。这首有几处让我想起1986年後藤次利写给河合园子的《再会のラビリンス》。但混音制作依然给《螺旋状の涙》拖后腿了,听起来她的音色偏闷,很想给她多开一点混响。

这首歌要能像这个现场多加一点混响,效果一定会好些。


评价:B-


【80s专辑回顾+点评】原田知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