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对手全死了,所以我成了世界最强
经常看我视频的站友可能会发现我是非常喜欢短程弹道导弹以及其载具的,如果有找到相关视频我会分享给大家,而下面我将分享个人认为的冷战结束之前及后一段时间里世界短程弹道导弹的标杆(尽量不要讨论df-11),它由各种机缘巧合下登上榜首,也因各种时代背景以及自身原因退出舞台,这就是法国hades超冥王短程弹道导弹,由于找不到视频,故以专栏的形式代替,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各方参与讨论。

1970年代,美苏双方分别退出了mgm-52长矛 OTR-21 Tochka圆点两款射程在100km左右,能携带核弹头与集束弹头对冷战双方前线部队进行打击的弹道导弹系统。


同时,当时在欧陆奉行独立主义的法国也推出了性能相近的短程弹道导弹pluton冥王星,可携带15ktTNT当量的核弹头请130km外试图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乳法人吃法棍,并且采用了amx 30坦克的底盘,获得了良好的越野能力,其独特的外貌在我个人看来颜值足以纳入短程弹道导弹载具的前三。


随着苏联及华约集团在铁幕前线的钢铁洪流的不断壮大,给予当时西方各国极大的压力以及战术核打击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pluton冥王星显然有着巨大的使用限制,130km的射程导致其不能在开战伊始就发射进行打击,同时由于法国的孤立政策其并不能像美国在意大利或西德的前线部署导弹,只能在开战后向着被占领的邻国土地发射核弹,这给法国带来的重大的政治压力,同时由于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以及法国自身国力原因其无法扩大S2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的规模。于是乎,hades超冥王短程弹道导弹系统孕育而生。

超冥王短程弹道导弹1984年开始研制,1988年做飞行实验,并紧贴着冷战结束的1991年服役,在短短服役6年后在1997年退役。其拥有480km的最大射程,部署在法国东北部便能向东欧的华约部队发射当量最大达80ktTNT当量的TN90核弹头(相比前代15ktTNT当量的AN51核弹头,同时标志着法国的核弹小型化的成功),只采用惯性制导的情况下能达到cep100m的精度,采用雷诺R390卡车底盘,虽然相比同时期奥卡导弹来说越野能力远不足,但同时换来了巨大的发电机组保障续航与一车两弹保障火力(这点与现在主流的外贸弹道导弹伊斯坦达尔-e,土耳其bora,中国m20等非常相似)的巨大优势,导弹长7.5米,弹径0.53米,重1870kg,突防速度4马赫以上。在飞行中段导弹保持一定迎角以获得升力,使导弹能在较低的弹道飞行以减少被探测的距离,同时导弹还可以通过气动舵进行规避机动增加突防能力(类似可见萌萌战队BV1h5411P7qA)。

机缘巧合下成为世界最强
冷战后期,《中导条约》的签署彻底打破了各国在短程弹道导弹上的力量分配,强如奥卡导弹被列入销毁范围,而美国新研制的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思路,为了与m270共架,限制了尺寸与性能,而奥卡借尸还魂的伊斯坦达尔导弹还没出生,纵观世界范围,一时间竟没有能和hades一较高下的短程弹道导弹。



虽然由于最初搭载核武器的设定,超冥王导弹并未能在冷战结束前服役其常规版本并参与海湾战争(美atacms在海湾战争发射了64枚参与对伊拉克重要设施的打击并取得了成功),但仍在1992年趁热打铁,加上当时炙手可热的gps技术,推出了射程400km的常规导弹版本,另有配备类似潘兴导弹的末端雷达数字场景匹配的射程250km的钻地弹头版本,据说达到了cep5m级别的超高精度,这在1994年无疑是超越时代的,加之法国军工拥有浓厚的外销经验,如果能成功外销给潜在用户(希腊,韩国,土耳其,狗大户,甚至某蛙(参照著名的幻影2000事件)),法国甚至可以在短程弹道导弹领域一骑绝尘。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东欧事变的爆发,苏联军队逐渐撤出东欧,超冥王导弹失去了原先的打击目标,原本计划采购120枚导弹也被砍到了30枚,并且法国陆军表示不会采购超冥王的常规版本,这就首先失去了基本盘。并且由于其核战武器的背景,成本高昂(整套系统研制成本90年汇率140亿法郎),价钱昂贵,且当时没有什么用户能做到400km级别打击链的闭合,大多数用户转型苏联解体流出的飞毛腿,圆点和美国atacms。随着核及弹道导弹不扩散条约的签署以及希拉克总统废除法国陆基核力量,保留空基海基的决定,彻底判了超冥王导弹的死刑,这款1991年服役,1997年退役的昙花一现的优秀弹道导弹,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如今,像伊斯坦达尔,lora等先进远程弹道导弹在局部战争中大放异彩的同时,不要忘记了这一位生涯大起大落的被命运捉弄的老前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