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贴士(四十四)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七)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我们已经考察了一个企业的供给决策,现在可以讨论市场的供给曲线。
要考虑两种情况:
第一,我们考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
第二,我们考察企业数量会随着老企业退出市场和新企业进入而变动的市场。
这两种情况都是重要的,因为每种情况适用于某个时间长度。在短期中,企业进入和退出通常是困难的,因此,企业数量固定的假设是适用的。但在长期中,企业数量可以随着市场条件变动而调整。
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
首先考虑有1000家相同企业的市场。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每个企业供给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的产量,如下图(b)幅所示。所以,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其供给曲线。市场供给量等于个别企业供给量之和。因此,为了推导出市场供给曲线,我们把市场上每个企业的供给量相加。正如下图(b)幅所示,由于企业是相同的,市场供给量是1000乘以每个企业的供给量。

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
现在考虑如果企业能够进入或退出市场,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动。我们假设每个人都得到了生产一种物品的同样技术,并进入了购买生产投入的同一个市场。因此,所有企业和所有潜在企业都有同样的成本曲线。
进入与退出这种类型市场的决策取决于现有企业所有者和可以开办新企业的企业家所面临的激励。如果已经在市场上的企业赢利,那么,新企业就有进入市场的激励。这种进入将扩大企业数量,增加物品供给量,并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举个栗子就是当年的“蒜你狠,姜你军”,因为头年大蒜、生姜价格很高,下一年很多农民种植大蒜、生姜,结果第二年大蒜、生姜的价格奇低导致很多农民亏损。相反,如果市场上的企业有亏损,那么,一些已有企业将退出市场。他们的退出将减少企业的数量,减少物品的供给量,并使价格上升,利润增加。在这种进入和退出过程的最后,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必定得到零经济利润。回想一下我们可以把企业的利润写为:
利润=(P-ATC)×Q
这个公式表明,如果,而且只有如果物品的价格等于生产那种物品的平均总成本,一个正在经营的企业有零利润。如果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正的,这就鼓励了新企业进入。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利润是负的,这就鼓励一些企业退出。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逼向平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
这种分析有一个很深刻的意义:我们之前提到过竞争企业的生产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我们刚才又提到,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力量迫使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但如果价格既要等于边际成本又要等于平均总成本,那么,这两种成本的衡量应该互相平等。但是,只有当企业是在平均总成本最低时运营,边际和平均总成本才相等。因此,有自由进入与退出时,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一定是企业在其有效规模时运行。
下图(a)幅表示这种长期均衡时的企业,在这个图上,价格P等于边际成本MC,因此,企业利润最大化。价格还等于平均总成本ATC,因此,利润是零。新企业没有进入市场的激励,现有企业也没有离开市场的激励。
根据企业行为的这种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市场长期供给曲线。在有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上,只有一种价格与零利润一致——最低平均总成本。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必然是这种价格时的水平线,如下图(b)幅。任何高于这种水平的价格都会引起利润,导致进入,并增加总供给量。任何低于这种水平的价格都会引起亏损,导致退出,并减少总供给量。最后,市场中企业数量调整以使价格等于最低的平均总成本,在这种价格时,有足够的企业可以满足所有需求。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