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谈谈:少女前线指挥官不敢保护玛赫莲竟是安洁的死因?
青藤:那,我们可以开始谈一下吧。
紫菀:嗯,就这样开始吧。
青藤:就从《慢休克》里面安洁离开的看法谈起。
紫菀:我的看法是,既然文案把故事推到这一步,那么也只好这么写了,你还是提一个方向吧。
青藤:我并不想复读生存论的东西,我只能说,安洁这个角色走到这个田地,已经是非常窘迫的处境了,等于说文案用尼采式生存论的办法,赋予安洁临终关怀的方式让她离开了。
那我觉得,这里关键问题不在于游戏剧情内,安洁是不是得到自己想要的结局;而是对于一个系列作品来说……对于一个少前1的角色做法,是可能会影响到后续作品。
我是觉得少前1文案对安洁结局的处理,是会给后面作品文案更好地“消费安洁”的提供情绪的处理。
紫菀:我记得你以前写过关于莱特的文章,就是谈过类似的话题,如果真正地让莱特安息。时过境迁,又一个角色要在情节中离去,被抬上了新的……一个一直会被人念叨,一直记着,一直会被翻出来招魂的位置。你担心的是类似于这样的情况?
青藤:嗯,我对消费角色这个东西没有太多的感觉,这说到底不就是一个商业行为嘛。它甚至是你避免不了的——少前2就是要把少前1的角色,为了商业的目的,卖CP,卖情感,把角色拉出来搞一波“复活吧,我的爱人”,好让玩家为了情怀去买单。从商业角度上无可厚非。
这里我觉得文案走错的一步是,少前1《慢休克》的文案,他这么做,他就以为能给予剧情里面安洁救赎吗?从推演来看,他让安洁以一种生存论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就有了意义,安洁就能把自己的身份托付给RPK16。但对于剧情外部的玩家而言,他们并不觉得这是安洁的离去是有意义的,他们只会觉得RPK16夺舍了安洁,让安洁不得好死。等于说让安洁成为了一个幽灵的位置,后来的玩家只会越发地感到安洁没有死,她会像弥赛亚一样归来,甚至呼唤着文案以商业的做法重新把安洁复活——等于说慢休克的文案是更好地让后面的文案去消费安洁。这个文案主观上是想让安洁离去,但在玩家情绪中是种下了更好让后续文案和玩家消费安洁的做法。
紫菀:其实听你这么说,我自己是没有什么立场抱怨文案犯的错吧,我觉得文案已经是做出了妥协了,至少没有明面上的以接近说教的方式,说明RPK16对安洁的夺舍,是能让安洁安息的做法。生存论姿态更像是一个能让一般玩家接受的观点。可以说是叠甲吧,在大多数玩家心目中,RPK16已经是一个违反道德律令的,自私自利的反派形象,这里让她做了该做的事,这里已经是尽量不冒犯读者玩家的感觉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玩家真的能接受的情况下,他们笔锋一转,消费情怀卖弄角色也不是不行,说到底,商业行为嘛,可以理解,但你让我说无可厚非,我个人情感上不是能接受的。
青藤:我这里说多一点。包括说莱特的那个做法,不也是那种找个人来牺牲,看上去一个英雄一样的牺牲,让人感动——它就是一个牺牲的情节,但对故事里面的推进,现实里面伦理的理解,都没有太多的帮助。
紫菀:虽然这么说,但你当初对这个故事技法的提升,评价也不低吗?这么多年来,他们在工业化的路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嘛
青藤:嗯,这就是一个好莱坞的模版。
紫菀:哎,以商业故事的评价来,这已经是挺不错了,但进一步来说,你说继续消费安洁,拿出来“生死精神不灭”的消费方式。真的要按本次慢休克RPK16对安洁主体性的继承和中介的路子来消费安洁的话,我倒是有点想法。
我之前跟你提过了,在故事结尾,AK12已经不见了,既然她宣称要帮安洁复仇,那么比起直接铜丝冒用安洁名号的RPK,跟RPK合作反而是一条好的选择……
青藤:那我这样要跟你提个问题,在玩家视角里面AK12的直接复仇对象不就是RPK16吗?你那个只不过是文案的视角而已,刚才我们说了这么久的商业视角,从商业视角不冒犯玩家来说,AK12复仇就是一刀铜丝RPK。
紫菀:那得看文案能不能写点东西来说服AK12,也是说服玩家,能够忍下RPK16夺舍安洁这件事,去完成安洁的遗愿把。不如说继承遗愿是一个很好的理由,AK12肯定觉得安洁遗愿是把白教搞定掉,那么自己先想办法把白教搞定,虽然RPK16也是复仇对象,但是RPK16披着安洁的皮,宣称也要把白教给搞定。AK12没有理由不和她合作呀。
青藤:我倒不如觉得,我保留刚才玩家的复仇思路啊,假如我是文案的话,我按照你的思路来处理,我就是把AK12当做是玩家意识的直观体现,这样有个好的处理方式是,既然安洁都把自己的身份托付给了RPK16——而AK12因为某个行动或者缘由看到了安洁的临终托付记忆时,那作为AK12来说,肯定不能理解为什么安洁的托付,就像玩家也不能理解文案对安洁死去的处理一样,这里的不理解,才能继续往下推动这个矛盾——为什么玩家不能理解安洁,这里又有那个矛盾点被缝合起来了。RPK16和AK12这两者在争斗的过程中,不断地去理解安洁的临终想法,这有点类似于《合金装备》里面THE BOSS下来的一整条BOSS线的处理。
紫菀:你这么一说,我心里有数了,反正AK12知道RPK16的身份,RPk16也装着安洁的身份,依据安洁的托付去搞白教去了,AK12一边搞白教一边追RPK去了,就是这么的故事。
青藤:对啊。
紫菀:你这么说的话,能够让玩家无处安放的对RPK16的仇恨,可以寄托在AK12上。
青藤:这里也是说为什么RPK有潜能的地方,在于。从《镜像论》以来,安洁的非理性莽撞的做法——她为了行动目的不是出于什么政治理性,而是说出于她童年小时候别斯兰事件的创伤,于是她为了这个创伤死命地去干掉威廉和死罪,这里对于她个人塑造是有用的。但真的放在政治故事的框架下,它绝不是一条有生机的出路。但是他文案为了让人物能够立起来,让玩家能够接受这个悲情英雄的角色,他就让这个安洁一直莽下去,最终导致安洁只能在临终前很悲剧地,只能靠生存论接受自己生命的意义。
这里RPk16的潜能就在于,她能够以安洁,继承下来的记忆和生活方式,再活一次。在这个再活一次的过程中,能够去反思,在洋房到塔里面,她这种非理性的做法是否正确,是不是有更好的做法,有没有不至于把自己不陷入死地的做法?
唯有真的解决这个问题后,她才能说是真的重新定义安洁,甚至说是重新拯救了安洁。因为她重新给安洁这个人指出了一条可以活下来的道路,而不是必须死的路。
紫菀:你这么一说,有看到现在的读者,我感觉他们会怒不可遏地说安洁凭什么说安洁为什么是非理性的。我这里帮你打个圆场,从镜像论开始,安洁一直不愿意听从爵士的命令,她就是一直觉得什么都来不及,觉得爵士那样慢悠悠的作风活赶不上白教,安洁自己难以信任爵士。一方面,文案对爵士的塑造,是神秘人式,给下属只有命令和选择,从来不解释,这样强硬的态度,大部分第一时间会觉得爵士是那种政治官僚的反派角色,只是暂时和玩家站在同一边而已。
然后以此比起爵士的命令,读者会更加关注安洁感受,在这个框架下,安洁没有进一步和爵士交涉的空间。她也无法接受“不要接,缓一缓”的做法,所以她只能不断地掏自己的底牌,这样大部分玩家反而能接受她了。
青藤:这里的方式为什么是非理性的方式。有一个经典的情节,在镜像论里面文案不是设置了玛赫莲这个玩家的梦中情人……也不像梦中情人吧,就是天降情人的角色。一个玩家可以去喜欢上的情人的角色,但在后面指挥官和安洁的交锋里面,指挥官却怂了——这里怂了是指,原本指挥官应该把玛赫莲当做情人对待,但是当安洁想要直接要玛赫莲的时候,指挥官只是很平淡地挡了过去,他没有很怒不可遏,或者说情绪激动地说这是我的一个爱人、情人,你不能说你安洁直接拿来实现你的行动目标的一个工具,安洁你不能说直接把玛赫莲的命当做工具一样用掉了。
这算是文案有意不去激化的矛盾点,镜像论时,安洁和指挥官可以不是同一路人——那时安洁的非理性,她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已经有点不把其他人当人看了,玛赫莲也不过是达成她目的的工具而已,都不把她当人看了。
而指挥官作为玩家代入的对象,玛赫莲就是他喜欢的一个爱人,这个时候两者冲突起来的话,虽然说很像那种“兄弟手足决裂的情节”,但这里反而是能暴露出来安洁的一个点——她不光是非理性的,她不光是把别人不把人看,她也无法想象一种理性的行动方式了。
紫菀:我靠,这一段话下来,又有人要跳脚了,不过你这一个观点,我要分成两边来讲。一方面,在镜像论中,安洁就表示过明显指挥官更像克鲁格,虽然自己不喜欢格里芬,但自己更像是爵士的作风。虽然她声称指挥官和自己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她也清楚自己和指挥官不是同一类人,但又不得已而为之。
另一方面,你又说玛赫莲是指挥官的天降情人的地位,是指挥官喜爱的对象,不少人会直接拿情节来反驳你——指挥官这个时候也不知道玛赫莲是不是默莉朵。这里应该谈一谈指挥官,指挥官缝合的点在于,他既有这种基于大义的需要,需要他对玛赫莲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虽然表现的比较友善——这其实就是一句话:如果她是默莉朵,我们就干掉她,如果她不是,我们就带到基地里面去。指挥官对玛赫莲的允诺,永远是在任务之后,所以当然会有人说这是基于现实情况的选择;也能看出指挥官这个角色的缝合点。
青藤:部分玩家认为指挥官应该有一个主角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大男子气概,虽然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好东西,但假设这里真的成立,就能看出指挥官的矛盾地方在于。如果指挥官“冲冠一怒为红颜”,就无法得到其他玩家的认可——其他人认为指挥官应该是一个理性算计的,为了目标识别玛赫莲和默莉朵的区别,要非常理性地执行任务,不能过多地投入情感,这是玩家内部的冲突。
第二就是,这里就是文案怂的地方,假如指挥官敢冲冠一怒为红颜地去怼安洁,这里就在于安洁都自己想法闭合了,她宁愿接受自己是格里芬,指挥官是克鲁格的想法,她都不愿意去想象有没有理性的做法……这里真的是需要指挥官作为外力,他主动地和安洁去决裂,说出她那里做的不对,这里安洁才有生存的可能。不然她就直接冲洋房了。
紫菀:这么说的话,那一段改一改大概是这样的,那里的冲突就是安洁想到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她十分地想要确认玛赫莲就是默莉朵,但不考虑后面的情节,指挥官当时也不知道玛赫莲是不是默莉朵,没有明确的证据。
所以指挥官是有充足的理由去和安洁闹脾气的,但前脚刚说是战友,后脚就闹脾气,这样就不好看,以防激起玩家内部的一种反感吧。虽然我来说,挂电话的情节,不应该放给爵士,而是应该放给安洁通话的一次,然而安洁说不定直接杀过去要人或者冲洋房。
但多数玩家可能会觉得这个是多次一具,这个情节冲突真的很大吗?
青藤:其实文案有心,也不算有心吧。这里我要重新用一下假设,假设文案一开始把指挥官写成一个有能力的,大部分人都能代入的主角,他不光是指挥能力出众,而且人格魅力强……这里的人格魅力强,我觉得不光是体现在手游的女性抽卡角色都主动倒贴你的情况上,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主角能够洞察其他角色的情感问题在哪里,而且能够解决。
这里就有点像《我的青春恋爱喜剧肯定有问题》里面的大老师,虽然说大老师的做法非常不好,但他是能非常清晰洞察其他角色的情感问题的。
这里看下来,从一开始下来,这个指挥官就没有想过安洁的问题是什么,他没有想过手下的情感问题是什么。
紫菀:你这么一说的话,又有人要着急了,我第一个反驳的就是,故事节奏不允许这么写儿女情长这些雕东西什么的。怎么说呢,对于角色内心的描述,的确在故事主线中是偏少,他们宁愿更多地表现情节,这算是回避了十一区作品里面嘴上说的情感情感,实际做的又是另一回事,另外一种意思。
青藤:的确,这里就要说一下为什么我最喜欢的日轻作品是《魔法禁书目录》,就是河马他是真的把当妈这个特质写出来,哪怕他是一个日轻后宫型男主,他也能洞察身边的女性朋友,男性朋友的情感问题,他不光是有一条明面上的动作魔法科技线,他还有一条为了嘴炮而设置的情感线,他这是能写出来的。
紫菀:这的确很讨巧,我已经很久没看魔禁,我现在对魔禁的了解,就只有旧约还有新约开头。但上条当麻他本身就不是科学或者魔法侧的核心人物,他本身能够对那些后宫们能够以抽离的态度,他能救那些陷于魔法或者科学侧阴谋诡计中的女角色,然后它能够剥离地去看这些角色和幻想,他可以去说你没必要去看中这些有的没的,所以当妈的嘴炮效果极强。但少前的故事要想这么写是挺难的,因为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没有办法剥离出来。
突然写一个剥离的视角,虽然身在其中,但能够剥离,其实挺难的。
如果是不害怕玩家的顾及,就像你说的指挥官和安洁的冲突,指挥官直接指责安洁没有证据就要玛赫莲,其实就是不把人当人看,安洁就指责指挥官是见了女人就走不动道的……东西,如果不忌讳玩家的情绪,直接把矛盾冲突暴露出来,就是最好的选择吧。最后只是草草地拒绝了,没有通过话,是有点可惜。
换一句话说,刚好提道,指挥官的缝合性,玛赫莲对于指挥官来说,是要保护的对象,而她又是任务的关键。我觉得有点微妙的点,虽然很多人会生气,但我要说的事,指挥官对玛赫莲所有的承诺都是任务之后,任务之后我带你去格里芬,任务之后巴拉巴拉,哪怕他不能抛弃自己的任务,也要确认玛赫莲是不是默莉朵之后才能放她走吧,说到底就是把一个个体的好感放在一起衡量了。
所以从一开始,玛赫莲和指挥官的关系就不是那种公主和骑士的关系。
青藤:这里处理的就像是骑士之爱嘛,典雅爱情嘛,你得不到的爱情,才是让你活下去的理由嘛。但这里我们这一轮轮下来,我们发现了很多的缝合点,其实这个缝合点往前走一步,都是两个角色之间非常强,可以强到承担大章节卖点……无论是感情冲突,伦理冲突,角色冲突都能承担的点,他们都收束了,文案无论是为了玩家情感,还是说篇幅,都怂了。
紫菀:啊,在矛盾激化之前,把情节交给了玩家自己去缝合了,玩家自己去接受,说明是可以共存的。有人说现在的文学都是市场化的逻辑,是满足情绪化的要求的,只能说非常正确吧。这样的话,我之前说,如果我试图说RPK16是对安洁临终关怀的,那么我感觉是很难写的,光是写AK12真的把白教搞掉之后,能够接受RPk16是对安洁的在演绎?怎么说好呢?去接受安洁最后托付给RPK16的事情,我觉得玩家也难接受,说不定这个情节会被玩家认为是散爆在卖CP的做法,卖百合CP,白河豚猎巫掉了。
青藤:猎巫都是轻的,真的按照你这么写,不就变成了尼尔大先辈写美国末日2吗
紫菀:呃………………………………你这么一说,我要给自己找辩解的话还挺方便的……艾比和艾莉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交流,也没有什么可以缝合的点,哎,多亏尼尔大仙杯在美末2整这么一出,以后写两个血海深仇的角色和解是不可能的了。
青藤:但这里还是那句话,这里的情绪处理难就难在,让这两个互撕的角色,最后能够和解,你像尼尔大仙杯那样,中间毫无理念沟通过程,在商业化市场里面是无法理解,你不能靠一个单方面的理解去达成原谅高尔夫球杆的。
紫菀:那这样还有一点思路吧,就是AK12复仇路上会有做出像安洁那样莽撞的行为,而RPK16披着安洁皮,把她拦下来,并且达成了她的目的。并且告诉AK12,原本安洁还在的时候,你可以牺牲自己保下安洁,但安洁已经没了,你就不能像她那样把自己当做筹码牺牲自己,你应该有自己的选择。当RPK16陷入困境,要按照她继承的主体性来行事的时候呢,AK12又冲出来做了类似的事情,等于两个人在安洁以前不可能做的行为,达成了目的,以这种方式,两个人以纠缠的方式达成了理解安洁,抵达终点的话……但少前1没有篇幅了。
青藤:这个其实也是我理解中,《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小太爷能够活下来的原因,等于说他从一个逃脱不了的颓废式自毁里面,因为团长,团长是一个很狡猾的人,但理解他的人只有小太爷,后来团长为了自己的理想死去,小太爷把团长的理想坚持了下来,而且他还要为了死去战友的理想坚持下来,于是他就是选择活,而不是选择死,他重新地理解他的兄弟。但我觉得这个很难写,这个处理比话剧还要难写,真的只有高端话剧作家能写出来。
紫菀:你说的我蛮手痒的。
青藤:不过还行吧,再怎么说,能够用生存论的方式已经超乎我的意料了。在我的意料里面,她会有一种意识形态的死法——什么为了理想牺牲的英雄啊,临终前还要为正义做出贡献,最后把理想托付给指挥官什么。但最后文案让让她去思考,既然记忆都被操控,那么内在的价值在哪里,他让角色自己去思考价值,而不是什么理想,或者国家大义什么,去掩盖掉角色自己的不一致和思考,我觉得已经很有进步了。
紫菀:一方面,我觉得还是因为莱特已经用过了恶,另一方面,是玩家那边觉得安洁死了,就是既定的了,我不会说这是文案有意的,这是肯定的发展。你的担心确实有道理,但我们又能对一个商业故事有是什么影响呢
青藤:对呀,真的是闹麻了,我们就两个人在随便吹水,又能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