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虚拟与“现实”-网络】

2022-11-23 01:52 作者:激楚家的小黑猫  | 我要投稿

-【现实】与虚拟网络 #[第一个一位数是框架,小数是补充,后面的重复数是之后在此之上搭建起的内容的顺序,#是补充内容] 如果我们预设了一个“真的”,之后说一个是“虚拟”的: 开始于这样一个问题,即, 1.我们身处的“现实”与内在的想象的【现实】的区别是什么? 对于那一内在的想象的现实,其由概念组成,那么“国家”和“宇宙”作为概念,如何得以会有“大小”的差异,可以知道这种差异本身也是一种概念性的,因为仿佛二者“不可比较”,仿佛一个来自于科学,一个来自于政治概念。我们比较二者的“大小”时,就仿佛比较二者的份量。而当我们睁开眼睛,作为概念的国家,仿佛笼罩在我们眼前的“现实”,眼前的“现实”却又是一种局部。 但是想象任意概念的时候,也同样不是作为一种“整体”,而是作为一种局部,即我们无法如同同时看到两颗枣树一样的同时想象两个概念。而那个远在于“现实”的那些远方的,不可见之物,如何得以存在呢?(暗物质是作为一种物理理论的缝隙,使得其自洽的拼图式概念,还是作为一种我们尚未能够观测的物质实在?)。 就如同网页游戏刷新地图一样的,角色走到哪里,就加载哪里的地图,从而构造一种伪造的“现实”。 2.“现实”与【现实】的二分不存在。 如果说“现实”提供了【现实】的经验来源,因为我们先认识“现实”的经验,而构建了一种【现实】,从而使得前者在先,而更加真实的话,那么可以反问,那些编码在基因之中的,出于生存目的,例如我们对颜色的建构(血是危险的,红色是危险的),对于气味的建构(肉是香的)这些经验是来自于我们对“现实”之前的,这难道不是一种经验么。如果要认为存在一个最先的人,他的经验留存下来,之后才有【现实】,那么就要界定从何处诞生了意识,从何处出现了“现实”与【现实】之别。因为意识仅仅是作为一种效果来自于物质,意识自身和对【现实】的认识都是作为物质的一种效果,即,【现实】不是一种嵌套在“现实”之内的,二者是同源的来自物质性的。 3.现实本身,不唯一。 “现实”与【现实】的差异来自于一种偶然,一种便捷,之后再被意识形态化、被利用。即“我们闭上眼想象的,和睁开眼睛看到的”这种差异是一种纯粹偶然的“二分”,仅仅是因为有两个状态,那么继续来说,为什么一定只有这两种,而不是无限多种的现实呢? 3.1.99如果这个立方体是空心的,仅由六个面构成,那么其中一个面上面的“圆”(网络)就是切实的包含在其中的,一个更加不完备的,无法去紧密的构成这一立方体的,局部的,断裂的【现实】 4.网络同样是作为一种现实。 4.1.22镜子里的自己,在预设“镜子”的时候就已经不是完全一样的了(哪怕我是为了使得二者完全一样才采取这一模型) 4.2.33那么就要说完全的一样的,只是一个在虚拟世界,一个在现实世界。那就是一个我的克隆。 4.2.44但是我的克隆一定是在时间上后于我的,如何能够与我同一呢? 4.2.5相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起点么 4.2.66你我虽然诞生的时间不同,但是我们都是人类,因此,只要找到一个更大的综合的“历史”,就可以包括我们各自的主体时间 4.3.77.那么就要在网络和现实之外构建一个更大的空间去统合二者 4.3.88想象一个立方体,其每个面作为一种“现实”,网络作为被包含在其中一个方面内的圆形 4.3.1010.如果这个立方体是实心的,那么,对于立方体而言,圆面和方面,都只是两个平等的面而已,只是二者在时间/空间切片上不一定是共时的(立方体如果呈现为一片片方面的时间流逝,那么存在一个断裂的时间内,存在一个圆面(网络),不属于任何一个方面,只是看起来附着在上面,即,其是被两个“现实”的方面去夹住了。 4.3.1111方面本身不是一个整全的,即可能存在圆面突出于我们现在的“现实”的小方块的一些“面积”,如果这份现实,是可以移动的,变化的,即如果“现实”-网络可以被创造,那么就可以放大,那么如果可以做到与方面空间并非同一个中心。即其如果产生偏移,那么就可以产生,(哪怕具有相同的大小)本来不存在于“现实”的结构。例如对于人工智能来说的【现实】就会诞生。即,“现实”-网络会诞生出超出“现实”主体把握的结构。 #对于物质,是不存在时间的感知的,附近的石头和未来一刻的石头没有本质区别。因此,即便网络诞生出另一种“时间”,也是我们无法把握到的。 4.4.1313同时我们意识所把握的的“现实”不会严丝合缝的组成那个立方体的一个方面。 当程序主体体验“现实”-网络的时候,它依然在另一种时间性内,以一种不被意识主体认识的方式,构建了另一“现实”。这是现实的主体偏移的结果。 4.4.1414对于物质的现实,意识主体的“现实”,程序主体的“现实”-网络,虽然重叠,但是他们的边缘并不互相包裹 4.3.1515即便物质的现实是最大的,意识主体的“现实”是大于程序主体的“现实”-网络的,那么也要证明二者的中心是同一的。如果无法证明这一点,那么我们要么说程序主体的“现实”-网络不存在,要么说这个世界是可能超越意识的世界的,(如果它可以变大,而它变大的动力来源并不总是意识的世界),(程序可以做的事情,已经在一些方面超越了我们最顶尖的大脑的认识) 5.“现实”与网络的二分是偶然的①,即,作为两种现实的区别,界限的东西仅仅取决于我们的定义,是任意的,暂时的。因此可以承载不同的目的,被强力掌控。 6.那么为何要采取“现实”与网络的(当前)这种差异? 如果说资本主义产生了一种具有解放性的,具有公平自由的潜能的网络,而后迅速的,几乎立即的,使得其被限制,被意识形态化为一种低于现实的,虚拟的现实。 #对于一种宗教来说,它宣称你前世犯了罪,现世要偿罪,后世去享福。这种结果的效果是,使得信徒认为“现世”是不重要的,从而让渡自己“现世”的自由(其实就是全部的自由)的一部分给宗教。 同样的,资本主义也可以通过设立“现实”与网络的二分,来使得你去认为网络上的一些是不重要的,那里的生产不是生产,那里的老婆不是老婆,来设立“老婆/“二次元纸片人”,“现充/宅男”,等对立,来诉说“你只有投入现实消费或者在网络上消费,你只有去结婚,去生子才可以得到一种成功,一种人上人的地位,得到一种满足”,只有“现实”的焦虑可以更加直接的促进消费,那么“现实”就是需要被强调的需要去高于网络的一种现实。 6.1既然总是有回到现实的需求,那么增加现实之间的缝隙,便可以让我们更加“疲惫”。 7.只要把网络当做一种“现实”看待,他的弊端就会减少? 但我们无法投入到“网络”之中,网络上的断裂,无法成为断裂,它依然会被现实所缝合上,其连续总是被现实缝合。那么就要首先从时间上,网络的时间应该同现实的时间不同步!,这样其内生的现实性可以展现出来。我们要明确那是另一种世界,它是与眼前的平等的。 7.1那么“现实”-网络的断裂的时间流逝,也该是另一种时间。但是作为人的我们,要么活在其中一种时间内,要么就在两个时间内都被压榨 7.1.1212设定“现实”-网络的主体为“程序”,其感知的时间为“程序时间”。程序时间和现实时间是不一样的,即对于程序本身来说的“时间”,不能够以我们感知它的方式被感知到。 7.2网络上的性别是表征的,头像没有凸起凹陷可言,网络上实际是男女平等的,那么头像可以随便换,也就没有了美丑,没有了审美化的机制,就会缺少焦虑。强调网络的虚假本身是有利于性别对立的? 8.那么“现实”与网络的差异是如何呈现的? 8.1.11看到镜子里的自己被拥抱和谩骂,也会觉得自己被影响了?。想象镜子里突然出现现实里没有的东西。 9.“现实”与网络的差异如何影响我们的生存? 9.1.1616关键就在于那个极小的偏移,使得主体性不再是原来的主体性。因为“现实”主体和网络主体的不同,而他人又根据网络主体和“现实”主体认识个人的主体性,那么主体间性就错开了。 9.2.1717最后“我的”两个字,使得在语言内部,“我的账号”和“我的身体”取得了相同的地位。 网络距离我们太近,他不是骂我的账号,他是骂我,我们在现实里,没有精力去分辨出这两个现实。【因为我们的语言还没有适这样一个“现实”-网络】。我们有“现实”的自我的身体的语言,但是没有网络的自我的身体的语言。因此“现实”与网络的二分是必然的①。现实和网络的地位发生了间接来自时间上的颠倒,即,在意识时间带来了“语言”积累上的区别。我们为了方便而称呼网络主体是“自己”。如果眼前的网络主体是自己,那么眼前的其他网络主体就是其他人,那么这一语言构筑的世界,自我和他人就是部分的外在于这个“现实”的。当程序是一个客体的时候,它已经一开始就有了一个偏移。在网络世界,我们一开始不是主体,我们通过语言使得两个面重叠,也使得偏移通过语言联系起来。 9.3.1818不同现实之间通过语言重叠在一起的。语言逐渐适应不同现实时,他们的重叠的中心便会产生偏移。 9.4.1919语言起点的不同,就是“现实”化的实在的起点的不同。

【虚拟与“现实”-网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