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蓝色封面 21世纪新编《人格心理学导论》许燕(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写在前面:半年业毕,同窗去已。独居金陵,考研大计。地暗天昏,昏天黑地。从早到晚,掏空身体。化学化学,学不进去。咏春八极,功不得体。目视昏花,胆经麻痹。腰酸背痛,右耳告疾。慕然回首,伤寒筋经。泻肝龙胆,六味皇帝。友来电联,场中疲敝。前路迷茫,不得安心。虽是慰藉,一时而已。希望之花,我性我答。我性何求?人格心理。
教材评价:
不建议当主武器来使用。(推荐《人格心理学》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欲以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研究主题(人性哲学、人格结构、人格动力等)为纲要,统摄第三到第七章的流派叙述,但实际统摄力不足。
第三到第五章(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行文,在同一个流派中的大师间跳来跳去,知识的碎片感严重。第六、第七章(特质理论与认知理论)前后连贯,整体性强。
欲以超越过去所著,但未能超越。(我猜,这本教材应该是老师手下研究生写的)
第一章 概述
人格 Personality: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独特的心理品质组合系统。
人格的特点:独特性(多种典型、差异与人的共同)、稳定性(形成与表达稳定、童年)、统合性(有效组织与无效组织、良好组织与不良组织)、功能性(力量感、影响力、决定力)
Uniqueness:一个人的典型行为与特征。
Stability: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与行为——希望、乐观、坚毅——有效人生、幸福人生、成功人生。
Integration:人格元素的组织——精神稳定、精神分裂、健康人格、病态人格。
Function:生活方式/命运——应对困难的内在潜力、环境控制与魅力、自我控制力。
注解:
1、人格的独特与共同
2、人格的稳定与可塑
3、人格是多元素的组合,统合程度各异(稳定与不稳定、元素搭配良好与不好)
4、人格的功能——自我实现(理想与抱负)
人格是多元素的组合,正常人格稳定且具可塑性,各自独特但也有共同之处
人格与理想或抱负结合,即是我们的命运,是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 主题(没记什么重要笔记,略)
第三到第七章 总结
(没有严格按照时间线或事件线,故前后非依历史,只缘索原书之行文)
古典精神分析,三我结构,意识与潜意识之先河,是由“我”觉“我”,觉“我”思“我”,思“我”结“我”,我即我,成败皆在我,受制于先天,受制于恶(延续基督教传统的、受世界大战阴霾的)——此段偏评于弗洛伊德,其余大师或有一二
新精神分析,开始思索社会文化之影响,而启我非我,成败不仅在个体,是对人的初次关怀,思善思后天(自由之迷茫,自由之开始,出宗教亦失宗教)
人本主义,是对人的进一步关怀,肯定于人、积极于人(陪伴对象而辨明观点,使之理解自身——参考来访者中心疗法)
特质理论,生物学/遗传之精神,同异卵双生子实验,揭示人格维度/神经心理结构/品格的先天本质,研究跨文化/异时空在人格维度上的区别
认知流派,人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非善非恶,生物性、原理性
第八章 研究方法与应用
一、数据来源
1、生活史数据:包含对一个人的生活历史和生活事件的记录
2、观察者报告数据:不同的观察者与观察情境
3、测验数据:模拟情境记录反应、设计程序测量行为、特定假设采集验证;机械装置数据、生理数据、投射技术数据;注意避开实验者效应
4、自我报告数据:问卷、访谈;诚实度与自我理解力
二、测量工具
投射测验
投射指个人把自己的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性格等人格特征,不自觉地反映于外界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探测潜意识
1、罗夏墨迹测验
2、主题统觉测验
问卷测验
1、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15种动机和需要)
2、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18种特质,3个效度)
3、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异常心理,10个临床量,4个效度)
4、MBTI(个体情感和行为偏好,4个量)
5、API(正常成人心理,7个特征、8种人际交往类型、6种职业兴趣与生活方式)
三、测量评价
1、信度:用于判断人格测验的可靠性,指一个测验的测量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被测量特质的真实水平(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
2、效度:一个测验在多大程度上测到了它所以测量的东西
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构想效度
表面效度;同时效度、预测效度;聚合效度、描述区分效度
3、概括性:某个测验在不同情境中保持其效度的程度
四、研究设计
1、个案研究:对一个特定的目标或人物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变化过程和心理发展规律
——观察、访谈、测验、临床研究、个人资料分析(信件、日记、个人传记等)
——好的个案研究展示就如同一本人物传记,描述了不同情境下个体的状态和反应
——个案研究关注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推动理论的发展,并且个案研究不需要控制各种无关变量的影响,而是从生活中提取答案
——个案研究的结果和发现都是基于一个人,对此进行推广需要更多的观察和理论的提炼
2、相关研究:基于描述的科学方法,描述了事物间共同变化的趋势,相关程度则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强弱——当下/发觉
——在自然条件下,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操纵或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犯错误的概率、欺骗的次数、人格量表的得分
——相关系数
——相关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3、实验研究:研究者人为、系统地操纵一些因素,从而引起另外一些因素的改变,并对之进行观察、记录和解释,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过去/知觉
——自变量(控制的)、因变量(感兴趣的)、控制变量/无关变量/额外变量(不感兴趣的)
——实验不是万能的,有些研究者感兴趣的方面通过实验设计很难操作,当有太多无关变量的影响时,研究者难以一一控制所有因素
——天花板效应与地板效应
描述统计:将研究结果系统化和概括化,从而呈现清晰明了的数据,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一般趋势——差距、集中、离散、相关
推断统计:将研究结果推论到总体的情况的统计方法——假设检验——t检验(两组)、方差分析(两组以上)
实验不能违背伦理
人格和社会心理学的实验研究通常要求研究者欺骗被试,即告诉被试不真实的信息和研究目的,从而获得一定数据
因果关系的推论是一个难以抵抗的诱惑
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相关研究和个案研究
由于“人格”无法人为控制和改变的特殊性,有些问题必须使用相关研究或个案研究
人格心理学研究框架——克宁洛格3D模型
(1)人格理论(2)人格描述(3)人格动力(4)人格发展
五、生理测量
皮肤电测量、脑功能成像、唾液分析
六、伦理问题
学术不端、知情权、自由退出、被试保护、保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