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军事纵览:空军篇--情报电子类飞机
本篇主要内容为2012年中国空军装备的“情报电子类飞机”,其中包括侦察机、预警机、指挥机、电子战飞机。这些飞机虽然并不直接与敌接战,但其重要性毫不亚于作战飞机。
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侦察机包括歼侦-6、歼侦-8、歼侦-8F和利尔喷气。
歼侦-6是在歼-6式战斗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款战术侦察机,于1967年装备部队。其主要执行浅纵深的照相侦察任务。其主要飞行性能与歼-6战斗机几乎一样,最大速度1.34马赫,最大航程(带1140升副油箱)1780公里,实用升限17500米。其与歼-6战斗机的最大区别是,30mm机炮由3门减为2门,(两侧翼根各有1门)在机腹下增加航空照相机。根据台湾媒体的说法,2012年中国空军还有24架歼侦-6。


歼侦-8是中国在80年代中期在歼-8A战斗机基础上研制的战术侦察机,其飞行性能与歼-8A相当,但拆除了所有武器,其机身下的1000升外挂燃油箱被换成了携带KA-122A长距离变焦镜头的侦察照相吊舱。两个镜头分置在侦察照相吊舱的左右,覆盖纵向3.5度,横向30度的范围,其610米长的胶卷可拍摄550张照片。歼侦-8携带2个480升外挂油箱后在9500米-15000米的高度上,其作战半径为800公里。根据台湾媒体的说法歼侦-8当时装备有8架,



上图:歼侦-8的侦察吊舱
歼侦-8F则是在歼-8F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的战术侦察机,其将原歼-8F战斗机的机炮拆除代之以侦察设备,并保留了空战能力。根据台湾媒体的说法歼侦-8F侦察机当时共装备有24架。

利尔喷气为美国盖茨·里尔喷气公司研制的双发轻型行政机,1973年1月4日首次试飞,同年5月正式投产。利尔喷气有两种型号即35A和36A,两种型号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仅在燃油容量和座舱布置。利尔喷气虽然刚开始只是一种民用机,但其飞行性能出色,盖茨·里尔喷气公司逐渐开始推出一系列军用后勤版本,包括航空测量、照相、空中侦察、武器模拟、海上巡逻、拖靶、航路校准、电子战训练模拟和远距电子对抗/电子支援等各种专业用途的35A/36A飞机。我国在1984年4月订购了两架36A飞机,机上装有地质勘探设备和机载侧视雷达装置。1985年又订购了3架35A飞机。

预警机在我国的历史其实不算短,早在1971年我国就研制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款预警机—空警1号。(用图-4式轰炸机改装而成)不过空警一号性能不佳,没有服役。2003年中国才真正的装备了预警机—空警2000!空警2000采用俄国伊尔-76式运输机为载机,其最大速度为85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5500公里,滞空时间12小时。其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470公里,可跟踪60~100个目标。根据超大的说法,2012年中国空军装备有空警2000式预警机4架。

可能是由于空警2000数量不足,中国于2005年以国产的的运-8式运输机为载机,研制了一款轻型预警机—空警200,其采用了“平衡木”式的相控阵雷达,空警200的雷达探测距离约3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几十个目标,预计其性能应该不如空警2000,根据超大的说法,2012年中国空军装备有空警200预警机约8架。

除了以上两种预警机,中国当时还有两种鲜为人知专用指挥类飞机,分别由图-154M和波音737改装而来。
图-154M是俄国于1982年研制而成的一款客机,是老式图-154的改进型。其最大速度95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6600公里,实用升限12100米,最大载重14吨,可载客180人。我国曾购入30多架,2012年在民航已经退役,但解放军还有装备,主要执行偏远地区的人员运输任务。中国空军在90年代末将部分图-154M机身下加装了一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改装为战场监视\ 指挥飞机。其外观与美国的E-8“联合星”式指挥机十分相似,预计执行的任务也是一样的,主要监视敌方的地面目标并指挥己方飞机对其进行攻击。这些改装后的图-154M一般被称为图-154MD。根据当年《舰船知识》的报道和铁血网的说法此类飞机当时应有4架,具体又可细分为2种型号。但网上也有消息宣称实际是6架。

另一款则为当时中国空军基于波音737式客机改装而成的电子类飞机的照片,为C3(指挥-控制-通信)飞机,很可能是与美国E-6式指挥机类似的空中战略指挥部,战时将供国家重要领导在空中指挥部队所用。根据《飞行国际》杂志2011年鉴的说法此型号飞机中国当时共有2架。

最后,谈一下当时中国空军的电子战飞机,当时中国空军的电子战飞机几乎全部是由运-8运输机改装而成的,共计装备大约有24~40架。其中主要的型号见下面的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