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和推销糖果
最近预制菜进校园的事情闹的很大,让我想到了刘瑜讲过一个故事,叫如何推销糖果。 如果街上有个陌生人突然塞给你一包糖果,告诉你“这包糖很有营养,你吃吧”,你敢吃吗?如果这个陌生人加大“宣传攻势”,用英法德三国外语就这包糖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天花乱坠式的讲演,你因此就勇敢地吃了下去?还是会更远地推开它,心里嘀咕道: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如果真心想推销,推销者正确的做法似乎是:邀请对方来参观这包糖果制作过程——此所谓决策透明;允许对方在参观过程中增减自己爱吃或不爱吃的原料:加点苹果和奶酪,去掉菠萝和果冻——此所谓民主参与;如果加奶酪会败坏这包糖果的口味,而且有害健康,那么也许可以听听中立第三方营养学专家的意见——此所谓决策科学。 在现代社会里,只有决策透明、民主、科学,才合乎程序正义,没有程序正义,你说你塞给我的是900块钱1克的山珍海味,我凭什么相信呢? 问题不在于预制菜好不好,而在于在决策过程中“部分群众”自己是否有机会说。说到底预制菜进校园,普通民众到底是如何想的?在做决策之前是否应该咨询民众的意见?如果不能将公民参与纳入到决策过程当中,再多的宣传都会显得很可疑,甚至越多的宣传越显得可疑。 只需要把民众“当成人看”——将他们视为有理性能力、对话意识和选择权利的成年人,而不是当做看到糖果就两眼放光、看到标签就上钩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