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洛阳佛诞节

四月初八佛诞日,是北魏洛阳城盛大的节日。在尔朱荣围剿北魏皇室,胡太后和幼帝被投入黄河之前,洛阳城里的寺院在四月初八的前一日,都要把各自的佛像送到城南宣阳门外的景明寺。四月初八把佛像用车辇行载于城市内外,受众人瞻仰礼拜,谓之行像。景明寺是北魏孝文帝的第二个儿子,宣武帝元恪所建。洛阳城一共有十二个城门,每个门都有双阙。水道阳渠绕城,每个城门前都有桥,跨过阳渠水。城门都有三个门洞,中间的关闭,开左右门洞出入,左入右出,只能单行。公卿尚书等高官才能走中间门洞的大道,普通民众只能走左右两道。城内的大道有三条,位居中央的就是御道。御道两边筑土墙,高四尺。这御道墙不算太高,但也让行人不能轻易看到御道上的情形。行绕宫城的阳渠水经过宫城南面阊阖门,分两支沿着铜驼街两边向南从都城宣阳门出。在宣阳门外一里地,御道的东边,就是景明寺的所在。
景明寺的范围有多大?东西南北有五百步的距离。在北魏洛阳城内,一个坊里的面积大概是三百步的距离,那么景明寺的面积比普通的坊里大出很多。洛阳的的每个坊里都要开四个门,每个门配有门官里正两人,吏四人,门士八人。整个洛阳城有二百二十个坊里。“景明”是宣武帝元恪的第一个年号,共计4年。
景明寺在帝城的衬托下,用绿林垂影,绿水为文,吸引着众多来洛阳礼佛的游人。这里在都城外独占形胜之地,高阔成堂,台山观胜,能前望嵩山少室山。一千余间房舍殿堂,疏窗相对屋檐交错,青台紫阁浮道相通。房檐之外皆是山池。外有四时季分,而屋内寒暑无别。松竹兰芷垂列阶墀,含风团露流香吐馥。正光年中,灵太后在寺命人内造七层宝塔一座,高达百仞。装饰华丽不输给永宁寺塔,同样的金盘宝铎,焕灿云表。
四月初七日,洛阳城各寺的近千具佛像齐聚景明寺。八日清晨所有佛像开始在全城巡行,先经过宣阳门,进入铜驼街。铜驼街连接宣阳门到宫城,正对阊阖门,是当时洛阳城南北轴心的所在,两侧对称布置有衙署和寺庙等,是洛阳最繁华的大道。官衙行署从凌阴里到左右卫府,太尉司徒太社太庙分布两列。永宁寺与景乐寺隔街相对。阊阖宫门城楼上,北魏的皇帝在散花致礼。
将要拆毁洛阳城,迁都邺城建立东魏的权臣高欢,这个时候只是六镇出来的小小函使。他在洛阳因为坐着吃肉挨了不入流的小官令史麻祥的一顿鞭打。这个时候他可能也会跟着游行的队伍一起来到了宫城门楼下,看着小皇帝和灵太后撒下的金花映日而落,香烟缭绕。西域的胡人沙门在他身边唱诵佛经,赞叹佛国现世。
车马踯躅难行,填塞街巷。车厢冠盖繁衍相倾,挤沓人群,高欢被推搡到了僧众面前。善男信女和沙门法师都持花成数,高僧大德每人手里都拄着锡杖,成片的锡作声响成铃鼓。不停聒噪的佛经梵乐淹没了高欢压抑的心绪,他被百戏腾骧,吞刀吐火,彩幢上索给完全吸引住了。身后的宝盖浮云,幡幢如林都让他忘记了自己的卑微,他双手合十,跟着僧侣一起亦步亦趋的唱诵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