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改变有时真的很简单

2021-02-20 14:56 作者:大如鹅  | 我要投稿

1、住在主观世界里

人生很简单,是我们搞复杂了

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我自己怎样

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

目的论而非原因论

人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

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能一直这样,不能止步不前,必须不断向前迈进

不要关注被给予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不在于性格,而在于所持的世界观

自己选择了不幸,奇怪的性格,愤怒

问题不在于过去而在于现在,人是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采取行动的

人每时每刻都在选择新的生活方式,全在于自己

无法改变是因为下了不改变的决心,你现在的不幸是因为勇气,是因为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

摒弃现在生活方式的决心,不要活在,如果怎样,我也可以的假设,只要我怎样的借口,这是不愿改变找的借口

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应该去做,不要找借口,必须改变与世界的沟通方式和自己的行为方式,重新选择生活方式。

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你的人生决定于此时此刻,根本不在于过去

2、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以只看缺点

对自己没有自信

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树立向前迈进的勇气

总是看自己的缺点: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被他人否定拒绝,与其那样,不如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心里想“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我也会讨人喜欢”

人的苦恼在于人际关系,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赋予其价值

人际关系产生的主观自卑感,因为与他人的比较而产生

自卑感是主观的解释而不是客观事实

不能改变客观事实,可以自由选择,主观决定

自卑感,自我价值的判断,价值建立在社会意义之上,价值问题其实是人际关系中

摒弃自卑(追求理想状态,摆脱无力,无法达成理想状态),不满足于现状,更加向前,让自卑成为努力成长的催化剂,情况可以通过现在的努力而改变的事实,不要什么都不做。

区别自卑感(目前的我有所欠缺,问题在于通过努力成长如何去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节)和自卑情节(把自卑感当做某个借口而使用,因为A,所以我不能B,很可能成为优越情节,表现自己很优秀,如追逐名牌服饰,与优秀的东西联系起来,如沉迷过去荣光,有人骄傲自大是因为她有自卑感,)

问题在于你如何面对这个社会现实

不想成功:不想真正的努力,不想改变自我而牺牲目前享受的乐趣,没有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

追求优越性,是自己不断超前迈进,不是高出别人一等,不与任何人竞争,不与他人相比较。自卑感不是与别人比较,而是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所有人虽有不同但是平等。

不断向前迈进,价值在于超越自我。不在于与他人比较。从胜负竞争中全身而退,这样才能做自己。

有竞争胜负,就会产生自卑感,自卑情节。这样的话,就会把他人看做敌人,地狱。

在意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自我意识过剩。

站在竞争角度考虑,就会把他人的幸福看做自己的失败。

从竞争中走出来。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赋予过去什么价值,是现在我们需要面对的课题。

愤怒是捏造出来的。

遭人辱骂,考虑那人隐藏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挑起权力之争。在受到争权挑衅时,不要上当。不拘泥于权力之争,对对方行为不做任何反应。

控制怒气,不是忍耐,是不使用怒气。没必要依赖发怒这种工具来交流。用逻辑性的语言来交流。不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来责难对方。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会步入胜负之争、权力之争。主张的对错与胜负无关,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对方持什么观点都无所谓。退出权力之争都不是失败。追求优越性不是通过与他人的竞争来实现的。拘泥于胜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不在拘泥胜负之争。

人生不是竞争。他人是伙伴。

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不要逃避人生课题。

人生的课题:交友,工作,爱(在其中产生的人际关系)

行为的目标:个人的自力与社会和谐共处,心理的目标:我有能力、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不愿工作讨厌工作是逃避工作的人际关系。

朋友的多少没有用,而要考虑朋友关系的距离和深度。

你变了,周围也会变了,必须有所改变,进行自我改变。

爱的课题:对方过得幸福,自己要去祝福。

多么困难的关系,不能逃避,必须勇敢面对。只有在社会性环境下,才能成为个人。

人活着必须面对人际关系。

有了要讨厌他的目的,才努力找他的缺点。这么做是为了逃避与他的人际关系。是因为目的变了。

设立种种借口,逃避人生课题,这是“人生谎言”。把责任归咎他人。对自己撒谎,对周围的人撒谎。是因为勇气的问题。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不是拥有的心理学(佛罗伊德,原因论),而是使用的心理学,不在于被给予什么,而在于如何使用被给予的东西。起决定作用的是你自己。自己选择人生和生活方式。

决定你人生状态的,是你自己人生事实,不是他人。自己的生活方式是自己选择的,自己是责任人,是我的责任。

3、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

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

自卑感是价值判断的问题。

人寻求他人认可是因为受到赏罚教育的影响。会产生没人表扬就不再做好事。因为有被表扬的目的,才去做好事。

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每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人生中,为自己而活。别人行为不符合自己想法时,也不能发怒。

把自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分开。不干涉别人的课题。谁的课题由谁来承担责任。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分清和别人的界线。不要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别人。干涉担负别人的课题会让自己痛苦。丢开别人的课题,是将人生变得简单的第一步。不需要在意别人的不认可。自己的人生,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是别人的课题。不要在意别人的视线评价。做到课题分离。不要把别人的课题看成自己的课题。别人怎么想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目的论:因为不愿工作,才去制造讨厌的上司。

思考这是谁的课题,进行课题分离划清界限,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命运不是靠传说,要靠自己的力量。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课题的入口。

不要受回报思想束缚(因为我为你做,因而你)。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做什么的

的都是自己。不要寻求回报也不要受其束缚。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人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目的论而非原因论。(只要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要课题分离,下定决心要改变,别人的看法与我无关,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管别人怎么看我,一切的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我改变了不是为了改变别人)否定心理创伤。人的烦恼来源人际关系。不寻求认可,进行课题分离。

分离课题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没有任何理由不可以过自己喜欢的人生。勇于争取自由。对认可的追求扼杀自由。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按照自我方针活的表现。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害怕被人讨厌,勇往直前,激流勇进而不是随波逐流。有人不喜欢我,这不是我的课题。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我更关心自己过得如何,自由的生活。

对抗本能和冲动,才是自由。

被讨厌的勇气。

人际关系,首先是自己,不要被认可欲求束缚,不要将其掌握在他人手中,课题分离才有自由。

4、个体心理学

人际关系,出发点是分离课题。终点是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有归属感(交友结婚)。共同体包括家庭学校社会,过去未来,甚至宇宙里的一切。不幸之源(幸福之源)在于人际关系。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指标。把对自己的执着变为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认可是以自我为中心。在意他人怎么看是只关心我的以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归属感要通过积极参与共同体中去,不回避人生课题,工作交友爱的人际关系课题,积极主动去面对。不是他能够给我什么而是我能够给他什么。只有付出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归属感。

我们属于多个共同体。世界之大,你受的苦是杯中风暴。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求自己的位置。不要躲在小小的避难所里。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时,采用倾听更大共同体声音的原则。活在害怕断裂恐惧中,是为他人而活。

反对一切纵向关系。表扬他人是纵向关系,是上级对下级,是为了操纵他人(批评也是如此)希望别人表扬,是纵向关系。提倡横向关系,所有人虽不同但平等。经济地位和人的价值无关。自卑感从纵向关系中产生。

干涉他人也是纵向关系。援助(鼓励)是横向关系(帮助他建立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直面课题下定决心)人害怕面对课题,不是因为缺乏能力 而是因为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以表扬为目的,就会选择迎合他人的生活方式。人越是得到表扬越是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援助就是在课题分离后接受双方差异后采用横向关系。

有价值就有勇气。人在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人在体会到自己对共同体有用时,为他人服务,主观上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为他人做出贡献)会接纳自我,有勇气。

谢谢,不评价他人是横向关系。评价是基于纵向关系。对别人给予关心,建立横向关系,使用鼓励法,可以感受到自己对别人有用,增进勇气。

不要用行为标准,而要用存在(存在本身就对他人有用)标准看待他人,用存在标准接纳自己。对其存在本身表示感谢喜悦。就把他看做他自己,对他的存在表示喜悦和感激。

价值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首先与所有人建立横向关系平等关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意识上的平等,坚持自己的主张。

根本欲求是归属感。

5、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会束缚自己。

顺序:我,一对一,大的共同体。

将我的执着换成对他人的关心,建立共同体感觉。自我接纳,是做不到就接受做不到的自己,朝自己能做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人都处于进步的状态,肯定性的达观(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关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不关注无法改变的,接受现实的我,对可以改变的事情拿出改变的勇气)(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来改变对我的看法和利用方法,而非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暗示自己我能做到,对自己撒谎,要朝前看),他者信赖(信用有附加条件,信赖是相信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无条件的相信视他人为伙伴,这样才可以构筑更深厚的关系,无条件信赖是构建良好关系的途径),他者贡献(把他人当做伙伴,找到自己的位置归属感,对他人做出贡献,是为了体现自己价值而做的手段,通过劳动参与共同体,体会我对他人有用,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找到自己的归属感,不是他人能为我做什么而是我能为他人做什么,奉献精神是把他人视为伙伴,只要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贡献感就够了)。

自我意识过剩,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

愿上帝赐予我力量,去改变我所能改变的;赐予我勇气,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

我们不缺乏能力,缺乏的是勇气,一切都是勇气的问题。

行为方面目标:自力(自我接纳),社会和谐共处(他者信赖他者贡献)

心理方面目标:我有能力的意思,人人都是我的伙伴

人生目标;共同体感觉

改变自己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缺乏人生和谐,看一部分就判断整体,只关注人生特定侧面,要各方面都兼顾。

自我意识过剩,就会只关心自己生活方式

人生谎言,逃避人生课题。

用存在的标准(人人都有用)接受自己。

幸福也在人际关系中。

幸福就是贡献感。

幸福要以自由为前提,不要被认可欲求束缚。

人感受到对别人有用的时候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贡献可以以看不见的形式出现,只要有对别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就可以。

每个人都有优越性追求。

甘于平凡的勇气,不要炫耀自己的优越性。(做到自我接纳)

把人生看做登山的人,是把人生看成了一条线,把人生的大半时光当做在路上,其实人生是点的连续,人生是连续的刹那,不存在过去未来。是现在这一刹那的连续,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的刹那中。人生是每一个瞬间连续不停起舞的刹那,在跳好当下就够了。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了。这是现实性的人生即当下做了当下就完成,把过程看做结果(区别有目的地的潜在性的人生)登山的目的不是登上山顶而是登山本身,能否登山山顶没有关系

人生由无数个当下组成  人生由生到死是个过程  目标只是过程中偶尔出现的副产品   当下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认真过好此时此刻,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认真而谨慎的生活。每天进步一点点,不停的跳舞努力,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情,是为今天而存在,而不是为遥远的将来的考试而存在。

过去并不存在,过去无法改变,过去没有意义。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就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认真过好此时此刻。过去发生了什么与此时此刻无关,未来会如何也不是此时此刻要考虑的问题。不要把过去搬出来解释当“免罪符”,这是人生的谎言。人生是点的连续,是连续的刹那。

生活方式说的是此时此刻,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志改变的事情。

不要看其到达哪里,而要关注如何度过这一刹那。

拖延人生:为遥远将来设定目标并认为现在是其准备阶段,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这是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拖延人生,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无味单调的生活。会认为此时此刻时准备阶段或忍耐阶段。

为了考试而努力学习的此时此刻是真实的存在。

认真过好每一个刹那。让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每一个刹那都是完结。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纠结过去关注未来,过去未来都不存在。起决定作用的是此时此刻。

下定决心改变。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人生只存在于此时此刻。

遭遇苦难的时候要向前看,今后要做点什么,不要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心需要引导之心。心是他者贡献。只要自己心中有他者贡献这颗心,就能幸福。认真过好刹那的此时此刻,不需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会到达一个地方。人生意义在过好此时此刻时就会明确。

我的力量无穷大。我改变了,世界就会改变。世界只能靠我改变。

必须有人开始!必须由我开始!不用考虑别人是否合作!

人可以随时改变,问题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勇气。


改变有时真的很简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