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火炮—发熕炮(发贡炮)资料集
发熕的来源与传入
在此感谢好友行营护军和龙腾腾龙的协助。 根据成书于万历时期的《虔台倭纂》 卷上所记载,发熕重五百斤,是根据正德年间传入的佛郎机“增损其法”后改进而来的火炮,原先称之为大佛郎机。后来应该是为了区分后装炮,故而多用发熕来称呼。而发熕一词,郑诚老师认为是“falcan”一词的粤语音译。
根据成书较晚的《战守全书》卷十二所载“佛朗机等大炮初唯全身”,后因为装火药不方便,而改成后装款式。可见最初的佛郎机炮并不是特指后装火炮,而是明朝人对即葡萄牙所用火炮的统称。
南明隆武朝郑大郁抄录整理前人资料而成的《经国雄略》中所绘的欧式前装滑膛炮亦称之为佛郎机大熕铳。
嘉靖中后期《筹海图编》卷十三中绘制的发熕,虽然画的较为抽象,但也可以看到其特征:全身布满花纹,炮口出有兽头吞口,炮膛处隆起,两侧有炮耳,炮尾有兽口衔环,使用欧式的舰炮炮车移动。
《武备志》抄录的发熕
而明代兵书中所绘发熕炮身的纹饰,炮口处有兽首型吞口,炮尾又有兽首衔环,目前这种设计,在现存十六世纪初的欧洲火炮中还是有一定数量发现。瑞士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馆藏之长炮:
《发熕考——16世纪传华的欧式前装火炮及其演变》
考虑到前装发熕和佛朗基后膛炮是差不多同时期引进的,所以东南沿海的明朝人吸收两种火炮的长处,“增损其法”做一些调整也是很正常的。根据军科院研究员钟少异教授的推测,明朝早期兵书中所绘制的发熕,隆起的药室或许是融合了中国本土的火炮设计特点。而我认为发熕可能是明朝人将佛朗基的巨腹和欧洲长炮的长身管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好友行营护军则认为,早期传入明朝的发熕或许是十五世纪后期至十六世纪中期葡萄牙殖民者舰船上常用的一类射石炮camelo与camelete(大骆驼炮与小骆驼炮)这类火炮也带有膨大的药室以及兽首衔环的炮尾。
但中国的发熕的样式同样随着东南沿海和欧洲殖民者的接触,也不断的发生改变。万历四十年本《漳州府志》上册卷九所载,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前后,明朝发现抵达澎湖水域的红夷(荷兰)人的武装船上就有充足的佛郎机炮和发熕炮,由此可以推断出中晚期的明代南方人眼中的发熕炮和红夷炮在外形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二者就是同一种火炮,以至于明末到清代经常将其混为一谈(但是明清时期发熕炮多是指代三四百斤到一千斤左右的中小型欧式前装滑膛炮)
发熕炮的尺寸
根据《武备集要》和《纪效新书》所载,发熕由葡萄牙传入,大者重一千余斤,长度接近一丈,而小者重量也有四五百斤。大者用药一二斗(一二十斤),铅弹大于升(二十斤以上)。可用石弹或者铅弹,就铅弹(非铅包铁)的直径推算,口径至少应在14厘米。
关于发熕炮的尺寸,常见的史料上一直没有准确的提及,所以难以推测。目前郑诚老师引用成书于万历后期的《戎事汇纂》中的记载,得以让我们对明代中后期所造发熕的尺寸和重量有一定的了解。 一号大铜发熕重一千斤,长六尺(约192㎝) 二号铜发熕重五百斤,长五尺(约160㎝) 三号铜发熕重三百斤,长四尺(约128㎝) 根据《筹海图编》的记载,五百斤铜发熕用铅弹4明斤。以五百斤发熕炮为例,土铅的密度若按照11g/cm³计算,炮弹直径约为7.5㎝,这种射石炮一般游隙距会大一些,故而除去游隙距,火炮内口径大概在8.5-9㎝;由于明代中期的铅弹多为铅包铁材质,如果是铅包铁弹,炮弹直径约为8㎝,除去游隙距,火炮内口径大概在9㎝~9.5㎝。火炮倍径约为15~17 按比例推算,三百斤的铜发熕口径约7.5~8㎝,一千斤的铜发熕口径约11~11.5㎝, 《明清火器史丛考》中就【铜发熕铸造略说】一文来看,这里是在论述明初时期管理严格,炼制出来的铜质量更好。而发熕要想不炸膛,应该选择明初的旧铜来铸造,或者是严格按要求将新开采的铜矿提炼干净。这里并非是在说明初就有发熕。
参考清代中晚期标有千斤铭文的红衣铁炮,该炮口径10厘米,全长194厘米,长度和千斤铜发熕相符,但是铜发熕作为可以使用石质弹丸且炮体材质相较于生铁更好,故而口径应该会较大一些。
发熕的造价
关于发熕的价格,没有定数,因为兵器会受到生产时期、产地物价以及火炮大小的影响而改变。 例如俞大猷《洗海近事》中所载隆庆二年,两广所造四百五十斤的生铁发熕炮,需白银二十两。
万历二十二年,邓钟所著《武备辑略》所载福建所造大发熕炮一门,需白银十两七钱;小发熕炮一门,需白银五两三钱。根据《敬和堂集》的说法,此时的福建发熕炮的材质应该是铸铁亦或者锻铁。
《两浙海防类考续编》所载:万历三十年浙江的铜发熕炮价格为三十七两。
《定海厅志》引用《两浙海防类考续编》的内容,浙江的军械定期淘换制,限发熕炮十年一换,永为定规,炮器上需物勒工名和生产年月,如果在使用期限之内出现损坏,需要工匠赔偿。
发熕的装备与使用
发熕炮引入中国后,用途很广泛,舰炮、城防炮、攻城炮、海防炮、野战炮都能充当。 发熕的装备和使用,伴随着嘉靖时期的倭乱而兴起。《嘉善县志》所载该县在嘉靖倭乱时期装备有铜发熕四门。
除了明军,海盗也会从西方殖民者手中购买或者掠夺火炮,例如《御史大夫思质王公奏议》卷5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闰三月一个深夜,总督王忬派遣总兵俞大猷率官军偷袭沥港围歼汪直,缴获千斤铜炮一门。
《平湖县志》所载嘉靖三十五年(1556)三月,为报叔父之仇,海贼王徐海与大隅夷酋辛五郎联合,率领种岛之夷助才门即助五郎、萨摩伙长扫部、日向彦太郎、和泉细屋等五六万之众,船队一千余艘,进行报复行动。倒霉的是,他们在海中遭遇暴风雨,只有二万多人保住性命,但依旧分三路肆虐浙直地方。 徐海自拥部下一万余人在浙江乍浦登陆,与柘林旧贼陈东、叶麻团伙的数千人汇合,自柘林沿海而来,欲取乍浦为巢,进攻杭州,次及苏常,以至南京。时任杭嘉湖兵备副使刘焘带兵疾驰应援,与徐海率领的倭寇相持,官兵大胜,斩首五十有五,贼势少挫。翌日,倭寇汇合主力自金山而下,将刘焘围困在于乍浦城内,使用发熕炮日夜攻城。焘督令家丁用弓箭还击,并令火器手四面放发熕火铳抵御,双方攻守九昼夜,眼见倭寇力竭,刘焘便带兵出城作战,夺云梯二百余座,并斩首倭寇一百三十馀级,倭寇见乍浦久攻不破,便撤退前往崇德桐乡劫掠。
在与徐海的战争中,双方均有多次使用发熕的记载,例如《平湖县志》引用《只见编》的内容,关于沈庄之捷,只见编的作者姚士麟得到了刘焘所著《沈庄进兵实录》 嘉靖三十五年八月一日,被明军围剿的海贼王徐海入平湖城,向总督胡宗宪请降,被诏安的徐海率众屯于平湖城外的沈庄。胡宗宪原本有意招抚徐海,但是在提督赵文华等人的劝说之下,认为这些海寇叛服不定,最终决定将其消灭。胡宗宪一边稳住徐海,一边加紧部署兵力。派遣兵部郎中郭仁、浙江杭嘉湖兵备副使刘焘带兵前往沈庄“平叛” 据采九德《倭变事略》记载,共征调京营神枪手、涿州铁棍手、保定箭手、辽东义勇卫虎头枪手、河间府义尖儿手、德州兵备道民兵、临清曹濮二道团操快手、河南毛葫芦兵、河南睢陈兵备道团操马军、汉中府矿徒、永保二司土兵、容美土司兵等各地主客兵二十万。从兵力结构可以看出,分为北兵和南兵,而南兵主要是永保土兵和容美土兵,永保二司,约三万人。 当时沈家庄被招抚的海贼占据,陈东和麻叶居住的新宅,明军称之为西巢;而海贼王徐海居住在沈家的旧宅,明军称之为东巢。两宅相距有三里,周围有水环绕数重折。徐海也感到官军可能会出尔反尔,便大肆绑架附近的青壮年,整兵备战,并修敌楼坚壁固守。并拆民房的木板搭建敌楼。 二十一日,明军各路兵马还未全数抵达,大部分还在距离前线五七里之外驻扎。午时,明军尖兵第一次渡河侦查敌情,前进到西巢不到一里,遇到数百敌军后返回。 二十二日,刘焘与浙江巡抚阮鹗到前线查看倭情,永顺之兵看见巡抚亲临前线,也整军往前推进。之后刘焘便亲率家丁五十余人抵近侦查,前进到距离贼巢不及一箭之地且间隔一条河的位置时,海贼出动五七十人迎战,结果被刘焘的家丁用弓箭枪炮射回。 刘焘趁热打铁,令水兵王三率先过第二条水渠,用引火之物焚烧贼巢外围的草房。并令后续军队跟进,将
十三门大发熕炮
排列在河边,轰击海贼的敌楼以及打门墙,海贼吓得只敢躲在墙内露头观望。 二十三日,刘焘督兵搭桥渡过水渠,先令永顺兵探路,不想永顺兵过于废物,被一百多海贼冲为三段,追杀的四散奔逃。当追杀明军的海贼们跑到离巢三百余步的距离后,刘焘率箭炮官兵,协同游击尹秉衡从侧面夹击,总算是逼退了冲杀的海贼。刘焘重整军队,下令再次出击,但此时永顺兵已经吓得不敢再渡河前进了。见天色将晚,只得靠水扎营,以图再进。 二更时分,哨探声称西巢的海贼已经全军出巢,不知道要干什么,这让手握怯懦之兵的刘焘一度非常被动,害怕海贼袭营,最后得知他们是打算撤往东巢,才令手下的尖兵六七十人前往搜杀掉队的海贼。 二十四日,刘焘率明军焚毁了空荡荡的西巢后,前往攻打东巢,亦提到徐海防守的东宅有大量的火器,南门还安置了
发熕炮
,迫使官兵不敢前进。刘焘只得与尹秉衡领尖兵六七十人前往进击以鼓舞士气。海贼看到后,
放发熕炮还击
,一发铅弹险些击中刘焘,刘焘回射三箭,便将放炮的海贼吓退,各兵见无危险,方敢出击。
《乍浦县志》卷六引用《倭变事略》,但是里面有些内容恐怕并非属实,仅仅作为参考。
《同安县志》所载,该县嘉靖三十七年后新置发熕炮五门 戊午(嘉靖三十七年)歲三月,倭㓂攻城,公率士民分垜而守,賊始引去。夏五月,賊復攻城,滛雨城崩,公晝夜防守,賊旣退。諸生議以前官因賊改築城垣,儒學、櫺星二門因之逼斗,堪輿家忌之,議將城垣拓啓長五十丈,深二丈,以告公公卽任之捐金爲倡,餘令師生措處以成。厥績同自有學以來,門逼於城前,人精於地理者至去,其雉堞立亭于上,謂之觀瀾蓋不得已之故也。自因賊築城,而門前益隘諸生始有,是議按今城逼學門如故,而在舊志不載,拓啓者豈當時議而未行歟,又置敵樓十所,先後置
貢銃五門
、佛郞機十五門、鳥銃一百七十二門。
嘉靖三十九年本《宁波府志》卷二十二【海防书】所载小浹港内已设置有五千斤铁发熕炮一门。 由小浹港循長山橋、鄮山橋、七里店 走甬東可達於郡城,則港口置兵船防守,港口置鐵發貢重五千觔者一座,調發福船二隻,蒼船四隻防守港口。
嘉靖四十二年本《定海县志》卷六所载嘉靖三十九年,浙直总兵官卢镗在宁波府定海县东招宝山修筑威远城,四十一年在山麓西南修筑靖海营堡,于大小浹口置铁发熕五千斤者四门,铜发熕三百斤者百余座。
《戚少保年谱》卷二和《纪效新书》卷十八所载,嘉靖四十年,戚继光新督造的44艘战船,加上原有战船,编制如下:福船2艘、海沧船1艘、艟船(也叫苍山船)2艘,编为1哨,设哨官1人;二哨为1营,设领兵官1人。戚继光又将水师分为左、右、前、后、中5营,以右、后营守松门,前、左营守海门。 其中福船20艘,共装备大发熕20门。
《建宁府志》和《松溪县志》所载嘉靖四十二年,倭寇侵犯松溪县,守城明军善于用弩箭,倭寇虽然善用更先进的鸟铳,但是连续攻打了三天,都没能攻破县城。于是倭寇便四下劫掠周边村子,制造了一门吕公车再来攻城,“梯之制高僅及垛眼,上覆牛皮以蔽矢,车制高出垛上,分三层,一車可容百人,四面蔽以牛皮,僅开铳眼窥城。”守城明军先用礌石砸击,后用发熕炮轰击,一举击毁了倭寇的攻城车。
康熙本《松溪县志》卷十所载嘉靖四十二年,松溪县以发熕击退倭寇。
《洗海近事》所载隆庆二年正月,广西总兵、协理广东总兵、都督同知俞大猷为与福建水师合剿海盗曾一本。花费白银三万两,总去福建造大福船,面阔三丈者十五只,面阔二丈八尺者十五只;冬仔船面阔二丈二尺者十五只,面阔二丈者十五只,面阔一丈八尺者二十只。隆庆三年二月于福建完工。 其中面阔一丈八尺的二十条冬仔船,每船都装备生铁发熕一门,重四百五十斤,价银二十两。铁佛朗机铳四架,每架重一百斤,带子铳六件。鸟铳十四门、火箭四十枝、火筒十枝。 以上共用发熕炮20门、佛郎机80门、鸟铳280门。
光绪本《石门县志》所载该县万历时期装备有发熕炮八门: 隆慶三年,朱令潤奉府帖扣取民壯二百四十五名,本縣實存民壯七十五名,萬厯四年查復民壯三百二十名,三十九年靳令一派奉檄置造叭喇唬船四隻,每船立哨長一名,貼役一名,民壯一十五名,共六十八名,其餘民壯二百五十二名。
靳志軍器:
发熕八座
、佛狼機六十架、弓二百張、箭一萬枝、鐵鳥銃二百把、腰刀壹百把、火藥一千觔、鉛子五百觔、長鎗二百把、竹挨牌一百面。
《明会典卷》卷一百九十三所载,隆庆三年,京师兵仗局仿浙江南直隶的龙虎炮和发熕炮各造二十门,留京师备用,发熕炮自此时传入北方,但是此后基本就没见记载了,估计没有在北方推广。
《兵政纪略》卷十九所载,隆庆六年,征讨怀远猺族的反叛,肇庆府补造攻巢大发熕三十二门。
万历本《琼州府志》所载万历元年设立土浙兵营,共置前后左右四营。各营火器如下: 陆营:各营铁铳一百把、鸟铳一百门、发熕炮三十门、神机箭一百枝。 四营合用铁铳400把、鸟铳400门、发熕炮120门、神机箭400枝。 万历本《广东通志》
万历本《琼州府志》
《西蜀平蛮全录》卷三,万历元年八月初九,郭成督领指挥鲁兴周等将,发兵攻打印靶营,用鸟铳打伤百拾余蛮,死者陆拾有余。九月初,土汉官兵五路齐发,不分阴晴轮番进攻九丝寨,白天八面齐攻,晚上则攀登上崖偷袭,使用鸟铳、挨牌打死蛮众不计。九月二十六日,总兵刘显督发刘綎、周于德等率军进攻吊猴崖,明军对山搭建四座敌楼,各有十二层,敌楼上架设发熕炮和鸟铳轮番轰击崖上的九丝寨蛮兵,导致被围困的蛮兵缺水少粮,士气低落。最终于十月初取得胜利。
《苍梧总督军门志》所载,万历七年之前,两广水寨(南头寨、碣石寨、柘林寨、北津寨、白鸽寨、白沙寨)的1~4号乌艚(广船)、福船,1~3号横江船,大白艚都在舰首位置都装备了发熕炮。
《绍兴府志》所载万历年后浙东地区的军备训练: 水兵长技:军火互用,如贼船离远则以鸟铳、百子铳、
发熕爲先
。贼船逼近,则以长枪、镖箭、籐牌为便。各派器械泊守本境,遇掣与陆兵齐操。
万历本《无锡县》志,该县装备有大小铜发熕二十九门。
万历二十年,两广总督萧彦命邓钟增修《筹海图编》,新修而成《筹海重编》,其中所载发熕炮的铳体重大难移,后坐力猛,填装弹药,复位操作均非容易。戚继光就曾抱怨,“船内狭窄,发熕身长殆丈,难于装药,预装则日久必结,临时装则势有不及。一发之后,再不敢入药。”如何提升发熕的作战效能也是当时主管海防事务的官员和将领关心的问题。
在该书中,提到了改进发熕使用方式的内容,并通过改进炮架,将原本作为舰首炮的发熕,亦能作为船舷火炮使用,从而提高了舰船的载炮量。
《工艺与制度:清代前期福建水师赶缯船与同安梭船研究》
如果发熕是设置在船头,即在发熕下设置一个软木炮架,并在架后安设樘木一块,然后用缆绳系于船头。如果说发熕设在船舷,则要增加担梁一根,并在樘木后包软座。发炮时,火炮后座倒退,炮架会被缆绳拉住,抵消了一部分冲击力,然后炮架撞在包有软垫的樘木上,又抵消了剩余的冲击力,这样就不会再对船体造成损伤。
《敬和堂集》册七所载,万历二十二年,福建巡抚许孚远在【查处造船制器事宜行各道】中提及福建的发熕炮多用生铁铸造,由于生铁材料上的固有弊端,导致火炮重达千斤,使用上非常不灵活。于是他令工匠今后多用铜铸亦或者用熟铁锻造发熕,火炮做到三五百斤即可,无需太重。 “发熕铳,闽中俱用生铁铸成,薄则易炸,厚则重至千斤,无所用之,近查闽中用铜、铁打成数片,然后合并锻炼,重至三五百斤而止,放之不炸,诚为得法。今合召匠作谙晓者造之,然后发熕不为虚器。”
《敬和堂集》册八所载,万历二十二年,由于福建水师废弛,现仅有铜山水寨的每艘福船装备有大小发熕2门。为补充火力,福建巡抚著定闽海各水寨今后每艘福船至少要配备发熕1门,佛郎机6门 。
万历本《广东通志》三十六卷所载惠州卫增造鸟铳100门,碣石卫增造发熕3门。
万历本《建阳县志》该县万历二十九年之前装备有铁发熕炮五架。
《岭西水陆兵纪》所载万历二十九年前后广西按察使盛万年所载府县军械: 高州府城四门城共装备发熕炮四门。 电白县城四门城共装备发熕炮四门。 吴川县城四门城共装备发熕炮四门。
《石门县志》所载该县万历中晚期装备有发熕炮八门。 萬厯四年查復民壯三百二十名,三十九年靳令一派奉檄置造叭喇唬船四隻,每船立哨長一名,貼役一名,民壯一十五名,共六十八名,其餘民壯二百五十二名。靳志軍器:
發煩八座
、佛狼機六十架、弓二百張、箭一萬枝、鐵鳥銃二百把、腰刀壹百把、火藥一千觔、鉛子五百觔、長鎗二百把、竹挨牌一百面。
《南澳志》所载南澳城在明代装备发熕炮三门。
《两浙海防要编》中提到由于官匠勾结,常年以制造各色火器为由来侵吞工费,杂七杂八的火器虽多,实际大都不堪使用,现在改为长枪、腰刀、号衣均由士兵自备,取消制造所有无用的火器。诸如发熕、佛郎机、鸟铳则要多备。
《两浙海防类考续编》所载万历三十年前后,浙江各营装备有发熕炮的沿海水哨。此时的发熕基本均使用专门准备的铁质炮弹,而非像嘉靖之初时石铅炮弹混用。 绍兴区 临观总水哨各船额设:铜发熕4座、铁弹128 宁波区 中军左右游哨各船额设;铜发熕5门、铁弹175个 正兵左右游哨各船额设:铜发熕3门、铁弹105 定海总哨各船额设:铜发熕13门、铁弹455个 昌国总哨各船额设:铜发熕9门、铁弹315个
万历四十一年,广东韶州府奉文改造战船六十三艘,作为琼州府水师,分守各港隘,各船火器如下: 水营: 四号艚船三只(原为三号福船) 每船发熕炮二门、佛郎机铳五架,子铳十五个、百子铳五门、鸟铳十二门、喷筒十五个、火罐十五个、神机箭一百二十枝。
共用发熕炮6门
、佛郎机15门、子铳45个、百子铳15门、鸟铳36门、喷筒45个、火罐45个、神机箭360枝。 五号艚船十二只 每船发熕炮一门、佛郎机铳四架,子铳十二个、百子铳四门、鸟铳十门、喷筒十五个、火罐十五个、神机箭一百二十枝。
共用发熕炮12门
、佛郎机48门、子铳144个、百子铳48门、鸟铳120门、喷筒180个、火罐180个、神机箭1440枝。
成书于万历后期的《兵录》卷十所载,发熕炮采取了预储药包的方式来定装火药。 其发熕大铳,亦较药数称足,用绵纸包裹,量铳口大小,分作几包,用木棍送进。各项铅弹,照铳磨圆收装,免致紊乱,临时仓卒有误,违者重治。
其铳又分大小,如发熕、神飞、威远、佛狼机等大者,专看准船打,如鸟铳、百子、斑鸠等小者,专看准贼首、斗手、舵工打去。
《明熹宗实录》记载。天启六年(1623年),京师发送头号发熕炮2门,二号发熕炮9门,调拨山海关。七月二日天启七年(1627年)二月,又调拨头号发熕3门,二号发熕炮6门发往皮岛。 山西平定縣亦曾於1995 年在固关内古长城下发掘出一门天启七年的头号发熕炮,其规格应该与下面的崇祯元年发熕类似 目前可以看到的发熕炮实物长162厘米(不算尾环),口径7.8厘米,重420千克,为铁芯铜体炮,用木马密封增强气密性,使用2斤火药配2斤散铅子,也可多加1斤散铅子,如果是使用合口弹,用四斤铅弹也是没有问题。可能兵仗局担心前线士兵胡乱装弹药,所以才强调宁少勿多。 长城博物馆现存一门崇祯元年铜裹铁发熕。炮身上有阴刻铭文:“崇祯戊辰年兵仗局鑄造 捷勝飛空滅虜安邊發熕神砲,頭號鉄裹銅發熕砲一位,用薬二斤,宁少勿多,打五六木榔头不等,木马儿一箇,二斤重鉛子一筒,或再添一斤鉛子亦可 ”
《威暨录》卷四的火攻条议所载,天启七年(1627年),四川参将林兆鼎,为平定永宁宣抚司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叛乱一事所做的军事准备,其中提到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平播之战时,守备张嘉谟造过(生铁)大发熕十门,现武库中仅剩五门,尚不清楚是否锈毁。由于该炮威力大,攻打营寨颇为得力,除营中安设发熕外,城门亦用新造发熕守城,并制炮架方便火炮左右上下活动。
《泉州府志》崇祯二年,泉州知府蔡善继建溜石铳台,上置配大發熕炮、大神飞炮十八门。 公復躬詣澑石指授文武吏謂此地郡城出水第一關,較鷓鴣口防尤得力,捐贖鍰三百鏹,畀弁周斌者於澑石山下重築銃臺,諸屬吏輸助有差。週遭二十餘丈,崇之丈有四尺,下爲銃眼十八,
配以大發熕、大神飛砲十八門
,上層設銃眼二十,配百子銃、佛郎機四十門,據高而發勢無所不靡,塔畔列營房宿軍士三百員名。
崇祯本《海澄县志》卷2 崇祯五年该县新造成铳台一座,铳台外关帝庙设大发熕三门
崇禎本《尤溪縣志》所记载的该县装备有铁发熕十门。
康熙本《上杭县志》所载崇祯元年,福建汀州巡道朱大典令周思文督造军械,其中上杭县库贮的有发熕炮十门。
《明清史料癸编》第一本所载崇祯六年二月,明军攻破登州水旱二城,缴获焚毁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的海船三十七条,夺回红夷炮及头号发熕炮二十五门。孔有德和耿仲明分别于二月十三日和十六日退出登州乘船前往海上,并带走了登州所得的人口和武器归降了后金。攻取登州的明军共阵亡1012名将卒,受伤将卒6240名。
崇祯本《太仓州志》所载该州填海卫的大东门储备大铜发熕炮一门;刘河所(堡)储备生铁发熕一门;兵备堂军器楼所备铜发熕四座。
乾隆本《广信府志》所载广信府城有崇祯年制守城发熕炮十三门,弋阳县有五门。 法熕炮一十八位係崇正(祯)年铸造,府城门五座,摆設法熕炮一十三位。分发弋阳县门四座,摆设法熕炮五位
《明清史料》乙编所载山东巡按塘报中的潍县在崇祯十五年年末抵抗清军的守城战中使用过红夷炮和发熕炮。
《南明史》顺治十四年(永历十一年)九月,清浙江福建总督李率泰利用郑成功主力进攻浙江台州,福州闽安镇守御力量单薄的机会,决定乘机攻克该镇,以解除福建省会的威胁。他同固山额真图赖、郎赛商议后,抽调满汉大批军队水陆三路进攻闽安镇。 九月初七日先派水师出闽江口切断海上来援的郑军,初八日开始陆路分兵二支,一支由鼓山出发,一支由南台西路出发,大举进攻。参加进攻的军队除图赖、郎赛两固山额真统率的满军外,还有总督李率泰标下、巡抚刘汉祚标下军队,精奇尼哈番沈永忠部、提督马得功、总兵王之刚、苏明等部,(携带红衣炮36门,发熕炮6门),兵力相当强大。 而郑成功北上进攻浙江省台州时,抽调了后提督万礼部主力随行,在闽安镇只留下了五军戎政王秀奇节制护卫前镇陈斌、神器镇卢谦、前提督下右镇余程留守闽安镇,兵员不过数千人。 双方自初八日开始激战,清军用红衣大炮猛轰闽安寨城,郑军兵单势薄,难以招架,十四日清军攻克闽安镇,驻守顶寨的右镇余程和部下战士全部阵亡。清军转攻罗星塔寨,据守该处的陈斌、卢谦兵力不敌,向郑成功紧急请援。因双方距离过远,救援不及。十五日,陈斌、卢谦在施琅的招徕下带领官兵一千三百人向清方投降,罗星塔要塞失守。此战明郑军队阵亡者达五六千人。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所载:清军于闽安镇等六城
缴获红衣炮、发熕炮共114门
,佛郎机17门、百子炮250门。在罗星塔寨缴获大红衣炮15门、百子炮73门、行营炮2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