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是给别人看的,自己感受到的,才是内容
欧几里得69、“形式”是给别人看的,自己感受到的,才是内容
内容与形式:内容是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这些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任何事物既有内容,也有形式,不存在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并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内、容、内容:见《欧几里得66》…
…形、式、形式:见《欧几里得13》…
…要、素、要素:见《欧几里得67》…
形式对内容又有反作用。形式适合内容,就促进内容的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则阻碍内容的发展。
…反、作、用、作用、反作用:见《欧几里得68》…
内容和形式之间存在着矛盾。内容是经常变化的,形式相对稳定,形式往往落后于内容,从而造成新内容与旧形式之间的矛盾。

…相:会意字。“相”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为“图1”或“图2”,早期结构并不固定,或作上下结构,或作左右结构。金文为图3-图5。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前一“相”字相近,只是金文的笔画变粗了些。金文目下或以“二”为饰笔(图5)。不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其结构均由“木”和“目”构成,其中的“图A”就是今之树木。“图B”为人的眼睛,外边的轮廓像眼眶,里面像瞳孔,即今之“目”的象形字,此处表示看的意思。学者们根据“相”字的结构,将其最初意义理解为看树木。由此可以得知,“相”字的构形,透露了先民喜欢树木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他们是一些爱看树的人。在他们看来,大地上的树木最值得看,而且百看不厌。“相”作“细看”“认真看”的意思是从“看树木”的初义引申出来的。
“相”字由观察、了解进一步引申就成了选择。《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意思是好的禽鸟选择树木来筑巢,贤明的大臣要选择好的君主来共事。
“相”字的意义由选择再进而引申,就成了模仿。曲艺中“相声”的“相”就是模仿的意思。
观察、了解都是动词的意义,如果转化成名词意义,就是被观察者的形貌的意思。如“出洋相”就是闹笑话、出丑。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字义:[xiāng]
1.互相:~像。~识。~距太远。不~上下。
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瞒。好言~劝。
3.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亲。~中。
[xiàng]
1.相貌;外貌:长~。聪明~。可怜~。狼狈~。
2.物体的外观:月~。金~。
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坐有坐~。
4.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马。
8.辅助:吉人天~。
9.宰相:丞~…
(…会:理解;懂得:体~。误~。心领神~。只可意~,不可言传…
…意:意思:来~…
…会意:造字法之一。会意是说字的整体的意义由部分的意义合成,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会意字:用会意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
…象形:描摹实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日”,画一个太阳的形状“⊙”;“月”,画一个新月的形状“☽”…
…象形字:用象形造字法造出来的字…)
…对:见《欧几里得39》…
…相对:指一个物质或一个整体和另一个物质或另一个整体相互比较,或指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或变化。语出《仪礼·士昏礼》:“妇乘以几,从者二人,坐持几相对。”
基本释义:1.互相朝着对方;面对面:~而坐。两山~。
2.指性质上互相对立,如大与小相对,美与丑相对。
3.属性词。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跟“绝对”相对):~高度。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的。
4.属性词。比较的:~稳定。~优势…
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同一种内容在不同条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种形式在不同条件下可以体现不同的内容。内容与形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形式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内容活跃,形式相对稳定,两者既相适合又不绝对适合。
…基、础、基础:见《欧几里得37》…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与形式是叠态的影象。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并随着内容的发展而改变。
但形式又作用于内容,影响内容。
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它对内容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就起严重的阻碍作用。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要求观察时,首先注重事物的内容,同时也不忽视形式。由于历史的发展,特定社会的需求,在内容发展了的同时,必须有新的形式与之相适应,所以,要打破旧形式,创立新形式。而这新形式又必须是旧形式的继承和扬弃,使之能为新内容服务。
形式往往落后于内容,从而造成新内容与旧形式难以契合。
“形式和内容?…举例来说,你看到爸爸妈妈马上回来了,就赶紧关掉电视,拿出课本,装作努力学习的样子…”中学生说,“‘学习’是内容,‘看课本的样子’是形式…”
“‘看课本的样子’是种形式…它可以指‘学习’,也可以指‘假装学习’…‘看课本的样子’并不是学习的内容…”中学生接着说。
“由于把形式和内容混淆(xiáo)…人们认为…只要有学习的样子,就算学习了…”中学生最后说。
“再举个例子…你看到老板来了,就赶紧放下手机,装成工作的样子…”中学生说,“‘工作’是内容,‘工作的样子’是形式…”
“‘工作的样子’是形式…它可以指‘工作’,也可以指‘假装工作’…‘工作的样子’并不是工作的内容…”中学生接着说。
“由于把形式和内容混淆…人们认为…只要有工作的样子,就算工作了…”中学生最后说。
“…再举个例子,你和别人一样到了年纪就结婚、生子,装成幸福家庭的样子…”中学生说,“‘幸福’是内容,‘幸福家庭的样子’是形式…”
“‘幸福家庭的样子’是形式…它可以指‘幸福’,也可以指‘假装幸福’…‘幸福家庭的样子’并不是幸福的内容…”中学生接着说。
“由于把形式和内容混淆…人们认为…只要有‘幸福家庭的样子’,就算得到了幸福…”中学生继续说。
“但是…幸不幸福,只有你自己知道…”中学生最后说。
“‘形式’是给别人看的…自己感受到的,才是内容…”中学生说。
“自己觉得是在学习,那就是在学习…”中学生接着说。
“看漫画,学习漫画技法;看电影,了解人性;看偶像演唱会,给自己增添元气…”中学生继续说,“即便在别人眼中,我们这些行为是‘娱乐’…”
“但是…”中学生最后说,“我们觉得自己学到了东西…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是‘学习’。”
“在图书馆装成学习的样子…即便在别人眼中,我们是在学习…”中学生说,“但是…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没学到东西…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是‘在浪费时间’。”
“自己觉得不快乐…不管在别人眼中再怎么快乐(有房有车有家庭有公务员工作…)…那也不是快乐…”中学生接着说。
“自己觉得快乐(组建乐队、画画、做演员、拍电影…)…不管在别人眼中再怎么不快乐…那也是快乐。”中学生最后说。
“踢足球,经营自媒体,做直播…”中学生说,“即便在别人眼中,我们的行为是‘不务正业’…”
“但是…”中学生接着说,“我们觉得自己是在工作…那么…我们就是在工作…”
“装成工作的样子…即便在别人眼中,我们是在工作…”中学生最后说,“但是…如果我们觉得自己没在工作…那么…我们就是没在工作。”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是否存在、是否具有某种属性以及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肯定或否定。
请看下集《欧几里得70、逻辑学,命、题、命题,结论,判、断、判断,定、断定》”
若不知晓历史,便看不清未来
欢迎关注哔哩号“中国崛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