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这两句诗出自元.密兰沙《求仙》: “刀笔相从四十年,是是非非万千千。一家富贵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qian,罪过)。牙笏紫袍今已矣,芒鞋竹杖任悠然。有人问我蓬莱事,云在青山月在天。 一家富贵千家怨,这句话好理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多数人的心态。就像大家熟知的这段话一样:“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段话有两种解读:一种是所有的荣华和富贵、功名利禄不过都是过眼的云烟,不必执着。另外一种是负面的心态:就是羡慕嫉妒并有幸灾乐祸思想。 半世功名百世愆,这个稍微难理解一点。我们先引用南怀瑾老师的一段话,作为注解。《南怀瑾讲演录》中南老师是这样说的:“所以我们从家里出来读书,不想做官,“半世功名百世愆”。读书出来做官,做了几十年的官,也同时造了不少恶业,所以我的老祖母吩咐我:“孩子啊,读书可以,千万不要去做官,一代做官九代牛啊!”一代做了官,自己犯的错误,要九代子孙做牛来还人家的债,这就是“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的道理!” 这里要说明一下:半世功名百世愆和一代做官九代牛这两句话,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说出来的,我认为不能说是普遍真理。因为密兰沙是元朝人,元朝是一个相当黑暗的时代,大屠杀、种族歧视、等级森严,汉人的地位极其低下。统治集团和官员们确实犯下了累累罪行。按照因果轮回观来讲,这些官员确实要用一百世来忏悔当年半世积下的罪过。一代做官九代牛,是南老师祖母告诉他的话,南师祖母生在晚清,这时期官场也是非常黑暗的,所有说出这句话也不不奇怪了。 当然了,在政治清明的时期,这种现象会好很多。 实际上,这两句话可以作为警世通言,给后人以警醒。发财了,当官了,不能过于嚣张,膨胀,要多考虑他人的感受。如能兼济天下,扶危助困就再好不过了。普通人呢,能独善其身,给国家减少点压力也是功德一件。在个人修为上,不管是达者还是穷者都应该做到:“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