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汉语言文学~美学笔记(正在整理中)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美学的学科属性
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第二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审美活动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发生
第三章 审美形态论
第一节 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优美与崇高
第四节 悲剧与喜剧
第五节 丑与荒诞
第四章 审美经验论
第一节 审美经验的性质与特征
第二节 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第五章 艺术论
第一节 艺术的存在方式
第二节 艺术的创造
第三节 艺术的构成
第四节 艺术的接受
第五节 艺术的功能
第六节 艺术的形态
第六章 审美教育论
第一节 美育思想源流
第二节 美育的内涵
第三节 美育的特点
第四节 美育的功能
第五节 美育的目的
1.《艺术即经验》的作者是杜威。
2.美学是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
3.审美活动与一般精神活动的区别在于最具个性化。
4.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指的是它是一种独特意象。
5.审美惊异与日常惊奇的区别在于有内在的
精神召唤。
6.用“巫术说”解释审美发生最大的缺陷是仅能说明部分
9. C形式与内容悖离
10. C社会性与理性
11.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
12.文化心理结构
13.《尚书》
14.荒诞的形式是怪诞、变形,它的内容是荒谬不真。
15.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1.直观性
2.非功利性
3.超越性
16.审美功能
17.意象世界层
18.克莱夫 贝尔
19.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
20.实践的提升
21.悲剧作为审美形态的特征:
22.否定性和肯定性
社会性
超越性
23.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呈现
构成
评价
24.模仿说 迷狂说 《大希庇阿斯篇》柏拉图
25.鲍姆嘉通 美学 感性学
26.孔子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喜剧的特点 130
28.蒋孔阳 《美学新论》
29.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
30.费希纳 《实验美学》《美学入门》
31.弗洛伊德 集体无意识
32.审美
33.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
惊异
体验
澄明
34.艺术创作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35.兴象
36.绝对精神 黑格尔
37.幻象
38.朗基努斯
39.意象 意向和想象
40.严羽
41.徐幹
42.首次提出 美本身柏拉图
43.审美体验的独特性:与对象进行倾心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