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F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023-02-07 21:43 作者:宇文红星  | 我要投稿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forces and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马克思的成熟经济著作中都贯穿这样一个思想,即生产力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动态的一个基础。一般说来,这一矛盾是历史上相继出现一系列生产方式的原因,因为它会导致一种生产方式的必然衰落及其为另一种生产方式的取代。任何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不只构成经济进程的基础,而且构成整个社会进程的基础。马克思以极其简明的话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它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它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沟,则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现实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页)。在同一个地方,马克思还指出生产力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历史的动力:“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且,“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从而导致社会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生产力的发展就包含机器的发展、劳动过程的变化、新能源的开发以及无产阶级的教育这样一些历史现象。然而,也有一些组成因素,人们对其解说是有争论的。某些作家把科学本身包括在生产力之内(不只是作为结果而发生的生产资料的变革),而科恩(见“参考数目”2)则把地理空间作为一种力量包括在内。   生产力的经济所有制构成生产关系;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最基本的生产关系是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无产阶级所拥有的只是自己的劳动力。经济上的所有权不同于法律上的所有权,因为它关系到对生产力的控制。从法律的意义上来说,有权获得养老金的工人也可以说拥有那些把养老基金投入生产的公司的份额,从而可以说在法律上成为公司生产资料的间接所有者(但即使是这样来解释法律地位,也易于受到批评,因为这种份额所有权只是在法律上有权获得收益,而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但若如此,则他们当然不是握有生产资料的权力,从而也不会有经济上的所有权(参看

财产

条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据以发展的方式以及这种发展所导致的影响,一直是马克思主义中的主要争论的议题之一。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那一段著名引语的最明确的解释是:生产方式内部存在着这样一种一致性,即使生产力与生产方式相一致,并由于这一点,生产关系与法律的、意识形态的和其他的社会关系也相一致(后者是指基础于上层建筑的一致)。这种一致性所以好象是一个,是因为在其中生产力是主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而生产关系本身又决定着上层建筑。这三个因素在因果关系链条中的各自地位从其对历史发展的意义而具有重要性。比如,生产力的发展将导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关系“变成生产力的桎梏),而这种矛盾的激化又将导致现存生产方式及其上层建筑的崩溃。这样来解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主要历史作用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把生产力看作是基本动力,正确吗?   在本世纪第三个25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复兴中,对马克思的论点作这样的特定解释,引起了许多批评。在某些人看来,一个重要的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上述论点似乎具有一种不为人们所接受的政治含义;他们论证说,斯大林的加速实现工业化及其强行实行合作化的政策和在政治上进行镇压活动,都源于他把生产力看作最主要的东西的观点(托洛茨基也持有同样的观点),结果形成了这样一种结局,即如果苏联的生产力能成为现代工业的生产力,那么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关系就会具有真正的基础。此外,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在关于生产力是首要问题的看法上似乎也是模棱两可的,他在有些地方就写过仿佛生产关系支配并引起生产力变化的话。比如,在《资本论》第1卷中,特别是在探讨劳动实际从属于资本的发展中(见1933年第一次发表的“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这一章的手稿,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马克思似乎认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工具和劳动过程革命化。如果马克思主义提出一种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相互影响的联系概念的话,即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既是生产关系的决定因素又是这两部分据以相互作用的方法的决定因素,那末这样一种描述对那种生产力是首要的观点来说就不应成为问题了。但马克思本人的著作对此并没有提及,而且某些作家已提出他们将排除这两种不同因素之间起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将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合并或“融合”在一起,使生产力成为生产关系的一种形式(见“参考书目”3第5章,1第235页)。   尽管以生产力为主的观念会引起许多问题,但科恩却一直有力地重申这一点(见“参考书目”2以及5)。科恩证明了这一论点本身的一致性,并认为这在马克思本人的著作中确实具有一种有效的、逻辑的重要地位。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联系的基本困难在于,这两者在生产方式内部被认为是必然互相协调的,而其中的一个方面又必然以导致矛盾或不相容性的方式发展;因此,它们的发展具有不对称的因素,而且这是体系上的不对称,而不是偶然的不对称。因此,“一致性”并不能意味着是相互的,甚至是决定性的。这可能意味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引起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然后又反作用于生产关系,以致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倍增的,而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却是不断减弱的;如果这样的话,那生产关系就成为主要的了,而生产力的成熟则会冲撞显示矛盾特征的“桎梏”。然而,科恩没有采用这种解释方法。相反,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主要的,因为它是由在某种意义上是外部发生的力量所导致的;存在一种动力,它外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并首先对生产力产生影响。在科恩看来,这一动力就是人的理性,是人类通过发展生产力而力图改善自己的处境和摆脱匮乏的一种合理的、永远保有的推动力。   科恩强调人类在克服物质匮乏过程中合理地追求自己的利益,但这对其维护马克思关于生产力是第一位的观点来说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且是一个致命的薄弱环节。正如莱特和莱文(见“参考书目”4)所论证的,即使从阶级利益的角度来看待人类追求利益的行为,从而避开非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义,但这种看法也忽视了阶级能量的问题。阶级利益并不能保证它具有改造历史的效力。莱文和莱特把阶级“能量”定义为“各阶级在阶级斗争中可以利用的组织的、意识形态的才略和物质资源”,并认为“把利益变成实践行动,对于任何合适的历史理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当然,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触及将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崩溃和社会主义建立这种矛盾问题时,理论就成了一个特别尖锐的问题了。那些赞同阶级能量和阶级利益在这样一种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作家,认为他们的出发点是看到阶级斗争的作用,这跟那种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是为了适应人类的某种利益而不可抗拒地在进行经济决定论,恰成鲜明的对照(参看

历史唯物主义

条目)。                  (LH)

参考书目

① E.巴里巴尔:“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载阿尔都塞和巴里巴尔合著的《阅读〈资本论〉》,1970年英文版。 ② G.A.科恩:《卡尔·马克思的历史学说——一种辩护》,1978年英文版。 ③ A.卡特勒等合著:《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当代的资本主义》,1977年英文版,第1卷。 ④ A.莱文和E.O.莱特合著:《理性与阶级斗争》,1980年英文版。 ⑤ 威廉·H·肖:《马克思的历史理论》,1978年英文版。

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 F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