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950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山地之王”IS-2M重型坦克

2023-01-30 12:00 作者:全金属外壳AT  | 我要投稿

以下为抗美援朝志愿军坦克部队相关内容,文章仅作为坦克爱好者交流学习之用,不具有严谨历史考证价值,参考资料放在文章结尾,感兴趣的朋友可下划查阅相关信息。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批30万人赴朝鲜作战,主要兵种是步兵炮兵,而同时间,在朝鲜“联合国军”的陆面主力美军有36个营连级坦克单位,装备轻、中、重型坦克一千余辆。为弥补悬殊的装甲力量,同年11月,中国从苏联整建制引进300辆T-34-85中型坦克、60辆IS-2M重型坦克和40辆ISU-122自行火炮,这些装备将用来组建10个新的坦克团。

        志愿军坦克团一般下辖的作战单位有3个中型坦克连,1个重型坦克连,1个自行火炮连,1个摩托化步兵连,满编制装备有30辆T-34-85中型坦克,6辆IS-2M重型坦克,4辆ISU-122自行火炮,9辆运输卡车。

IS-2M(1944)         

        引进的这批IS-2M(1944)坦克是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生产,装备有一门D25T型122毫米坦克炮,可发射122毫米分装弹药,过大的口径让这辆坦克只能装载28发弹药,其中28枚弹头储藏在炮塔后部,28个发射药筒储藏在战斗室。

        1944型最大改进是车体前100毫米厚的装甲整体呈60°倾斜,较IS-2(1943)拥有更好避弹效果,不过约46吨的重量和宽大的车体(长9.6米(含炮管),宽3.12米,高2.71米)制约了坦克在朝鲜半岛山地的机动作战能力。1952年8月以前军坦克部队度缺乏维修保养的,约有40%的坦克发生故障趴窝,IS-2M克也在此列。

▲IS-2M(1944),车体前装甲为整块倾斜装甲,另增加高射机枪挂架
▲IS-2(1943),驾驶员前窗位于迎弹面,而此处装甲角度接近垂直,避弹效果相对较差

        1950年11月中旬,来自苏联的坦克陆续交付,此前中国装甲兵们虽有使用缴获轻型坦克的经验,但仅仅三月短暂培训,便直接与英美装甲部队对抗,依然是严峻的挑战。

        1951年2月,装甲兵高级将领率考察队先行进入朝鲜勘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坦克部队入朝预案。志愿军脆弱的后勤补给线是实际情况之一,除恶劣环境导致的交通事故,在1950.10-1951.02还约有30-40%物资被美军空袭所摧毁,所以保障步兵物资供应都是件困难事,更依赖后勤的坦克团过早参与战斗,有可能会成为战场累赘。

混编坦克编队

        中国引进的360辆坦克中,型号有T-34-85(ZIS-S-53),IS-2(1943),IS-2M(1944),少量首批交付的坦克是苏联红军使用过的老型号,中后期交付的是改进型号。

▲志愿军IS-2M重型坦克和T-34-85中型坦克编队配合步兵反坦克组进行演练

        1951年3月,苏联派出第64歼击航空兵军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联合护卫朝鲜北部天空,至战争停止,苏联空军击落/击伤越境空袭敌机1328架(高炮222),中国空军击落/击伤敌机425架,有效遏制美军空军对志愿军后勤的空袭行动。

        在补给线得到基本保障情况下,3月底志愿军有5个坦克团,120辆坦克、自行火炮渡过鸭绿江。装甲兵们白天将坦克伪装隐蔽在山沟树林,夜间关闭车灯借助微弱夜色前进,在暴雨天气、崎岖山路等客观因素下,很多坦克连并不能按时到达指定集结地,导致装甲兵们没能赶上第五次战役尾声(6月)。

艰难行军和旅途

        IS-2M坦克连和其他坦克部队一样,3月底先搭乘火车从丰台和天津出发,抵达丹东(旧称安东,是中朝边境城市)后以坦克编队方式行军。4月份正值朝鲜半岛大雨,很多简易山路已变得泥泞不堪,重46吨的重型坦克在山路行动速度十分迟缓,而且驾驶员是使用机械拉杆,没有液压助力,操作起来很耗费体力。

        好不容易到达前线,但装甲兵未被立即投入战斗,而是隐藏在大山密林之中,没有住房也没有帐篷,装甲兵们便在坦克下方挖掘土坑当作床铺,因此暴雨时,衣物被子都难以保持干燥,有些装甲兵出现“烂裆”的卫生状况,引发了急躁畏难的情绪。

        当然这支军队最擅长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了解情况后,下基层了解一线装甲兵的实际,通过解决一些后勤卫生问题,再做思想工作,最后“年轻”的装甲部队克服了客观困难,没有出现逃兵事件。

▲通过铁路运输的IS-2M重型坦克
▲在简易公路上行军的志愿军IS-2(1943)和IS-2M(1944)坦克编队

        1953年夏季反击战(第四次),志愿军总部决定派出23军67师共计14个步兵连,于7月6日进攻石岘洞北山美军3个连防守的阵地,并将坦克第4团第2连十辆T-34-85坦克,第4连两辆IS-2M坦克加强给67师。(志愿军炮兵营长在回忆中认为坦克总数有16辆)

        7月6日晚,石岘洞北山美军阵地前除了6道铁丝网障碍物,还有连绵不绝的雨湿滑的泥坡。21:30炮兵分队96门榴弹炮、重型迫击炮按预定坐标向美军阵地发起3分钟火力急袭,坦克分队也加入对美军防御阵地的火力打击,目标是碉堡和障碍物。

        射击条件为夜间,重型坦克炮手目镜没有夜视仪,虽有照明弹提供光亮,视野还是会受到雨水的影响。不过困难是可以解决的,装甲兵们已提前一个月观察美军驻防,对阵地、障碍物的位置十分熟悉,因此视野问题还能克服,最让坦克兵们头疼的是122毫米超重分装弹药,装填手3分钟内大约只能装填6至9发122毫米炮弹。

        21:34,趁美军步兵被打懵,障碍物被炸开,担任主攻的志愿军第200团第6连分三路突击,向美军阵地发起冲击,仅用六分钟便从隐蔽处冲至美军阵地前,在战壕内用波波沙(50式)冲锋枪与美军步兵加兰德半自动步枪展开“近身肉搏”,用时一小时拿下石岘洞北山主峰。

战壕清理大师——波波沙(50式)冲锋枪

▲1953年12月前,国内仿制波波沙冲锋枪产量达35.8万支,加上苏联援助的波波沙,担任突击队的战士可做到人手一支冲锋枪

        1952年秋,庆华工具厂(军工厂)收到一封前线信函:

        “在一次战斗中,我们使用你们厂生产的冲锋枪,把敌人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你们制造这样好的武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也是我们的骄傲。我们虽然相隔千山万水,但革命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远离祖国的朝鲜战场,日夜想念你们,不知是谁制造的冲锋枪,也不知你们叫什么名字。所以,请把造枪工人同志的照片寄来,让我们全体志愿军战士看看,是哪些工人同志制造冲锋枪。”

▲数量富余的波波沙(50式)冲锋枪也装备给警卫员、卫生员等二线士兵


        石岘洞北山高度低,面积小,易被炮兵侦知,不适合防守,志愿军采取的策略是拿下主峰便撤退,让美军增援部队重新占领,再引导己方炮击杀伤美军,重新夺回阵地,反复在战斗中消耗美军步兵数量。

        15日,美军重新在石岘洞北山主峰334高地与346.6高地构筑大型掩体,并将3辆坦克安置在掩体后,利用坦克炮俯角优势高打低,火力压制志愿军步兵。志愿军坦克4连的两辆IS-2M坦克,奉命前往压制敌掩体后的坦克,经过十分钟的战斗,美军三辆坦克被IS-2M坦克的122毫米炮弹彻底摧毁。

“重炮手”402号坦克

        IS-2的D25T坦克炮俯角很糟糕,只有-3度,仰角也只有+20度,在朝鲜山地作战,角度问题是各重型坦克连都要面临的考验。1951年11月马良山反击战中,编号为402号的IS-2坦克,利用远距离曲射,几分钟内击毁英军6个防御工事,极大鼓舞步兵191师的士气,以往敌人一个碉堡需要牺牲很多战士才能用炸药包炸毁,而现在的代价仅仅是几枚OF-471榴弹。

▲坦克4连402号IS-2重型坦克

        IS-2是志愿军所拥有的最强直瞄武器,能击毁在朝美军所有型号坦克,不过重量大,体积大,装填速度慢,续航里程短的缺陷,导致参加战斗的次数和击毁坦克数量没有T-34-85坦克多,加上战后苏联研制出新型中型坦克,这款重型坦克未在国内仿制生产。

        志愿军坦克部队入朝作战累计28个月,先后有14个坦克团,2个炮兵团,1个摩托化步兵团,3个高炮防空营,2个工兵营入朝轮战,参加战斗246次,击毁坦克40辆,缴获、击伤34辆,击毁重炮20门,摧毁机枪碉堡、炮兵观察站等防御工事864个。自身也付出巨大牺牲,装甲兵阵亡146人,负伤362人,被敌击毁不可修复坦克9辆,被敌击伤坦克26辆。




历史照片

 ▲1951年,解放军IS-2坦克方队驶过天安门


▲阅兵式IS-2M坦克炮塔两侧喷绘有“八一”徽标
▲参战IS-2M坦克炮塔两侧及后部喷绘有三位数编号

▲参与阅兵的解放军ISU-122自行火炮
▲用T-34-85坦克击毁五辆M46坦克的志愿军王牌车组



参考资料:

褚杨、黄彦辉. 志愿军坦克部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歼灭战——毁灭母孝洞美军重炮阵地[J]. 军事史林,2021,67(10):30-36

沈志华.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苏联空军[J]. 党史研究,2000(02):69-74

央视网. 志愿军近战夜战的利器:国产50式冲锋枪[OL]. baijiahao.baidu.com/s?id=1682603475278664131&wfr=spider&for=pc&searchword=50%E5%BC%8F%E5%86%B2%E9%94%8B%E6%9E%AA%E4%BA%A7%E9%87%8F

唐幼珣、刘长泰、王瀚鹏.  “五零冲锋枪,我的好战友”庆华工具厂:抗美援朝的幕后英雄[N]. 解放军报

窦超. 猎虎群英——回顾志愿军在朝鲜的反坦克作战[J]. 国际展望,2006(12):78-85

何立波. 抗美援朝中的中国装甲兵[J]. 福建党史月刊,2010(13):11-15

朱鹏、谢璞. 中国装甲兵在朝鲜战场初露锋芒[J]. 党史博采(纪实),2010(07):46-48

1950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山地之王”IS-2M重型坦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