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绘画】基础知识梳理
同为视觉系的小伙伴们,相信都会对那些或宏大、或唯美、或神秘的场景心驰神往。

▲我们对场景的认知都是来自于现实世界的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所以“写生和摄影”就成为了记录现实的通道。

▲但基于现实、始于内心的梦境或概念空间,则需要我们用画笔凭空构建。
场景的绘画技巧当然无法用简短的文章概括,希望本文能够为场景绘画爱好者建立一个学习的思路;下面本文将从3个核心板块为大家介绍场景绘画中的必要信息,帮大家入门场景绘画。
Part1-画面构成(构图)
构图是场景绘画的基石,一切的氛围/理念/细节等元素都要搭建在设定好的空间中。
①空间纵深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纸张平面上虚拟出一个空间,原理很简单就是【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
②视角呈现

▲在一个确定的画面中,画布是作为观众的【镜头】一定会有确定的主视角:仰视/平时/俯视/特殊透视(其中之一)。
③距离表达

▲在场景绘画中有一个固定的方法,根据景物的距离远近将画面分成“近景/中景/远景/天空”;在不考虑添加特殊光源的情况下,由近到远依次变亮。
Part2-必要元素
场景中会出现的元素是不受限制的,下面举例几种最常用元素的画法:

▲【天+云】天空的部分我们往往用“上深下浅”的渐变色表达;“云”的表达需要体现出应有的形体结构,而不是单纯的平面表达。

▲【山+石】绘画山石结构相对自由,需要控制好块面大小对比,和排列的疏密节奏;山石坚硬的材质也需要用明确的光影划分来体现。

▲【树+草】在场景中出现的“植被”除了近景的特写外,其余都会成片出现、需要概括处理;处理方式和头发类似,先从整体出发规划出结构,然后添加材质细节。

▲【房+楼】建筑物的绘画需要相对严格的按照透视关系呈现,也可以借助3D软件做出建筑模型,调整好合适的角度植入画面,辅助建筑结构的搭建。

▲【水+镜】在场景中“水”多以江河湖海的形态出现,因为能够产生镜面反光、往往会是亮色区域;水中的倒影需要与上方景物呼应。
Part3-色彩运用
场景的色彩运用更加侧重于整体气氛的表达,下面介绍两条基本规律:

▲【环境色调】场景中往往会存在很多不同色彩的元素融合在同一区域内,这些元素会跟随所处的环境色调趋于一致;使得画面在大环境下呈现色调统一。

▲【色彩比例】场景作品往往用色彩的对比来凸显“视觉中心”,无论是“区域划分”还是“核心包围”都会让视觉中心色彩占比低,且醒目。
根据以上要点,大家都能够搭建出合理的场景空间,接下来就是创意的自由表达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