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十二讲 辛弃疾
【特点】
一:
(一)用生命写词,用生活实践词
生命本质:有进无退,忠义奋发
*必须联系生平集理解:
受家教影响,忠义天性与生命一起成长,志意收复失地。
早年召集义军,渡江投南。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鹧鸪天》
但南宋君臣苟且偷安,醉生梦死,辛弃疾几次被起用再放废,但仍不改理想。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杜甫)
字“稼轩”——
“抛梁东,坐看朝暾万丈红。直使便为江海客,也应忧国愿年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二)艺术性——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1.词的本质:两种力量的激荡盘旋
自身忠义奋发的上进力量vs外界谗毁罢废的反面压抑的力量
2.形象意象的表现——人事界的事象+典故
——能感之,能写之,于豪迈之中见精致。

例1:【豪放激昂】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西北浮云”:西北的沦陷国土和敌人。
“倚天万里须长剑”:倒写,应为需要万里的倚天长剑,盘旋激荡,壮志难消,剑气长存。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句读断,语气不断,气势连贯,表现内心的盘旋郁结。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尽管处境凄寒冷漠,但仍想要收复失地,只是怕朝廷偏安之人的迫害。
【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借现实景物表现想要奋发却总是遭到压抑的挣扎痛苦。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自问是否应该安居养老,但在登楼远眺的时候,千古兴亡和自身沉浮悲慨又一齐涌上心头,到底是哪些人将南宋前进的船帆卸了下来?

例2:【纤秾绵密】
摸鱼儿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多愁善感,爱花惜春,在花开之前预先哀悼。喻指本以为任命能带来好的消息,但很快希望又再次落空。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春”:理想,希望实现理想。
释义1:春天归去,哪一条是归路?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黄庭坚《清平乐》)
释义2:春归人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王孙游兮不归”(屈原《楚辞》)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埋怨春天不停留,但春天没有回答,谁都无法给我回答,只能多情地将情思寄托在画檐下拦住飞絮的蛛网上,与蜘蛛共情。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因为平庸小人的嫉妒陷害,希望朝廷重用的美好期望和陈阿娇的期待一样落空,我的这份感情该向谁诉说?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对小人之言:谄媚逢迎者不得长久。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闲愁”:空闲时就涌上心头的无法断绝和放弃的愁苦。我所不能忘却的、关心的,是正日落西山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