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果开一问题论历史层次概念

2023-01-25 21:36 作者:心雪无痕  | 我要投稿

当前汉语历史语音学的“历史层次”概念建立在接触融合的基础上。 我们知道,在汉语的材料中,大多数情况下,音变是一个音值突变(当然以十数年、廿多年的很短的尺度内看,音值也可以是渐变的),辖字渐变的过程。音值的变化如果遵循着语言分化(或诞生)开始的完全自源形式,则没有“历史层次”,因为当“历史层次”概念提出的时候,经典的历史语言学早已经规定了同源的自源演变没有层次之分,只有音变链上的快慢位置之分。 客话与闽语的“我”果开一在现今的汉语历史语音学盛行的共同汉语视角下,是同层的。因为他们都是从上古晚期的复韵母ai中分化而来,客话停滞,闽语则继续演变。但是闽客方言的“我”韵母音值天差地别,它们同层是因为同条音变链都根植于共同汉语的上古晚期。 但是闽客方言的果开一韵辖字有没有历史层次,答案很显然是有的,因为闽客方言的果开一的文读层(非指单个字的文读音,而是包括了无文白两读而仅有文读的辖字)是一个主元音为ɔ/o的层次,显然这是中古晚期包括近世的共同汉语叠压上去的层次,闽语的这个层次发生在晚唐五代,客话也是近似的,与此同时形成的是广府粤语的主体层(叠压在少许底层上),另外北部吴语基本被这一层覆盖,早期的自源层辖字减少了。更准确的说,如果以共同汉语中心的视角来看,这一文读层更有可能是中古晚期直接叠压的,但是在中近古的演变中被共同汉语他控之下跟随着后高化了。 如果说你分不清音变链前后快慢的成“层”(随意的叫法)和异源历史层次(严肃的名词,真正的层次),那你应该好好去补课。北部吴语的果开一是典型的跑得飞快的例子,大多毫不存古,但是层次很多。主体层在o、uo、u、əu一带,滞后音在a,而来自共同汉语的叠层如果在音变链较慢的位置,并且没有被裹挟着高化,那它晚于吴语自身高化速度的读音就变成了一种“滞后存古的文读音”,如“拖(白)”是滞后的自源读音,而“他”则是滞后文读音,是可以看见层次之分的。 总结一下也就是说,我在说音值大家走的进度不一样,不代表我在说它们处在不同的“(历史)层次”。不要觉得读音不一样就是层次里的问题,如果是这个原因的话,作为共同汉语长期主支的众多官话,如北京官话的果开一都是充满了历史层次了,这显然是理解出了问题。

从果开一问题论历史层次概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