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存在即被感知”到底是什么意思?贝克莱真的不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念

2-4-1-3 理念-精神二元论(Idea-Spirit dualism)
代表人物: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
贝克莱不是“主观唯心主义”,因为在贝克莱理念Idea的地位低于精神Spirit,而在观念论中Idea要高于Spirit。
场域论:2.形而下秩序vs形而上秩序
形而下秩序由感知者作保证,感知者包括人和YHVH,形而上秩序是一种隐匿的规则性Regularity。
本体论:4.Mind(Idea-Spirit)
Idea是被动知觉、被动反思,也就是反映活动Reflection,Idea和Spirit组成心灵Mind,Mind被动觉知Idea时是感知Understanding,Mind主动动员Spirit时是意志Will/Volition。
认识论:1.Ideas
心灵只能感知Ideas,Spirit是回溯性确定的,不能表征化的。贝克莱反对表征主义的三元认识论,认为物质与表征的因果关系既然不能被感知,就不能说成立,而相似关系必须体验到物质和表征两者,但物质无法直接体验,也不成立,不如取消物质的实体性,物质就是理念的集合。所以科学的目的就从异质的因果性(物质和表征的关系)转变成同质的规律性(各个理念的关系)。
目的论:3.被动承受vs主动猜测——信任
波义耳的承受是拖延,洛克的猜测包含一种猜忌的不信任,而主体与大他者的相互信任调和了被动承受和主动猜测,这就是社会契约论的基础。
- 在《希拉斯与菲洛努斯之间的三次对话》(Three Dialogues between Hylas and Philonous)中,贝克莱表示自己并不是爱智慧,而是爱努斯(Philonous),而他的反对者就是物质(Hylas)。
- “存在即被感知”(To be=To be perceived/esse est percipi),这句话是断章取义,因为到最终存在是感知者,是Mind,贝克莱把笛卡尔、洛克批成物质论者,因为他们预定了物质的存在性,而贝克莱认为不存在物质。如果按照教科书对物质的定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贝克莱就成了唯物主义者,物质应该是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
- 贝克莱认为并不是我们自发(Voluntary)产生理念,而是由另外一个Spirit,也就是YHVH来产生。Spirit具有本体论地位,而最终那个本体性的Spirit就是YHVH,在此贝克莱是马勒伯朗士(Malebranche)主义者。马勒伯朗士本人是1-2神创论。
- 本体性Spirit亦即YHVH不会体验有限的理念,即人所感知的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理念,而是遣出意志来维持秩序Order,保证感知者可以在时空框架内感知事物,而不被感知的就暂时退场,用法令Decree保留存在的模态。(这部分建议直接看17:40-24:20)
- YHVH作为本体性Spirit可以支撑因果性,而Spirit作为人的意识亦可,因为意识的主动性也具有因果的激发力,可以自主能动地完成一些活动,在此意义上他是自由主义者。
- 贝克莱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本身是不可被感知的,它不是被动的Idea,是主动的Spirit,Spirit通过产生Reflection来生成自身,从而产生了知性、心理状态等内在的Ideas,鉴于这些Ideas,就可以反推有这么一个Spirit,也就是说在贝克莱主体即实体,这里可以短路到黑格尔,而在康德主体既不是现象也不是本体,如果是本体就相当于YHVH的傀儡,如果是现象则完全是被动的Idea,也没有自由。
- 贝克莱反对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划分,因为两者是互相依赖的,因为在洛克物质的同一性在于时空同一性,但Mind感知的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都不具有直接的时空同一性,必须经过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