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002.疫情当头,去做志愿者了

2021-07-28 09:56 作者:五鱼mccccc  | 我要投稿

“你们社区到底一天要给我打几次电话,同样的话还需要我复述几遍啊?!”

“哎,政策能不能给个准,一会这样一会那样的到底该听哪条啊?”

“我和我同事都没去过机场,为什么我们都转黄码了,现在他已经转绿码了,为什么我还没转呢?”

“我只是在禄口机场外面的停车平台接个人啊,我人都没下车,我这都已经自我隔离了十四天了,怎么还不给我转绿码,我还得挣钱,我还得养家啊!”

“我连机场都没去,我只是开车路过机场附近的收费站,我核酸都做过两次了,核酸报告怎么还没下来呢?你们社区现在能不能办黄转绿啊?”

“你不要跟我解释黄码大数据出错的事,我是博士学历,我比你清楚,你现在就告诉我社区现在能不能给统一黄码转绿码?黄码的人又要求人家隔离又要求人家去做核酸这不扯淡么?”

“黄码之后我都居家隔离这么多天了,现在又要上门装告警器不让我们离开家,为什么不早点来呢?”

“你们上门的话不会来很多人吧,来太多人我担心你们吓着邻居和小区里的其他人,你要跟他们讲清楚,我只是黄码我没感染。”

“。。。对,我理解!你们说的这些我都理解,我也会积极配合你们!只是。。。”

这是之前去南京某社区做志愿者拨打黄码人员电话时,从电话那头收集来的一些些哀怨声。虽然分配到每个志愿者仅仅25通电话,打起来却相当耗时费力,每拨响一通电话前,都得提前深呼吸,调整好状态,再心平气和地重复上一通电话的话术。无非是“是否还是黄码?是否去过机场?几时去的?回来有出门去过其他地方吗?在机场逗留几小时?逗留期间有没有去过厕所、餐厅、电梯、商店等封闭空间?”这几个问题,居民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复大都已熟记于心,甚至抢答,显然他们不止一次回答过这些问题。但面对他们提出的种种疑问,我们只能告知他们等通知。

“晚些时候社区应该会发布黄转绿的通告,还请耐心等待。”

大多数人对此并不买账,通话只能在一阵尴尬的沉默中草草挂断。

挂断前,真担心这份沉默随时会突然爆炸。

彼时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刚刚结束,黄码人员的第三轮检测正常的话应该刚结束,不过还有大批人员没有去做第三轮甚至第二轮检测,因为他们先前收到了“在家自我隔离14天,不得出门。”的通知。另外,如果你是执意出去检测核酸的黄码居民,没买车,你还得在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debuff影响下,步行或者骑共享单车(运气好的话。从电话那头得知很多地区是没有共享单车的)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去做检测。

一行志愿者大概上午9点抵达社区服务点,临近12点接到通知前都在待命,这期间浪费了整整3小时。12点分配完拨电话的任务,紧锣密鼓地拨完电话,做完统计后已经差不多快下午两点,那之后又等了一两个小时,社区开始下发告警器让我们装配,装配完近60个随时可以安装启用的告警器后,抽调了包括我在内的一批人去安置帐篷,一共18个点,刚结束两个点的任务发现帐篷太轻,加之南京当晚可能会经历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的侵袭,工作便就此搁置了,总之工作的分配非常随机且没有条理,大伙的意志并不高涨。

临近晚上6点的时候,收到紧急通知,一方面让我们上门通知黄码人员居家隔离,给他们在门外安装我们下午装配好的告警器。另一方面抽调一批人去社区各个点,帮助人们办理黄码转绿码的工作,谢天谢地,大家终于不用打已经被打爆了的12345了。

我是负责上门通知隔离并安装告警器的那批工作人员,去之前还得给我们下午打过电话的那批人再打一次电话,确认对方是否在家,这里就重复劳动了,明明一次电话就可以完全问完的问题。从结果上来看,通知的几户居民都相当的配合,只是还会免不了抱怨几句。

上门前得穿防护服,之前还未曾穿过。只是单纯脚一蹬,套下去的话倒是简单,可拉完拉链之后,顺着拉链轨迹左边,还粘了一层待撕开的强力双面胶,还得戴着医用手套亲自将这胶衣揭下来,将这一段背过来抚平,和防护服紧紧的黏住,一直黏到下巴处。待衣服和身体贴合住之后瞬时觉得呼吸困难,全身上下汗液止不住地从每个毛孔中喷泄出来,整个人仿佛被一张巨大的保鲜膜包裹住,加之快把我扣窒息的N95口罩,眼镜上也布满了雾气,啥也看不清楚,每往前迈一步都相当艰难。

当时我在想什么呢?

我在心灵深处呐喊:“医务人员太辛苦啦!”

向所有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致敬!

向所有积极配合的南京市民致敬!

向所有为南京加油的同胞致敬!

愿南京早日战胜疫情,共克时艰!



穿着防护服回答问题的时候,身上汗如雨下


“别开门哦,一开门社区有三个人会同时收到开门通知。”


002.疫情当头,去做志愿者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