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毕业了,你,也在迷茫吗?》
每一年的毕业季,都意味着即将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注入到社会这个庞大的躯体中。每每这时,焦虑的不只是学生,还有站在学生背后的家长与家庭。可是我们在还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已经被要求跑起来,并且要跑赢社会上那些学历不如我们光鲜亮丽的人群。 耳边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你连这点苦都吃不了,你还能吃什么苦?”、“连这点工作都干不下去,你还能做什么工作?” 是啊,连这点苦都吃不了,连这份简单的工作都坚持不下去。我们还能做什么工作呢?有时候真会怀疑是不是自己选择的路错了,自身有什么能力去胜任任何一份工作?想到这里,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能力去做任何一件事,胜任一份工作。我真的真的只是一个普通人!在这来往的匆忙人群中,好像自己不过也是最为平常的一个,就像是一滴水珠融入一条大江,泛起的点滴不过悄无声息,波澜不惊,甚至可以说是涟漪不起。好像自己在学历这座高峰上攀爬的痕迹都被新生的足迹磨平了,曾经徒手翻越的山岭如今被人按上了索道,轻而易举就能穿过。山脚下人们的目光似乎被站在顶峰的少数人群牢牢抓住,日破初晓的光线透过顶峰,而后被放大无数倍,遮盖住了山腰中的人的寸许光芒而直接映入山脚下人们的眼球。后来者及前人,都以顶峰的人群作为榜样而推崇,且鞭挞半山腰的人群努力向上攀登。因为有强烈的期望,有远大的追求,难以匹及的目标,成群的压力继续往背上扑,迫使我们继续负重攀行,只为有朝一日能达到传说中的顶峰。 传统观念中,考上了大学,大喜之事,毕业国家包分配,端牢铁饭碗。然,不是当事人,旁人谁能解其中味?就像昨天父亲说的“读几年大学出来还要出社会打工是没有前途的,不是铁饭碗没有用。”“读大学读来干啥?” 我给父亲的回话中说道: 大学读来有什么用? 1.假如我没上过大学,或许工厂里面,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跟个机器一样重复相同的工作就是我的未来。因为没有学历没有技术,进厂就是“好去处”。但是上过大学,知道自己选择多了,而不是只有进厂这条路 2.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假如我大学选的专业,按照世俗眼光看,赚得大钱,做得大官,那么我上的大学就是好大学,就有“意义”。而不是现在这样,焦虑,迷茫,不知所措。假如这样的话,那么学校直接开设升官发财课程就好了,大家学了就能当大官发大财。 3.学历就是一个敲门砖,但具体还是要看个人能力。假如没上过大学,连门槛都没摸得到,遑论展示自身能力了。 4.其他,如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结识的同学,老师朋友。都是意义。 总之,作为一个社会“新人”,学历是一回事,自身能力又是另一回事。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身足够优秀,那迷茫与困惑的机会大概会少很多。但那般优秀如珍宝的人又有几成。我不过是沙滩上的一颗贝壳,跟其他贝壳的区别可能就是还没有被打磨的圆滑,但我一直在期待那个将我拾起的孩童。 迷茫的时候,我喜欢阅读,从书中找寻答案;还喜欢听歌,从歌词汲取前行的力量;还喜欢倾诉,就像现在这样把话说与尔闻。 像路遥说的:“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方面不满意,就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