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存同在看时间成本

坚持做一件事情,日复一日地做,直到将其当成兴趣,直到任何兴趣也提不起来,然而,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想要回头,发现走的路已经很远,便放弃了回头重来的打算。
什么是沉没成本,便是当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多,却还没有得到回报之时,失去的成本便是沉没成本。
他能改变一个人的决策,让人更难作出正确的决定,拘泥于自己曾经作出的付出,而裹足不前。
时间的积累,是沉没成本滋生的温床,正是因为时间的长期累加,才使沉没成本成长壮大,以至于达到了必须重视而无法忽略的地步。
而今天,我想说的是,从同存同在的角度看待沉没成本,跳出固有思维,不再因为任何不舍而再受到沉没成本的迫害。
何为同存同在。
这是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有别于传统的时间因果观。
时间和因果认为,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存在非常紧密的因果联系,因而,任何果必定来自于因,正是因为前一个因的裂变,才形成了后一个果,因果是无法脱离彼此存在的,也因为因果的羁绊,时间概念便形成了。

而同存同在的观点,认为时间和因果并不存在,或者说,时间与因果只是一种对世界片面的认识,我们从时间轴的纵向去看,时间因果坍缩成一个点,在这个点中,一切同存同在,因而,时间因果存在的必要性只是在于不同窥探角度,在不同角度之下,时间因果的存在性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因而,这是片面的。
而同存同在,认为这世间一切同时存在,没有先后,也没有因果,彼此建立联系的方式是投影。
为什么说同存同在的观点不是片面的呢?
因为对于同存同在来说,不管从什么角度看,他的必要性都具备,不会因为观察角度的切换而出现不存在的悖论。
而从不同角度看同存同在,得到的便是不同投影。
不同投影,建立不同关系,得到不同的时间因果。
回到我们讨论的问题,从同存同在角度看沉没成本,我问会发现,所谓的沉没成本并非是我们长时间积累付出的成本,他已经成了一种因果投影方向。
这个因果方向,投影出了一段时间,但在这一段投影之中,时间并没有将因转化成我们想要的果。

从同存同在角度看,我们能认定,投影角度并非是最优的,因而我们要做的便是选择最优投影方向。
问题便回到了投影上。
所谓投影,便是一种将输入变成输出的决策过程,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改变决策。
那么,对于达成某个结果,我们要做的便是改变使结果为失败的决策。
从而让决策变得让结果成功。
因而,当我们提前标记了让结果失败的决策之后,将这些决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则加免无则改之,便能让结果趋于成功。
从同存同在来看,沉没成本并不具备意义,因为一切都是排列组合与投影,坚持同一种失败的排列组合,并不能让结果改变,更谈不上变好。
有一句话便是,多数人还达不到谈论自己努力的程度,现在回过头看这一句话,才明白,说的便是沉没成本。
我们可以试着进行反思,我们所谓的努力,是否是这种对于不可能依旧执着的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