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新奇,韩国泡菜改名为辛奇,作为韩国人的圣餐,却需要中国生产
每个韩国人都吃,他们甚至希望全世界每个人也都去吃,这就是韩国为解决冲突和促进国家间联系的完美选择。这个概念被称为“胃外交”,韩国泡菜,哦不,韩国辛奇,正在成为外交利器。
韩国是世界上最擅长通过食物打造自己品牌的国家之一,利用其美食作为一种“软实力”来帮助传播韩国的影响力。韩国政府支持其公民在世界各地开设韩国餐馆,同时还特别注意推广最普遍的韩国食品:泡菜。
韩国政府研究了一种利用韩国文化、音乐,尤其是韩国食品的外交,而泡菜就像韩国的空气,它对韩国文化建设和外交都是至关重要。
韩国有数百种不同品种的泡菜,每年消费约150万吨。甚至韩国股市也反映了这种痴迷:“泡菜指数”跟踪大白菜和其他12种成分,其中包括辣椒、胡萝卜、萝卜和凤尾鱼的最佳价格。
泡菜对于韩国的国家身份至关重要,以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传统添加到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单中。
甚至韩国宇航员Soyeon Yi也为国际空间站上的太空旅行者准备了泡菜。1950 年代朝鲜战争后的几十年里,这个国家几乎没有足够的钱养活自己,更不用说参加太空竞赛了。直到2008年,韩国才选择在光州长大的女性Soyeon Yi作为该国的第一位宇航员。为了发明韩国太空食品,政府工作了近十年。创造了十种必不可少的菜肴,其中两种是泡菜(冻干和罐头)。
韩国人很难想象没有泡菜的一天,更不用说整个太空探险了。
谁是最新民族食品趋势的幕后推手?当然是韩国政府,韩国流行音乐流派 K-Pop以“江南 Style”一炮而红。韩国食品也被称作K-Food,就像K-Pop音乐一样,韩国政府在发起的旨在普及泡菜的运动的这样介绍。
至于泡菜是否是属于中国,我个人觉得怎么会有探讨的必要呢,答案如此明显,甚至国际媒体《环球时报》都称“中国主导泡菜产业的国际标准”。当然,韩国人不这么看,甚至到现在各类的媒体上,我们和亲爱的韩国网友,还在展开友好且平和的讨论。
我只从一个事件说明我的态度吧,由于需求旺盛,韩国从中国进口大量泡菜。
与此同时,由于我们中国对腌制品的严格规定,韩国泡菜对中国的出口几乎是不存在。
你看到的零售的所谓韩国泡菜,其实大多都是中国制造的。换句话说,就是韩国每个人都在吃的圣餐,泡菜,反而需要我们中国制造、生产。而他们口中的,辛奇,好吧,反正我是没吃过。
所以,探讨泡菜到底是谁发明的,有意义吗?反正我是很好奇,世界教科文组织的成员,到底吃过韩国生产的辛奇吗?